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7004.6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9 | 分类号: | B60W30/09;B60W30/095;B60W10/04;B60W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徐彦圣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车 目标车辆 动力系统 驱动系统 制动系统 车辆控制 后车距离 获取目标 监测车辆 控制目标 协调控制 阈值时 追尾 行车 行驶 配合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与后车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后车相对于目标车辆的第一相对速度;该后车为行驶在目标车辆后方的车辆;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第一相对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动力系统以提高该目标车辆的速度;该动力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和/或驱动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监测车辆与后车的距离和相对速度,并协调控制制动系统和/或驱动系统的配合工作,使车辆速度及车辆与后车距离保持在安全范围,可以降低车辆被追尾的风险,提高车辆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交通安全的意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及自适应巡航系统等驾驶辅助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主动安全系统逐渐受到重视和普及。
Euro-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碰撞测试)的调研显示,装备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之后能减少27%的事故,所以Euro-NCAP已将自动紧急制动技术和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一样纳入了安全评级加分项目。欧洲大部分汽车厂商已在自己的产品中开始普及自动紧急制动技术,国内新推出的汽车也开始普及自动紧急制动技术。
目前,已有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及自适应巡航系统等驾驶辅助技术仅解决车辆与前车或障碍物碰撞的风险,当后车距离己车较近时,车辆紧急制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被追尾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及系统,以降低车辆被追尾的风险,提高车辆行车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避撞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与后车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后车相对于目标车辆的第一相对速度;该后车为行驶在目标车辆后方的车辆;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且第一相对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控制目标车辆的动力系统以提高该目标车辆的速度;该动力系统包括制动系统和/或驱动系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控制目标车辆的动力系统的步骤,包括:如果该动力系统包括制动系统,控制目标车辆的制动系统释放制动;如果该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系统,控制目标车辆的驱动系统提高动力输出。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上述控制目标车辆的动力系统以提高该目标车辆的速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当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且第一相对速度大于第二速度阈值时,控制目标车辆的车载设备发出声和/或光提示信息;该第二距离阈值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车载设备为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上述获取目标车辆与后车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后车相对于目标车辆的第一相对速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获取目标车辆与前车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目标车辆相对于前车的第二相对速度;该前车为行驶在目标车辆前方的车辆;当第二距离小于第三距离阈值,且第二相对速度大于第三速度阈值时,控制制动系统制动以降低目标车辆的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二距离大于第四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三距离阈值,第二相对速度小于第四速度阈值,且第一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第一相对速度大于第一速度阈值时,控制制动系统释放制动;该第四速度阈值小于第三速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