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69337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改善金属栅接触刻蚀工艺窗口的方法-CN202210187231.2在审
  • 杨作东;彭翔;邹海华 -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22-02-28 - 2022-07-01 - H01L21/76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金属栅接触刻蚀工艺窗口的方法,提供衬底,衬底上形成有多个器件区,每个器件区均形成有金属栅,衬底上形成有层间介质层,之后研磨层间介质层使得金属栅裸露;在层间介质层和金属栅上形成扩散阻挡层光刻打开光刻胶层使得至少一个器件区上金属栅以外的区域裸露;去除裸露的隔离层以及其下方的刻蚀阻挡层和扩散阻挡层;去除光刻胶层,之后在衬底上继续形成层间介质层;刻蚀层间介质层,形成分别与源区、漏区以及金属栅相连通的接触本发明不改变层间介质层、接触刻蚀等配套工艺条件,提高通刻蚀的工艺窗口,改善产品可靠性。
  • 改善金属接触刻蚀工艺窗口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接触及制作方法-CN202310474369.5在审
  • 周壮壮;王佳进;孟凡顺 -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4-28 - 2023-05-30 - H01L21/768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及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衬底,于衬底上形成自下而上层叠的层间介质层、底部抗反射层和光刻胶层,并图形化光刻胶层以形成光刻胶层开口;基于图形化的光刻胶层刻蚀底部抗反射层,其中,刻蚀底部抗反射层通入的气体包括C4F8,以形成漏斗状的底部抗反射层开口;刻蚀层间介质层以形成接触。本发明的接触及制作方法中,采用C4F8刻蚀底部抗反射层形成漏斗状底部抗反射层开口,减小接触的关键尺寸;另外,刻蚀层间介质层时加入辅助气体,在光刻胶层开口的侧壁形成聚合物层,进一步减小接触的关键尺寸,能够克服光刻工艺局限性,适用于更小的技术节点,提高器件集成度。
  • 一种接触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接触过度刻蚀的方法-CN201510126618.7有效
  • 倪棋梁;陈宏璘;龙吟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5-03-20 - 2017-03-08 - H01L21/66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接触过度刻蚀的方法,包括根据芯片上栅极之间的最小栅间距在晶圆上设计器件结构,其中在P型的晶圆衬底上等间距的排列栅极,而在栅极之间通过离子注入使其成为N型阱;将设计的器件结构中的栅极之间距离缩小,直到栅极之间距离等于或小于所述最小栅间距的特定比例,以得到多个不同器件结构;排布多个不同器件结构置于晶圆的切割道上,然后再在其上面通过刻蚀形成接触;将金属钨接触形成之后的晶圆置于电子束检测的设备中进行检测
  • 一种检测接触过度刻蚀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电阻测试结构及方法-CN201310078658.X有效
  • 胡建强;李绍彬;仇圣棻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3-03-13 - 2014-09-17 - H01L23/54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触电阻测试结构及方法,该测试结构包括:形成于半导体衬底中的有源区,所述有源区包括至少一列第一有源区和至少一列第二有源区,一列第一有源区和一列第二有源区间隔排列;所述每列第一有源区两端分别设有接触,每列第一有源区通过接触与相邻列第一有源区串联形成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结构的两端为测试端口;所述每列第二有源区上设有一个虚拟栅,该虚拟栅用于保证测试结构中接触的工艺负载与被测试结构中接触的工艺负载相似本发明提供的接触电阻测试结构及方法,测试结构中获得的接触电阻即反映了实际单元中接触的电阻,避免了实际单元的接触在开路或过刻蚀时,测试结构的电阻仍显示正常的情况。
  • 一种接触电阻测试结构方法
  • [发明专利]制作半导体器件中的接触的方法-CN200910197944.1有效
  • 朱磊;马德敬;朱娜;孙俊菊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09-10-30 - 2011-05-11 - H01L21/76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作半导体器件中的接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前端器件层上提供一介电层;在所述介电层上沉积一层多晶硅作为硬掩模层;在所述硬掩模层上旋涂第一底部抗反射涂层,然后涂敷带有图案的光刻胶层;以所述光刻胶层作为掩模,刻蚀所述第一底部抗反射涂层以及所述硬掩模层;去除所述光刻胶层以及第一底部抗反射涂层;以所述硬掩模层作为掩模,在所述介电层上刻蚀出接触;在所述接触中回填充第二底部抗反射涂层,回蚀所述第二底部抗反射涂层,使所述第二底部抗反射涂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硬掩模层的下表面齐平或略高于后者;利用干法刻蚀去除所述硬掩模层;去除所述接触内部残留的第二底部抗反射涂层。
