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适应模糊的再入飞行器PID型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16595.6 申请日: 2015-06-10
公开(公告)号: CN104950671A 公开(公告)日: 2015-09-30
发明(设计)人: 盛永智;金震;刘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5B13/04 分类号: G05B1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1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的再入飞行器PID型滑模姿态控制方法,涉及一种再入飞行器的PID型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属于飞行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比例-积分-微分(PID)型滑模函数的参数调节特点,使比例-积分-微分(PID)型滑模参数具有时变特性,保证系统输出较快的跟踪指令信息的同时又避免系统响应超调和控制输入饱和的问题。引入了全局滑模算法对比例-积分-微分(PID)型滑模动态方程进行改进,增强传统比例-微分(PD)滑模的鲁棒性。本发明通过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的应用,在保证系统输出较快的跟踪指令信息同时,又避免系统响应超调和控制输入饱和,并可降低跟踪误差、增强传统比例-微分(PD)滑模的鲁棒性。
搜索关键词: 基于 自适应 模糊 再入 飞行器 pid 型滑模 姿态 控制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的再入飞行器PID型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生成飞行器的状态向量;结合飞行器的实际姿态角Ω=[α,β,μ]T,姿态角速度ω=[p,q,r]T,组成状态向量x:x=[α β μ p q r]T;步骤2,建立再入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建立再入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如公式(1)<mrow><mover><mi>x</mi><mo>.</mo></mover><mo>=</mo><mi>f</mi><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underover><mi>&Sigma;</mi><mrow><mi>k</mi><mo>=</mo><mn>1</mn></mrow><mn>3</mn></munderover><msub><mi>g</mi><mi>k</mi></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sub><mi>u</mi><mi>k</mi></msub><mo>+</mo><mi>&Delta;T</mi><mo>-</mo><mo>-</mo><mo>-</mo><mrow><mo>(</mo><mn>1</mn><mo>)</mo></mrow></mrow>yi=hi(x),i=1,2,3.其中,状态向量x=[α β μ p q r]T,控制力矩u=[u1,u2,u3]T=[Mx,My,Mz]T,输出向量y=[y1,y2,y3]=h(x)=[α,β,μ]T,f(x)=[f1(x) f2(x) f3(x) f4(x) f5(x) f6(x)]T;f1(x)=‑pcosαtanβ+q‑rsinαtanβf2(x)=psinα‑rcosαf3(x)=‑pcosαcosβ‑qsinβ‑rsinαcosβ<mrow><msub><mi>f</mi><mn>4</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frac><mrow><mo>(</mo><msub><mi>I</mi><mi>xx</mi></msub><mo>-</mo><msub><mi>I</mi><mi>yy</mi></msub><mo>+</mo><msub><mi>I</mi><mi>zz</mi></msub><mo>)</mo></mrow><msup><mi>I</mi><mo>*</mo></msup></mfrac><mi>pq</mi><mo>+</mo><mfrac><mrow><mrow><mo>(</mo><msub><mi>I</mi><mi>yy</mi></msub><mo>-</mo><msub><mi>I</mi><mi>zz</mi></msub><mo>)</mo></mrow><msub><mi>I</mi><mi>zz</mi></msub><mo>-</mo><msubsup><mi>I</mi><mi>xz</mi><mn>2</mn></msubsup></mrow><msup><mi>I</mi><mo>*</mo></msup></mfrac><mi>qr</mi></mrow><mrow><msub><mi>f</mi><mn>5</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frac><msub><mi>I</mi><mi>xz</mi></msub><msub><mi>I</mi><mi>yy</mi></msub></mfrac><mrow><mo>(</mo><msup><mi>r</mi><mn>2</mn></msup><mo>-</mo><msup><mi>p</mi><mn>2</mn></msup><mo>)</mo></mrow><mo>+</mo><mfrac><mrow><msub><mi>I</mi><mi>zz</mi></msub><mo>-</mo><msub><mi>I</mi><mi>xx</mi></msub></mrow><msub><mi>I</mi><mi>yy</mi></msub></mfrac><mi>pr</mi></mrow><mrow><msub><mi>f</mi><mn>6</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frac><mrow><mrow><mo>(</mo><msub><mi>I</mi><mi>xx</mi></msub><mo>-</mo><msub><mi>I</mi><mi>yy</mi></msub><mo>)</mo></mrow><msub><mi>I</mi><mi>xx</mi></msub><mo>+</mo><msubsup><mi>I</mi><mi>xz</mi><mn>2</mn></msubsup></mrow><msup><mi>I</mi><mo>*</mo></msup></mfrac><mi>pq</mi><mo>+</mo><mfrac><mrow><mrow><mo>(</mo><mo>-</mo><msub><mi>I</mi><mi>xx</mi></msub><mo>+</mo><msub><mi>I</mi><mi>yy</mi></msub><mo>-</mo><msub><mi>I</mi><mi>zz</mi></msub><mo>)</mo></mrow><msub><mi>I</mi><mi>xz</mi></msub></mrow><msup><mi>I</mi><mo>*</mo></msup></mfrac><mi>qr</mi></mrow><mrow><msub><mi>g</mi><mn>1</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sup><mrow><mo>[</mo><mn>0,0,0</mn><mo>,</mo><mfrac><msub><mi>I</mi><mi>zz</mi></msub><msup><mi>I</mi><mo>*</mo></msup></mfrac><mo>,</mo><mn>0</mn><mo>,</mo><mfrac><msub><mi>I</mi><mi>xz</mi></msub><msup><mi>I</mi><mo>*</mo></msup></mfrac><mo>]</mo></mrow><mi>T</mi></msup></mrow><mrow><msub><mi>g</mi><mn>2</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sup><mrow><mo>[</mo><mn>0,0,0,0</mn><mo>,</mo><mfrac><mn>1</mn><msub><mi>I</mi><mi>yy</mi></msub></mfrac><mo>,</mo><mn>0</mn><mo>]</mo></mrow><mi>T</mi></msup></mrow><mrow><msub><mi>g</mi><mn>3</mn></msub><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sup><mrow><mo>[</mo><mn>0,0,0</mn><mo>,</mo><mfrac><msub><mi>I</mi><mi>xz</mi></msub><msup><mi>I</mi><mo>*</mo></msup></mfrac><mo>,</mo><mn>0</mn><mo>,</mo><mfrac><msub><mi>I</mi><mi>xx</mi></msub><msup><mi>I</mi><mo>*</mo></msup></mfrac><mo>]</mo></mrow><mi>T</mi></msup></mrow>在公式(1)中,α,β,μ分别表示攻角、侧滑角以及倾侧角;p,q,r分别表示滚转、俯仰和偏航角速度;M=[Mx,My,Mz]表示控制力矩向量,Mx,My,Mz分别表示滚转、俯仰以及偏航力矩;Md是外部干扰力矩向量;Ixx,Iyy,Izz,Ixz分别是关于各个坐标轴的转动惯量和惯量积,△T表示包括参数摄动、外部扰动以及未建模动态等聚合不确定性,由于再入过程中速度快,大气环境变化剧烈,△T无法忽略;步骤3,运用反馈线性化理论简化步骤2建立的再入飞行器模型;使用李导数的表示方法,则公式(1)中yi的导数表示为公式(2)<mrow><mfenced open='' close=''><mtable><mtr><mtd><msubsup><mi>y</mi><mi>i</mi><mrow><mo>(</mo><mi>j</mi><mo>)</mo></mrow></msubsup><mo>=</mo><msubsup><mi>L</mi><mi>f</mi><mi>j</mi></msubsup><mrow><mo>(</mo><msub><mi>h</mi><mi>i</mi></msub><mo>)</mo></mrow><mo>+</mo><munderover><mi>&Sigma;</mi><mrow><mi>k</mi><mo>=</mo><mn>1</mn></mrow><mn>3</mn></munderover><msub><mi>L</mi><mi>gk</mi></msub><mrow><mo>(</mo><msubsup><mi>L</mi><mi>f</mi><mrow><mi>j</mi><mo>-</mo><mn>1</mn></mrow></msubsup><mrow><mo>(</mo><msub><mi>h</mi><mi>i</mi></msub><mo>)</mo></mrow><mo>)</mo></mrow><msub><mi>u</mi><mi>k</mi></msub></mtd><mtd><mi>j</mi><mo>=</mo><mn>1,2</mn><mo>,</mo><mo>.</mo><mo>.</mo><mo>.</mo><msub><mi>r</mi><mi>i</mi></msub></mtd></mtr></mtable></mfenced><mo>-</mo><mo>-</mo><mo>-</mo><mrow><mo>(</mo><mn>2</mn><mo>)</mo></mrow></mrow>对飞行器模型进行形反馈线性化处理,得公式(3):<mrow><mfenced open='[' close=']'><mtable><mtr><mtd><msub><mover><mi>y</mi><mrow><mo>.</mo><mo>.</mo></mrow></mover><mn>1</mn></msub></mtd></mtr><mtr><mtd><msub><mover><mi>y</mi><mrow><mo>.</mo><mo>.</mo></mrow></mover><mn>2</mn></msub></mtd></mtr><mtr><mtd><msub><mover><mi>y</mi><mrow><mo>.</mo><mo>.