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33502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降低浅沟槽隔离的高度差的制作方法-CN202011208973.6有效
  • 陈慧敏;顾颂;黄凯斌;谈文毅 -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
  • 2020-11-03 - 2022-04-19 - H01L21/762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浅沟槽隔离的高度差的制作方法,其包含提供一基底包含一周边电路区,周边电路区包含一P晶体管区和一N晶体管区,一第一浅沟槽隔离和一第三浅沟槽隔离分别位N晶体管区和P晶体管区,然后形成一第一掩模覆盖N晶体管区,之后以第一掩模掩模,在P晶体管区内形成一N阱区并且以第一掩模掩模移除部分第三浅沟槽隔离,接续移除第一掩模,然后形成一第二掩模覆盖P晶体管区,接着以第二掩模掩模,在周边电路区内的N晶体管区形成一P阱区并且以第二掩模掩模移除部分的第一浅沟槽隔离,然后移除第二掩模
  • 降低沟槽隔离高度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图案化方法-CN201510295058.8有效
  • 王子嵩 - 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5-06-02 - 2018-10-26 - H01L21/316
  • 在材料层上形成依序包括第一掩模层与第一光致抗蚀剂层的多个掩模结构。在材料层上共形地形成覆盖掩模结构的第二掩模层。在掩模结构间形成第一牺牲层。移除部分第二掩模层而暴露第一光致抗蚀剂层,以于掩模结构间形成第一U掩模层。移除第一光致抗蚀剂层与第一牺牲层。在材料层上共形地形成具有第一表面与低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的第三掩模层。在第三掩模层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第二牺牲层。移除部分第三掩模层而暴露第一U掩模层的突出部,以形成第二U掩模层。以第二U掩模层的突出部为掩模,对材料层图案化。
  • 图案方法
  • [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CN200910266322.X有效
  • 李锡宇;崔承灿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2009-12-24 - 2011-01-05 - G02F1/1333
  • LCD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第一掩模处理在基板的P沟道和N沟道薄膜晶体管形成区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有源图案;利用第二掩模处理在基板的P沟道薄膜晶体管形成区形成第一栅极;利用第三掩模处理在基板的N沟道薄膜晶体管形成区形成第二栅极;利用第四掩模处理形成部分露出相应的N和P源区的第一接触孔和部分露出相应的N和P漏区的第二接触孔;利用第五掩模处理形成连接到N和P源区的N和P源极,及连接到N和P漏区的N和P漏极;利用第六掩模处理同时形成第三接触孔和公共电极;利用第七掩模处理形成露出相应的N和P漏极的第四接触孔;以及利用第八掩模处理形成像素电极。
  • 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横向双扩散晶体管的制造方法-CN201911378641.X有效
  • 韩广涛;陆阳 -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19-12-27 - 2022-08-23 - H01L29/78
  • 公开一种横向双扩散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表面依次沉积衬垫氧化层和第一硬掩模,衬底形成有彼此隔开的P阱区和N阱区;经由第一硬掩模的开口,在衬底中形成N漂移区,N漂移区与P阱区隔开且与N阱区邻接;在第一硬掩模和衬垫氧化层的表面上沉积第二硬掩模;以及经由第二硬掩模的开口,在N漂移区上方形成场氧化层。该制造方法通过刻蚀第一硬掩模形成开口,经由开口形成漂移区,节省了掩模,并在第一硬掩模上方沉积第二硬掩模,以使得漂移区上方的氮化物层的厚度小于其他区域的氮化物层的厚度,鸟嘴的长度增加,以降低鸟嘴区域下方的硅衬底的电场
  • 横向扩散晶体管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CN200910161180.0有效
  • 山口一哉 - 富士电机电子技术株式会社
  • 2009-07-31 - 2010-02-03 - H01L21/20