  • 制作半导体器件中的接触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接触关键尺寸的方法-CN200910195810.6有效
  • 赵林林;韩宝东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09-09-15 - 2011-04-20 - H01L21/768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形成接触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有源区上沉积一高应力覆盖层;在所述高应力覆盖层上沉积第一介电层;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沉积第二介电层;在所述第二介电层上沉积一钝化层;在所述钝化层上沉积一底部抗反射层;依次刻蚀所述底部抗反射层、所述钝化层、所述第二介电层、所述第一介电层和高应力覆盖层以蚀刻出一接触,直到穿透所述高应力覆盖层露出所述有源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通过如上工艺制造的接触的半导体器件。根据本发明的工艺形成的接触,缩小了关键尺寸,同时保证了接触具有理想的外形轮廓,减小了静态电流出现的几率。
  • 一种减小接触关键尺寸方法
  • [发明专利]改善SONOS器件自对准接触漏电的方法-CN201210436223.3有效
  • 肖泽龙;陆连;袁苑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2012-11-05 - 2014-05-21 - H01L21/76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SONOS器件自对准接触漏电的方法,包括:1)进行SONOS器件自对准接触刻蚀;2)在接触的侧壁和底部以及SONOS器件中的未掺杂氧化膜上方,成长氮化硅膜;3)刻蚀氮化硅膜,使只在接触侧壁上保留氮化硅膜;4)用传统湿法流程清洗去除刻蚀产生的聚合物,得到SONOS器件自对准接触。本发明可以弥补常规自对准接触刻蚀中造成的栅极上侧墙的过度损耗,能够明显增加氮化硅膜侧墙残留的厚度,避免栅极与金属线短路,改善产品的自对准接触漏电,提高接触击穿电压,扩大SONOS器件自对准接触刻蚀工艺窗口
  • 改善sonos器件对准接触漏电方法
  • [发明专利]沟槽式功率MOS器件接触电阻检测结构-CN201310328768.7有效
  • 黄晓橹 - 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3-07-31 - 2013-11-06 - H01L23/544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沟槽式功率MOS器件接触电阻检测结构,且本发明为四端的检测结构。本发明在各该检测单元的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之间增加一形成于深沟槽中的深沟槽栅极,深沟槽贯穿位于各该检测单元的第一接触和第二接触之间的源区和体区、并延伸至位于体区下的外延层。检测时,分别对各该接触、深沟槽栅极以及晶背公共端提供相应电压,使深沟槽周围的源区、体区和外延层在栅介质层表面形成沟道电荷层,迫使检测电流只能在第一接触下部和底部进入体区或只能在第二接触下部和底部流出体区,进而方便、简单且有效地测试检测电流流出端的第一接触或检测电流流入端的第二接触的下部和底部与体区的接触性能是否良好。
  • 沟槽功率mos器件接触电阻检测结构
  • [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型接触的制备方法-CN201710971861.8有效
  • 谢岩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17-10-18 - 2020-05-12 - H01L21/768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型接触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一衬底,衬底包括依次层叠的刻蚀停止层以及待刻蚀层;步骤S2,采用一第一刻蚀工艺刻蚀待刻蚀层,以形成延伸至刻蚀停止层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锥形通;步骤S3,采用一第二刻蚀工艺刻蚀锥形通,将锥形通拓宽为垂直通;步骤S4,填充垂直通形成垂直型接触;能够形成形貌垂直的接触,导电性能优越,并且不会受到刻蚀工艺的限制。
  • 一种垂直接触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接触结构的制作方法-CN201910210565.5有效
  • 赵波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2019-03-20 - 2021-03-02 - H01L21/768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触结构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依次在接触内形成硅层、钨成核层和钨主体层,以对所述接触进行填充,其中,所述钨成核层通过多个循环反应形成,更有利于控制最终形成的所述钨成核层的形貌,不会出现在接触顶部的位置形成的钨成核层较厚而导致接触的开口过小不利于后续填充的情况,因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接触结构的制作方法,解决了通过现有的金属钨的填充工艺所形成的钨塞中间的空隙较大的问题。
  • 一种接触结构制作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