</mo></mrow></mover><mn>3</mn></msub></mtd></mtr></mtable></mfenced><mo>=</mo><mi>F</mi><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i>E</mi><mrow><mo>(</mo><mi>x</mi><mo>)</mo></mrow><mi>u</mi><mo>+</mo><mi>&Delta;v</mi><mo>-</mo><mo>-</mo><mo>-</mo><mrow><mo>(</mo><mn>3</mn><mo>)</mo></mrow></mrow>其中:<mrow><mi>F</mi><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fenced open='[' close=']'><mtable><mtr><mtd><msubsup><mi>L</mi><mi>f</mi><mn>2</mn></msubsup><mrow><mo>(</mo><msub><mi>h</mi><mn>1</mn></msub><mo>)</mo></mrow></mtd></mtr><mtr><mtd><msubsup><mi>L</mi><mi>f</mi><mn>2</mn></msubsup><mrow><mo>(</mo><msub><mi>h</mi><mn>2</mn></msub><mo>)</mo></mrow></mtd></mtr><mtr><mtd><msubsup><mi>L</mi><mi>f</mi><mn>2</mn></msubsup><mrow><mo>(</mo><msub><mi>h</mi><mn>3</mn></msub><mo>)</mo></mrow></mtd></mtr></mtable></mfenced></mrow><mrow><mi>E</mi><mrow><mo>(</mo><mi>x</mi><mo>)</mo></mrow><mo>=</mo><mfenced open='[' close=']'><mtable><mtr><mtd><msub><mi>L</mi><msub><mi>g</mi><mn>1</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1</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2</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1</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3</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1</mn></msub><mo>)</mo></mrow></mtd></mtr><mtr><mtd><msub><mi>L</mi><msub><mi>g</mi><mn>1</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2</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2</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2</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3</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2</mn></msub><mo>)</mo></mrow></mtd></mtr><mtr><mtd><msub><mi>L</mi><msub><mi>g</mi><mn>1</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3</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2</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3</mn></msub><mo>)</mo></mrow></mtd><mtd><msub><mi>L</mi><msub><mi>g</mi><mn>3</mn></msub></msub><mrow><mo>(</mo><msub><mi>L</mi><mi>f</mi></msub><msub><mi>h</mi><mn>3</mn></msub><mo>)</mo></mrow></mtd></mtr></mtable></mfenced></mrow>由计算可知:因此控制器表示为公式(4):u=E‑1(x)(‑F(x)+v)   (4)由公式(3)和(4)可得:<mrow><mover><mi>y</mi><mrow><mo>.</mo><mo>.</mo></mrow></mover><mo>=</mo><mi>v</mi><mo>+</mo><mi>&Delta;v</mi><mo>-</mo><mo>-</mo><mo>-</mo><mrow><mo>(</mo><mn>5</mn><mo>)</mo></mrow></mrow>式中,v=[v1,v2,v3]为引入的辅助变量,△v为系统中的聚合扰动;聚合扰动△v满足如下条件:||△v||≤ldmin   (6)式中,ldmin表示矩阵ld中的非零元素的最小值,且有矩阵ld=diag{ld1,ld2,ld3};步骤4,针对再入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问题,给出在系统中存在外部干扰以及参数不确定时飞行器的姿态角α,β,μ渐进跟踪系统的指令信息yc=[αccc]T,即:<mrow><msup><munder><mi>lim</mi><mrow><mi>t</mi><mo>&RightArrow;</mo><mo>&infin;</mo></mrow></munder><mi>e</mi></msup><mo>=</mo><munder><mi>lim</mi><mrow><mi>t</mi><mo>&RightArrow;</mo><mo>&infin;</mo></mrow></munder><mrow><mo>(</mo><mi>y</mi><mo>-</mo><msub><mi>y</mi><mi>c</mi></msub><mo>)</mo></mrow><mo>=</mo><mn>0</mn></mrow>式中,e=y‑yc=[e1,e2,e3]T系统的跟踪误差;步骤5,控制分配,得到舵偏角指令δ=[δe δa δr]T:根据公式(9)和(10)得到舵偏角指令δ=[δe δa δr]T:u=M=E‑1(x)(‑F(x)+v)   (9)δ=G‑1u   (10)分配至舵面执行机构,由公式(10)得到δ=[δe δa δr]T,δear分别为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偏角;M=[Mx,My,Mz]是由步骤4.3中得到的姿态控制输出v计算得到的控制力矩,G是转换矩阵,由气动参数决定;步骤6,将步骤5得到的舵偏角指令δ=[δe δa δr]T输入飞行器,对飞行器进行姿态控制;同时,飞行器输出当前飞行器的各个状态α,β,μ,p,q,r作为姿态控制的输入,重复步骤1至步骤6,从而使得飞行器实现利用实际的姿态角y=[α,β,μ]T跟踪制导系统给出的姿态角指令yc=[αccc]T的目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1659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前馈伺服控制方法、交流伺服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201810423045.8
