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8791.5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琳;翁宸毅;蔡锡翰;张哲维;许博凯;张境尹;王裕平;范儒钧;许清桦;林奕佑;陈宏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7/24 | 分类号: | H01L27/24;H01L43/08;H01L43/10;H01L4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该制作半导体元件的方法为,首先形成一磁性隧穿结(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MTJ)于基底上的MRAM区域,然后形成一第一金属间介电层环绕MTJ,形成一图案化掩模于基底上的逻辑区域,进行氮化制作工艺将部分第一金属间介电层转换为一氮化层于MTJ上,形成第一金属内连线于逻辑区域上,形成一停止层于第一金属间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金属间介电层于停止层上,再形成一第二金属内连线于第二金属间介电层内并连接MTJ。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作半导体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制作磁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元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磁阻(magnetoresistance,MR)效应是材料的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目前,磁阻效应已被成功地运用在硬盘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商业应用价值。此外,利用巨磁电阻物质在不同的磁化状态下具有不同电阻值的特点,还可以制成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其优点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留存储的数据。
上述磁阻效应还被应用在磁场感测(magnetic field sensor)领域,例如,移动电话中搭配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电子罗盘(electroniccompass)零组件,用来提供使用者移动方位等信息。目前,市场上已有各式的磁场感测技术,例如,各向异性磁阻(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AMR)感测元件、巨磁阻(GMR)感测元件、磁隧穿结(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MTJ)感测元件等等。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通常包括:较占芯片面积、制作工艺较昂贵、较耗电、灵敏度不足,以及易受温度变化影响等等,而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制作半导体元件的方法。首先形成一磁性隧穿结(magnetic tunneling junction,MTJ)于基底上的MRAM区域,然后形成一第一金属间介电层环绕MTJ,形成一图案化掩模于基底上的逻辑区域,进行氮化制作工艺将部分第一金属间介电层转换为一氮化层于MTJ上,形成第一金属内连线于逻辑区域上,形成一停止层于第一金属间介电层上,形成一第二金属间介电层于停止层上,再形成一第二金属内连线于第二金属间介电层内并连接MTJ。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半导体元件,其主要包含一磁性隧穿结(magnetictunneling junction,MTJ)设于基底上,第一金属间介电层环绕MTJ以及一氮化层设于该MTJ上。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半导体元件,其主要包含一磁性隧穿结(magnetictunneling junction,MTJ)设于基底上,上电极设于该MTJ上,第一金属间介电层环绕该MTJ,第二金属间介电层设于该第一金属间介电层上,一金属内连线设于第二金属间介电层内并连接该MTJ以及一突块设于金属内连线旁,其中突块底部高于上电极顶部。
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揭露一种半导体元件,其主要包含第一磁性隧穿结(magnetictunneling junction,MTJ)以及第二MTJ设于基底上,一遮盖层设于第一MTJ及第二MTJ侧壁,一介电层环绕遮盖层,一金属内连线设于第一MTJ、第二MTJ以及介电层上以及一金属间介电层环绕该介电层以及该金属内连线。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作一MRAM单元的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MRAM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至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制作一MRAM单元的方式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基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87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操作模式转换的方法、终端、网络接入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一种自冷型吹风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