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导体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67874.3 | 申请日: | 201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5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阮春燕;陈松;马慧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H01L23/31;H01L21/50;H01L21/56;H01L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薛义丹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利用模塑通孔技术并采用无衬底封装的半导体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朝着轻薄、小巧的方向发展。而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半导体芯片的封装对最终的产品的尺寸及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半导体器件的封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半导体封装结构中,引线键合(wire bonding)是一种常用的封装形式。图1是示出引线键合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芯片通过胶或薄膜粘在基板上并由基板支撑,芯片通过金线与基板实现互连,基板通过内部走线实现位置再分布,基板背面贴有焊球以实现封装器件与外部系统器件的电气互连,芯片由塑胶包封,从而得到保护。然而,这种封装结构的问题在于由于使用引线键合,互连距离较长,封装结构的厚度较大,难以实现封装件薄小化的要求,且由于使用金线,也产生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此外,这种封装结构的散热性能较差,且由于导线的电阻会造成信号延迟,从而降低了芯片的电学性能。
倒装片(flip chip)是另一种传统的封装形式。图2是示出倒装片封装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芯片通过焊球与基板倒装互连。倒装片封装结构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及封装尺寸小等优点,然而,倒装片封装成本高,价格昂贵。
因此,需要散热性能好、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且封装成本较低的封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半导体芯片,半导体芯片上设置有多个接合焊盘;塑封料,包封半导体芯片,芯片背面暴露于空气中,塑封料上形成有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所述图案上形成有暴露接合焊盘的通孔;导电材料,填充所述通孔,用于将焊盘与外部电连接。所述多个接合焊盘以矩阵形式排列。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可以是球形栅格阵列封装的焊盘或智能卡接触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引线键合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倒装片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形成在临时载板上的芯片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包封芯片的塑封料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塑封料上形成通孔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导电材料填充通孔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去除临时载板后半导体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7,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半导体芯片1,半导体芯片1上设置有多个接合焊盘2,半导体芯片1固定于临时载板5上,临时载板5被去除后,半导体芯片1的背面暴露于空气中;塑封料3,设置在半导体芯片1上,包封半导体芯片1,塑封料上形成有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所述图案上形成有暴露接合焊盘的通孔;导电材料4,填充所述通孔。导电材料4用于将焊盘2与外部电连接。形成临时载板5的材料可包括玻璃或树脂。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可以是例如球形栅格阵列封装的焊盘(FBGA ball land)或智能卡接触面(Card contact surface)等。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可通过模具成型。
形成半导体封装结构的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参照图3,首先在芯片1上设置多个接合焊盘2,接合焊盘2可以以矩阵形式排列,将芯片1设置在临时载板5上;之后,参照图4,用塑封料3将半导体芯片1包封,并形成与外界电连接所需要的图案;参照图5,在所述图案上形成通孔以暴露接合焊盘;参照图6,用导电材料4填充通孔以与外界实现电连接;最后,参照图7,去除临时载板5,使芯片背面暴露于空气中。
所述半导体封装结构利用模塑通孔技术并采用无衬底封装,减小了封装尺寸,缩短了互连距离,具有优良的电信号连接和良好的散热性能,实现了低成本的芯片尺寸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7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极性发光LED
- 下一篇:无灯丝球形离子荧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