  • 刘培超;郎需林;刘主福;庄飞飞 -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
  • 2018-05-05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涉及伺服控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前馈伺服控制方法、交流伺服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前馈伺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当前通讯周期,获取位置环上连续多个通讯周期的位置值,以及速度环上当前通信周期的速度值;拟合样条曲线,各所述位置值为所述样条曲线上的点,所述速度值为所述样条曲线对应点处的导数;取所述样条曲线上对应点处的一阶导数作为速度前馈点。由于取连续多个通讯周期进行样条曲线拟合,采用本发明中的前馈伺服控制方法在变加速系统中曲线更加圆滑,有助于减少跟踪误差,提高系统控制精度。
  •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多输入非线性船舶水温控制系统-201910729000.8
  • 毛小兵;马哲轩;蔡乐;岳健鹏 - 武汉理工大学
  • 2019-08-13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多输入非线性船舶水温控制系统,包括双容水温模块和控制模块,双容水温模块包括套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分别为内筒和外筒加水的电磁阀、为内筒加热的加热机构、收集外筒溢流水的溢流水箱以及分别检测内筒温度、外筒温度、电磁阀开度的传感器;控制模块以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组为基础,结合双容水温模块的状态方程,建立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非线性的双容水温模块数学模型,控制模块在双容水温模块数学模型指导下通过调节加热机构和电磁阀的开度来控制内筒温度和外筒温度。该系统保证了温控的精确性,效率高,控制惯性小,延迟低。
  • 一种构建铣削切削参数低碳优化模型的方法-201910756771.6
  • 尹瑞雪;柯杰 - 贵州大学
  • 2019-08-16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铣削切削参数低碳优化模型的方法,基于对铣削加工碳排放情况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涵盖低碳目标、材料去除率目标、碳效率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针对该多目标问题,根据实际加工特征建立了一系列约束条件,以得到最优解,即通过该模型能计算出最优的切削参数组合,以提高数控铣削加工过程的能量利用率,降低铣削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因此,本发明能实现加工过程中产生单位碳排放的同时去除更多的材料,这对于产品制造过程的节能减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减少工业生产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
  • 一种gap多模型加权函数参数自整定方法-201910759231.3
  • 杜静静;陈俊风;李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2019-08-16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ap多模型加权函数参数自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选择能够反映系统操作条件的调度变量,利用多模型分解算法构建近似非线性系统的模型集,基于所述模型集中的每个子模型设计子控制器,子控制器的加权函数包括当前时刻非线性系统和各个子模型之间的gap距离的倒数,所述加权函数中具有唯一整定参数,通过优化非线性系统的闭环输出和参考输入之间的积分绝对误差值得到整定参数的最优值。优点:避免了加权函数手动参数整定带来的繁琐;降低参数整定对先验知识的依赖;优化了闭环系统的控制性能。
  • 静态闭环和同次动态闭环反馈系统的参数测算方法-201910849963.1
  • 朱明;朱嘉慧 - 朱嘉慧
  • 2019-09-09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态闭环和同次动态闭环反馈系统的参数测算方法,特别是采用微惯性环节的测算方法,属系统特性参数测算方法与建模方法。微惯性环节:时间常数极短的惯性环节,动态化:静态系统插入微惯性环节成为准动态系统的过程,常规化:同次动态系统插入微惯性环节成为常规动态系统的过程。在静态系统或同次动态系统的环路通道中通常在前向通道中插入微惯性环节,测算环路通道的传递函数、辅助函数和闭环传递函数,并可采用劳斯判据或零极点判断闭环反馈系统的稳定性。适用于静态闭环系统、同次动态闭环系统及含静态环路和同次动态环路的多闭环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参数测算及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简单直观,物理意义清晰,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 一种多工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方法-201610955203.5
  • 郑松;吕冬冬;曾其鋆;何伟东;张望;李贝贝;陈智呈;孙云 - 福州大学
