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ESD保护二极管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11379.1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焦伟;余强;姚鑫;桑雨果;骆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02 | 分类号: | H01L27/02;H01L29/78;H01L29/423;H01L21/824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电极 外延层 体区 半导体 沟槽MOSFET器件 屏蔽栅 栅电极 衬底 源区 填充 绝缘隔离层 金属 电性连接 一端连接 栅介质层 漏电流 源极端 栅极端 漏区 排布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ESD保护二极管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外延层;形成于外延层中并依次排布的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填充于第二沟槽内以及第一沟槽和第三沟槽下部的屏蔽电极;包裹屏蔽电极的绝缘隔离层;填充于第一沟槽上部的栅电极及栅介质层;设于第三沟槽上部的ESD保护二极管;位于外延层上部的体区;位于体区之上的源区;设于半导体衬底下方的漏区;其中,源极端金属与源区、体区、屏蔽电极以及ESD保护二极管的一端电性连接;栅极端金属与栅电极以及ESD保护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性能优越,实现方法简单,可降低ESD保护二极管的漏电流,提升MOSFET栅极的抗ESD冲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设计和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屏蔽栅沟槽功率MOSFET器件结构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低压功率MOSFET领域,屏蔽栅沟槽功率MOSFET器件性能显著优于沟槽功率MOSFET和平面功率MOSFET,因为屏蔽电极极大地降低了栅极–漏极电容(Cgd),同时由于屏蔽电极充当了场板(Field Plate)作用,使得能够利用较高的掺杂浓度实现同样的器件耐压(BVDSS),从而降低了导通电阻(Rdson),也即是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能够同时实现低导通电阻(Rdson)和低栅漏电容(Cgd)。在一般的功率传输或转换系统中,低的导通电阻(Rdson)意味着低的导通损耗(Conduction Loss),低栅漏电容(Cgd)意味着低的开关损耗(Switching Los),也即是屏蔽栅沟槽功率MOSFET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
MOSFET的栅极和硅衬底之间存在一层薄薄的栅氧化层,其在受到外来的意外高电压冲击时,会被击穿损坏并不可恢复。因此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对MOSFET器件栅极提供静电放电(ESD)保护是必要的。通常的做法为在这些半导体器件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耦接串联ESD二极管保护单元,在因静电放电(ESD)产生的电压高于串联二极管的击穿电压时(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低于MOSFET的栅氧化层的击穿电压值),二极管发生雪崩击穿,静电能量从泄漏通道源级释放掉,从而避免了源级受到破坏。为了降低产品尺寸及生产成本,同时希望将ESD保护二极管集成于MOSFET器件中。
公开号为US8004009B2的美国专利《Trench MOSFETS with Zener Diode》,公开了一种集成ESD保护二极管的传统沟槽MOSFET结构和制造方法,包括元胞区(Cell)、栅极(Gate)引出区、以及集成于它们之间突出设置的ESD保护二极管;ESD保护二极管置于一层厚的氧化层上,由多个多晶硅(Poly-Silicon)中PN结串联在一起形成;源级金属(SourceMetal)将元胞和ESD保护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栅极金属(Gate Metal)将栅极和ESD保护二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
以上结构和制造方法透露了一些不足和局限,存在着诸多的改善空间。比如传统的沟槽MOSFET可以升级为性能更为优异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另比如ESD保护二极管是突出于硅表面的,需要额外的光刻版和光刻步骤来定义图形,同时这些表面突出,意味着在随后的工艺流程中不能运用性能更好的化学机械研磨工艺(Chemical Mechanism Polish)。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ESD保护二极管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屏蔽栅沟槽MOSFET的种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ESD保护二极管的屏蔽栅沟槽MOSFET器件,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衬底;
第一导电类型的外延层,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
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形成于所述外延层中并依次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未经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13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