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810023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CN201910209946.1有效
  • 李慧文;潘冠甫;林仕尉;金超;杨毅;王笃祥 - 泉州三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3-19 - 2020-06-23 - H01L33/44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包括半导体发光序列,半导体发光序列由下至上包括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和两者之间的发光;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下方具有电介质,电介质具有多个贯通的开口;电介质下方具有金属金属通过电介质的多个贯通开口与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形成电性连接;一正面电极,正面电极具有焊盘,位于第二类型导电性半导体的上部并与之电性连接;一相反电极,与金属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一金属块,位于正面电极焊盘下方的电介质与半导体发光序列之间,所述金属块的莫氏硬度大于等于6,多个贯通的开口在厚度方向不与金属块重叠。通过正面电极焊盘下方的金属块可有效防止打线时电介质脱落。
  • 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
  • [发明专利](110)取向P沟道具有高K栅极电介质的沟槽型MOSFET-CN200910170816.8无效
  • 塔特·恩盖;王琦 - 飞兆半导体公司
  • 2009-09-09 - 2010-03-17 - H01L29/78
  • 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覆在金属衬底之上的重掺杂p型(110)半导体。该半导体器件还包括:第一金属和覆在第一金属之上的第一p型半导体。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是重掺杂的,并且具有(110)的表面晶向,且特征在于第一电导率。第二p型半导体覆在第一p型半导体之上,且具有(110)的表面晶向以及低于第一电导率的第二电导率;栅极介电,具有高介电常数材料,所述栅极介电沿着第二p型半导体中的(110)晶面布置。第二金属覆在第二p型半导体之上。在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之间的电流传导的特征在于沿着<110>晶向和在(110)晶面上的空穴迁移率。
  • 110取向沟道具有栅极电介质沟槽mosfet
  • [发明专利]一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制造方法-CN201280001469.6有效
  • 刘自鸿;余晓军;魏鹏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2012-11-12 - 2017-09-08 - H01L21/336
  • 本发明适用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对准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器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制备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栅绝缘及栅金属;去除部分栅绝缘及栅金属;在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栅绝缘及栅金属之外设置绝缘薄膜;去除部分绝缘薄膜,保留至少包覆于栅绝缘侧面的部分形成栅极侧墙;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未被栅绝缘覆盖的部分转化为源极和漏极导体,使源极导体和漏极导体的内边缘与栅金属的外边缘对准。本发明通过氢化或等离子体过程将部分半导体金属氧化物转化为源、漏极导体,减小了源、漏极导体的接触电阻,并由于栅极侧墙的存在,避免源、漏极与栅极的重叠而产生寄生电容,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 一种对准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器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结构-CN201110064946.0有效
  • 赖育弘 -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2011-03-14 - 2012-09-19 - H01L33/1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其是设置复数个第一金属导线于一第一半导体,一主动设于部分第一半导体,一第二半导体设于主动,主动与第二半导体具有复数个凹槽,第一金属导线分别位于复数个凹槽内,复数个绝缘覆盖第一金属导线与第一半导体,一透明导电设于第二半导体,并覆盖于复数个绝缘,复数个第二金属导线设于透明导电,第二金属导线对应第二半导体。通过第一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以将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平均分布,并且藉由绝缘以避免电流集中于第一金属导线与第二金属导线之间,而透明导电为连续式覆盖于第二半导体,以使电流更均匀的分布于第二半导体,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发光效率
  • 发光二极管结构
  • [发明专利]导体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CN201580004379.6在审
  • 王涛 - 塞伦光子学有限公司
  • 2015-01-08 - 2016-08-24 - H01L33/08
  • 一种制造半导体装置的方法包括:提供具有半导体(210)的半导体晶片;在所述半导体之上形成第一掩模(220);在所述第一掩模之上形成第一金属(225);在所述第一金属之上形成第二金属(230),所述第一金属具有比所述第二金属低的熔点;对所述第二金属退火,以形成岛状物(231);并且将所述岛状物用作掩模,蚀刻穿过所述第一掩模和所述半导体以形成柱的阵列。
  • 半导体发光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高触发电流的SCR ESD防护器件-CN200910233694.2无效
  • 李海松;刘侠;王钦;杨东林;陈文高;易扬波 - 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 2009-10-28 - 2010-04-28 - H01L27/04
  • 一种高触发电流的SCR ESD防护器件,包括P型掺杂半导体衬底,在P型掺杂半导体衬底上分别设置有N型掺杂阱和P型掺杂阱,在N型掺杂阱中设有N型掺杂半导体区和P型掺杂半导体区,在P型掺杂阱中设有N型掺杂半导体区和P型掺杂半导体区,在N型掺杂阱的表面的N型掺杂半导体区和P型掺杂半导体区的上面分别连接有阳极金属金属,而在P型掺杂阱的表面的N型掺杂半导体区和P型掺杂半导体区的上面分别连接有金属和阴极金属,且阳极金属金属之间通过由P型掺杂半导体区和N型掺杂半导体区构成的二极管连接,而金属和阴极金属之间直接用金属连接。
  • 一种触发电流scresd防护器件
  • [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器件抗静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CN202210000218.1在审
  • 陈金龙;何先良;魏鸿基 -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2022-01-03 - 2022-04-19 - H01L27/02
  • 一种半导体器件抗静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构的制备是:在N型半导体上生长InGaP、N型GaAs、I、P型GaAs,在P型GaAs表面蒸镀并刻蚀形成两个间隔的第一金属;控制湿法刻蚀工艺在第一金属下方形成宽度小于第一金属的PIN半导体;涂布光阻至厚度超过第一金属上方,曝光、显影,在第一金属上方及两个PIN半导体之间区域打开窗口;蒸镀金属、高温退火,在N型半导体上方形成欧姆接触的第二金属、在第一金属上方形成欧姆接触的第三金属,第二金属与两个PIN半导体结构均具有间隙;该半导体器件抗静电结构的制法能够将第二金属做得很宽,大幅降低两个PIN之间的串联电阻,提升芯片的抗静电能力。
  • 一种半导体器件抗静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CN202010697207.4有效
  • 邱泰玮;沈鼎瀛;钱鹤 - 厦门半导体工业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2020-07-20 - 2021-09-07 - H01L45/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的底部电极金属和顶部电极金属;位于所述底部电极金属和顶部电极金属之间的阻变,所述阻变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底部电极金属和/或顶部电极金属的横向宽度,所述阻变具有可变电阻;位于所述底部电极金属和顶部电极金属之间的阻氧,所述阻氧层位于所述阻变之上;位于所述底部电极金属和顶部电极金属之间的抓氧,所述抓氧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阻变的横向宽度,所述抓氧层位于所述阻氧之上。
  •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导体装置-CN202110676496.4在审
  • 井野匡贵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 2021-06-18 - 2022-08-30 - H01L29/06
  •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翘曲的半导体装置。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金属、电介质、第二金属、第一半导体区域、第二半导体区域、第三半导体区域、第一控制电极以及第一电极。电介质设于第一金属之上。第二金属设于电介质之上,并与第一金属电连接。第一半导体区域设于第二金属之上,是与第二金属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型。第二半导体区域设于第一半导体区域之上,是第二导电型。第三半导体区域设于第二半导体区域之上,是第一导电型。第一控制电极隔着第一绝缘膜与第二半导体区域对置。第一电极设于第三半导体区域以及第一控制电极之上,与第三半导体区域电连接,并通过第一绝缘部与第一控制电极绝缘。
  • 半导体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