  • 2016-10-27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通信接口模块,将不同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及其原有控制器集成到通用控制站中;设计工业机器人的组态元件;开发多工业机器人协同控制算法的逻辑组态程序;开发人机界面组态程序;将工业机器人控制组态程序传送至通用控制站,由通用控制站执行程序的计算,由工业机器人的原有控制器驱动工业机器人各关节执行相应的动作;采集工业机器人运行状态,对多工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效果进行测试;运行系统,测试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的控制效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多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可扩展性差、信息交换能力差、协同控制难,编程灵活性不足、无法在线编程,控制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问题。
  • 双反馈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结构-201710030878.3
  • 潘蕾;沈炯;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东南大学
  • 2017-01-17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反馈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结构,继承了L1自适应控制方法强大的处理不确定性因素的能力,但通过在控制器内置受控对象动态纯时滞模型,利用模型的预测功能,克服了L1自适应控制器时滞裕量小、不能适用于大纯时滞过程的缺点;同时本发明利用L1自适应控制处理不确定因素的能力,采用一种新的双闭环反馈策略的自适应律,降低了对内置动态纯时滞模型精度的要求。与其它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相比,本发明能够使用动态特性和时滞特性均有较大建模误差的内置动态纯时滞模型,在鲁棒性和稳定性方面更具优越性。因而本发明可直接适用于大纯时滞不确定性热工和化工过程控制,包括不具有明显的纯时滞和不确定性的受控过程。
  • 悬挂式六自由度微重力环境模拟系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201710422292.1
  • 贾英民;贾娇;孙施浩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7-06-07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悬挂式六自由度微重力环境模拟系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给出了由模拟航天器、无约束悬挂装置、缓冲装置、传感测量单元、Z向模组、Y向模组、X向模组以及执行控制单元构成的六自由度微重力环境模拟系统,基于其工作原理建立坐标系,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对系统进行建模,基于拉格朗日模型,提出了抗干扰、鲁棒性好且模拟精度高的悬挂式六自由度微重力环境模拟系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从而模拟出月球、火星等与地球重力不同的环境或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保证航天器地面试验验证时的环境与其工作环境相同。
  • 一种AUV横推低速无输出情况下的运动控制方法-201710094824.3
  • 李晔;安力;姜言清;曹建;何佳雨;郭宏达;龚昊;马腾;王汝鹏;孙叶义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17-02-22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AUV横推低速无输出情况下的运动控制方法。首先是螺旋桨敞水试验获得推进器推力曲线,从而确定推进器有输出情况下的转速区间。然后是模糊控制器根据艏向偏差及艏向偏差变化率求得所需转速,所需转速包含在敞水实验所得转速区间内。最后是将艏向偏差和偏差变化率输入PID控制器,求得推进器以稳定转速工作的时间间隔。推进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以确定转速工作,驱动AUV到达目标艏向。与传统的考虑推进器非线性约束的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方便高效,无需对推进器的非线性约束进行准确建模或近似估计,直接从准确的转速推力关系出发,建立确定推进器转速及工作时间的阶跃输出控制器,提高了响应速度。
  • 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压力预测方法-201810076123.1
  • 彭志辉;钟蓉;李凯 - 温州大学
  • 2018-01-26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压力预测方法,建立流量控制系统在稳态时的压力值P与t∈[0,Td]的流量变化量Δq1(t)的关系式,通过获取系统在f(t)=F+ΔF1下的流量变化曲线Δq1(t)和f(t)=F+ΔF2下的流量变化曲线Δq2(t),通过获取两个曲线的相交点,并获得与流量Q对应的压力P,无需压力检测传感器及辅助电路即可实现管网压力预测,省去了压力传感器及辅助处理电路的安装调试所需时间和成本,使得系统结构更加简单,系统成本更低。
  • 航空电动燃油泵流量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鲁棒容错方法-201711031013.5
  • 肖玲斐;丁润泽;陈玉升;叶志锋;金霞;申斌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7-10-30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电动燃油泵流量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鲁棒容错方法,由转速指令调节部分和转速控制部分组成,转速指令调节部分主要基于发动机燃油需求指令、燃油流量非线性稳态模型和电动燃油泵的输出燃油流量,它为控制系统提供合适的全流量范围内适用的电动燃油泵转速指令;转速控制部分主要作用是实现实际转速与转速指令的误差尽可能小,在考虑不确定性和传感器故障的情况下,基于电动燃油泵自适应组合非线性动态模型,根据滑模理论,通过综合设计滑模故障估计器和滑模转速控制器,保证电动燃油泵转速响应快速且准确地达到期望转速,进而实现电动燃油泵对航空发动机安全可靠、快速精准地按需供油。