  • 一种包括沟槽形成工艺的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其中沟槽用具有高结晶度的外延层掩埋,同时掩模氧化膜保持未去除。在n硅衬底的表面上形成n半导体,且在n半导体的表面上形成掩模氧化膜和掩模氮化膜(掩模层叠膜)。接着,通过光刻和蚀刻使得掩模层叠膜形成开口,且在硅衬底中形成沟槽。然后,使余下的掩模层叠膜的宽度变窄,藉此使n半导体的靠近沟槽的开口末端的部分(第二暴露部分)暴露。在此状态下,沟槽用p半导体掩埋,藉此防止掩模层叠膜的表面被p半导体覆盖。而且,从n半导体的第二暴露部分生长p半导体,藉此防止在p半导体的表面上形成V形凹槽。
  • 半导体器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CN201210552970.3有效
  • 邓浩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2-12-18 - 2014-06-18 - H01L21/3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首先在绝缘体上硅衬底上形成硬掩模层图形,在硬掩模层图形的两侧形成侧墙;然后以侧墙及硬掩模层图形为掩模对顶层硅进行刻蚀以形成倒T鳍的初始结构;去除硬掩模层图形两侧的侧墙之后,以硬掩模层图形为掩模对未被硬掩模层图形覆盖住的倒T鳍的初始结构进行刻蚀,以形成倒T鳍,倒T鳍由倒T鳍上部及倒T鳍下部构成,倒T鳍上部位于倒T鳍下部的正中央位置,从而提高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
  • 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太阳能晶片的掺杂方法以及掺杂晶片-CN201010599357.8有效
  • 钱锋 - 上海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10-12-17 - 2012-07-11 - H01L3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晶片的掺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N基底表面设置第一掩模板,该N基底表面上未被该第一掩模板覆盖的区域为第一开放区域;在N基底表面形成N+掺杂区域;在N基底表面设置第二掩模板,该N基底表面上未被该第一掩模板和该第二掩模板覆盖的区域为第二开放区域;在N基底表面形成P+掺杂区域,其中该N+掺杂区域与该P+掺杂区域互不接触;去除该第一掩模板与该第二掩模板,其中,所述的P替换为N时,N同时替换为P。本发明中P+掺杂区域与N+掺杂区域之间具有N基底材料作为缓冲层,使得PN结之间不会因为耗尽层太薄而导致被击穿,由此提高了该掺杂晶片的使用寿命。
  • 太阳能晶片掺杂方法以及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0780049952.0无效
  • 桥本浩一;桥本伸;江头恭子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07-08-31 - 2009-11-18 - H01L21/336
  • 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工序a,准备在表面形成有第1导电的半导体层(2)的半导体基板;工序b,覆盖半导体层(2)的规定的区域地形成第1掩模(30);工序c,向形成有第1掩模(30)的半导体层(2)注入第2导电的杂质离子,从而形成第2导电的阱区域(6);工序d,除去第1掩模(30)的一部分,使第1掩模(30)的厚度(t1)减少;工序e,使用光刻蚀法,形成覆盖阱区域(6)的一部分的第2掩模(34);工序f,向形成有厚度减少的第1掩模(30’)及第2掩模(34)的半导体层(6)注入第1导电的杂质离子,从而形成第1导电的源极区域(8)。
  •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CN201210552994.9有效
  • 邓浩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2-12-18 - 2014-06-18 - H01L21/3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首先在衬底上形成硬掩模层图形,在硬掩模层图形的两侧形成第一侧墙;然后以第一侧墙及硬掩模层图形为掩模对暴露的部分衬底进行刻蚀以形成倒T鳍下部,倒T鳍下部与第一侧墙及硬掩模层图形形成堆叠结构;去除硬掩模层图形之后,在硬掩模层图形所在的位置形成开口;然后在开口内形成倒T鳍上部,倒T鳍下部与倒T鳍上部构成倒T鳍,倒T鳍上部位于倒T鳍下部的正中央位置,提高了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
  • 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