  • 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的自降阶多回路集中预估控制系统-201711057680.0
  • 蔡戎彧;吕剑虹;于吉 - 东南大学
  • 2017-11-01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的自降阶多回路集中预估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烟气再循环风机转速控制回路和烟气挡板开度控制回路构成,将一次再热汽温和二次再热汽温与设定值的偏差送入预估控制器,计算得出烟气再循环风机转速和烟气挡板开度的优化值,保证机组一次再热汽温和二次再热汽温维持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本发明采用预估控制能够方便地处理大惯性多变量系统的优化问题,计算过程清晰、简单,工程应用时,编程实施方便,对未来输出偏差的预测能及时调节相应的控制量,一次再热汽温和二次再热汽温能稳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保证了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控制效果较传统PID控制好。
  • 一种燃烧后CO2捕集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201710795146.3
  • 吴啸;梁修凡;李益国;沈炯 - 东南大学
  • 2017-09-06 - 2019-11-12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后CO2捕集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该预测控制方法以基于化学吸附的燃烧后CO2捕集系统为被控对象,贫液阀门开度和汽轮机低压缸抽汽阀门开度为系统控制输入量,CO2捕集率和再沸器温度为系统输出量;首先基于子空间辨识方法,利用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在不同工况点处建立系统的局部状态空间模型;接着使用间隙度量的方法调研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分布;进而在合适的局部工况点处建立预测控制器,并设计隶属度函数将其加权组合,建立燃烧后CO2捕集系统多模型预测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全局非线性控制能力,能够有效适应系统大范围变工况的需求,快速追踪CO2捕集率设定值,提高CO2捕集系统深度快速灵活运行的水平。
  • 无人船艇航行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201910722477.3
  • 范云生;谭园园;邱兵兵;王国峰 - 大连海事大学
  • 2019-08-06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艇航行控制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本系统将姿态传感器采集的实际经纬度信息及设定经纬度作为输入传送到航迹控制器中,经过LOS制导算法得到LOS角作为设定航向角传送到基于轨迹线性化的航向控制器。航向控制器分为慢回路控制器和快回路控制器。将设定航向角,传感器磁罗经采集的实际航向角作为输入传到慢回路控制器中,经过慢回路控制器的伪逆系统模块一以及稳定调节器模块一的配合作用得到慢回路控制器的输出参数传送到快回路控制器中。舵角检测装置采集的实际舵角作为输入传送到快回路控制器中,经过快回路控制器的伪逆系统模块二以及稳定调节器模块二得到快回路控制输入并作用于无人船艇的艉机推进装置,这样就可以达到通过控制航向间接实现航迹控制的目的。
  • 一种基于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201711274087.1
  • 陈强;胡忠君;陈聪 - 浙江工业大学
  • 2017-12-06 - 2019-11-08 - G05B13/04
  • 一种基于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系统,选择一种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一种基于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过大的超调,同时还能减少到达时间。从而改善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时变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过程。
  • 一种基于增强型指数趋近律的飞行器有限时间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法-201710725588.0
  • 陈强;陶玫玲;孙明轩;何熊熊;庄华亮 - 浙江工业大学
  • 2017-08-22 - 2019-11-08 - G05B13/04
  • 一种基于增强型指数趋近律的飞行器有限时间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法,针对具有集中不确定性的飞行器姿态稳定问题,利用基于增强型指数趋近律的滑模控制方法,再结合自适应控制,设计一种基于增强型指数趋近律的飞行器有限时间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法。终端滑模面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并且通过增强型指数趋近律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减少抖振问题。另外,自适应控制是用来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以使系统能按照一些设定的标准工作在最优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滑模面和控制力矩的抖振问题,并且在系统存在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情况下,实现系统的有限时间一致最终有界的控制方法。
  • 一种基于近似模型规划的室内空气自适应控制方法-201810430729.0
  • 钟珊;龚声蓉;伏玉琛;王朝晖;董瑞志;姚宇峰 - 常熟理工学院
  • 2018-05-08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似模型规划的室内空气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初始化当前状态、模型、超参数、环境和探索策略,根据探索策略选择动作执行,从而获得奖赏和下一状态,将当前状态、动作、奖赏和下一状态组成当前样本以更新模型、值函数和策略;在每个情节结束后将当前采样轨迹和重构的采样轨迹都加入轨迹池中,然后利用轨迹池中所有轨迹来更新模型;利用更新的模型产生模拟样本进行规划;当算法达到最大情节数并收敛时,就可以得到实现室内空气自适应控制的最优策略。本发明通过学习一个近似的环境模型,并利用学习的环境模型来进行规划,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 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遥操作双边控制器的控制方法-201710262726.6
  • 陈章;王子威;梁斌;王学谦;李成;廖庆敏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2017-04-20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遥操作双边控制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01、建立不考虑重力项的动力学模型;S02、根据S01中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主从双边控制系统的误差模型;S03、计算S02中的误差模型的不确定部分的界;S04、定义S02中的误差模型的外界干扰项关于系统状态量的界;S05、根据S02确定滑模变量;S06、根据S03至S05,针对S02的误差模型,确定双边控制律;S07、S06中的确定与控制器参数、系统初始状态相关的收敛时间并根据收敛时间调整控制律。本发明能保证在给定的有限时间内,主从双边机器人的跟踪误差快速收敛到零,在保证系统在时延下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双边同步跟踪的快速性。
  • 电加热炉的遗传优化的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方法-201611252189.9
  • 徐卫德;张日东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16-12-30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炉的遗传优化的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方法。本发明首先把整个工作的区域按照某种方法划分为若干个子工作区间,在每个子区域建立其相应的分数阶模型再结合遗传算法优化求解预测函数的基函数的个数得到最优解的个数。从而把原来的非线性的模型转换为了线性分数阶模型,模型的精度避免了非线性的复杂性,通过在遗传算法选取一组最合适的基函数,利用基函数的个数求解得到控制量,从而减少了系统的计算量,使得控制效果更加精确,避免了复杂的计算。
  • 遗传算法优化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201611252288.7
  • 张日东;徐卫德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16-12-30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遗传算法优化加权的多模型预测函数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整数阶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扩展到分数阶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中,通过建立了被控对象的局部状态空间模型,将之前的非线性模型转换为了线性局部模型,再通过把遗传算法引入对局部模型集和工作区间的核宽度的选择中,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局部模型的工作区域的范围,减少了当前工作的模型个数,增加了系统中主要的局部模型对系统的控制量占有率,增加了系统的控制的精度,使得装置工作效率更加高效。
  • 一种带有输入饱和的伺服系统自适应参数辨识与控制方法-201710279942.1
  • 陈强;陶亮;施卉辉 - 浙江工业大学
  • 2017-04-26 - 2019-11-08 - G05B13/04
  • 一种带有输入饱和的伺服系统自适应参数辨识与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带输入饱和的伺服系统模型,初始化系统状态及控制参数;提取参数误差信息,并设计在线自适应参数辨识器,在线辨识系统未知参数;设计改进型指数趋近律,将饱和转化为输入相关函数,并结合辨识参数设计趋近律滑模控制器。本发明所设计的参数在线辨识和控制算法对位置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辨识和跟踪控制效果,能够高精度在线辨识系统参数,并提高伺服系统的控制性能,削弱输入控制器的抖振。
  • 汽包锅炉-汽轮机组的模糊跟踪控制方法-201710116314.1
  • 林崇;陈健;陈兵;龚冠桦 - 青岛大学
  • 2017-03-01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包锅炉‑汽轮机组的模糊跟踪控制方法。针对于汽包锅炉‑汽轮机系统的强耦合、非线性、严格的输入限制等问题,为了使整个系统能够快速跟踪设定值,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并减少燃料的损耗,本发明基于前馈加反馈的控制思想,设计了一种模糊跟踪控制方法。前馈控制输入信号仅由跟踪目标决定,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反馈控制输入环节加入一个处理器,得到了带时滞的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器,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实时性。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机组的动态响应品质,快速地跟踪设定值,跟踪误差小,控制精度高,提高了经济效益。
  • 基于局部加权贝叶斯网络的自适应软测量预测方法-201710648041.5
  • 葛志强;刘紫薇;宋执环 - 浙江大学
  • 2017-08-01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局部加权贝叶斯网络的自适应软测量预测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贝叶斯网络和局部加权学习的优势,对每个待预测的新样本建立局部模型,一旦预测完成后,立即丢弃该模型,当下一个样本到来时,重新建立新的局部模型。相比于其他现存方法,本发明采用贝叶斯网络作预测,能给出预测值的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尤其是当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缺失的情况下,该方法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 基于类脑分层记忆机制的实时数据流智能化处理平台-201711352760.9
  • 丁永生;王伟凯;陈磊;郝矿荣;任立红 - 东华大学
  • 2017-12-15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类脑分层记忆机制的实时数据流智能化处理平台,包括数据预处理模块、分层记忆网络模块、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模块、数据有效性复核模块、数据库模块及实时生产系统;其中分层记忆网络模块用于分层存储经数据预处理模块预处理后的用于构建平台的数据样本、接收数据预处理模块发送的正常数据样本、检索与正常数据样本最接近的数据样本并将其发送至数据库模块;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与分层记忆网络模块存储的预处理后的数据样本ID一致的原始数据样本、接收分层记忆网络模块发送的最接近的数据样本并提取与该数据样本ID一致的原始数据样本反馈到实时生产系统。本发明能实时反馈,并对数据进行简化,缓解了数据处理及存储压力。
  • 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201711274077.8
  • 陈强;胡忠君;李元华 - 浙江工业大学
  • 2017-12-06 - 2019-11-08 - G05B13/04
  • 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系统,选择一种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输出能够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过大的超调,同时还能减少到达时间。从而改善四旋翼飞行器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积分滑模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的四旋翼飞行器输出受限反步控制方法,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过程。
  •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201711391902.2
  • 陈正;黄方昊;卢形;宋伟 - 浙江大学
  • 2017-12-21 - 2019-11-08 - G05B13/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在传统波变量双边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建立主从端动力学模型,改进通信通道结构,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系统的透明性。针对传统波变量双边控制方法存在的波反射现象,本发明提出了两个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独立选择的参数,简化了结构,减轻了波反射对系统透明性的影响,保证遥操作过程中的位置跟踪性能和力反馈的逼真度。本发明能够很好地保证遥操作系统在时延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提升从端的位置跟踪性能和力反馈的逼真度。本发明所公开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易于实现和应用,主要可以用于遥操作系统的双边控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透明性。
  • 一种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四旋翼无人机有限时间自适应控制方法-201710532250.3
  • 陈强;叶艳;胡如海 - 浙江工业大学
  • 2017-07-03 - 2019-11-08 - G05B13/04
  • 一种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四旋翼无人机有限时间自适应控制方法,针对带有惯性不确定因素以及外部扰动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根据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系统,利用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方法,再结合自适应控制,设计一种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四旋翼无人机自适应控制方法。非奇异终端滑模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并且避免了终端滑模控制存在的奇异性问题,有效削弱了抖振问题。另外,自适应控制是用来处理系统的惯性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消除滑模面奇异性问题,并且能有效抑制和补偿系统存在的惯性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的控制方法,保证系统的有限时间收敛特性。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