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4291.1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赖志明;陈锦辉;陈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 | 分类号: | H01L23/48;H01L23/31;H01L21/56 |
代理公司: | 32200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华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芯片 封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其硅基本体的上方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Ⅰ,在所述输入/输出端Ⅰ设置金属柱,所述包封层包裹金属柱和再布线金属层Ⅰ的裸露面以及硅基本体的侧壁,并露出金属柱的上表面,所述介电层设置在包封层的上表面,并开设介电层开口露出金属柱的上表面,所述介电层的上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Ⅱ,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通过介电层开口与金属柱固连,所述输入/输出端Ⅱ设置在金属柱的垂直区域之外,所述保护层填充再布线金属层Ⅱ和介电层的裸露面并露出连接件的上表面;所述包封层于硅基本体至介电层的厚度H>40微米。提供了一种有效保护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半导体封装技术中,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是一种先进封装方法,它是先将整片晶圆进行封装,再切割得到单颗芯片的封装方法。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要求芯片尺寸更小、厚度越薄,产品不仅在封装过程中容易损伤;而且在后端应用过程中也易出现产品失效,因此需要对芯片六个面提供足够的保护,以满足日益苛刻的要求。
传统的封装结构,如图1所示,芯片1的芯片电极11与铜柱4通过钝化层2的钝化层开口21直接连接,焊球5设置在铜柱4的顶端,芯片电极11的电信号通过铜柱4向外传导。由于焊球5位置在铜柱4的顶端,不可避免将焊球5应力直接通过铜柱4作用到芯片1上,导致了可靠性的降低。
因焊球5通过铜柱4与芯片电极11连接,焊球5需要有足够的焊料来保证与PCB等基板的连接,因而,反过来约束了铜柱4不能太细,芯片电极11不能太小,也就是说,芯片1不能太小,不符合芯片尺寸的小型化发展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封装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半导体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以提高封装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其包括硅基本体,所述硅基本体的正面设有钝化层并嵌有芯片电极,其钝化层开口露出芯片电极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硅基本体的上方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Ⅰ并设置若干个输入/输出端Ⅰ,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Ⅰ与芯片电极固连,在所述输入/输出端Ⅰ设置金属柱,所述金属柱的高度>40微米,
还包括包封层、介电层和保护层,所述包封层包裹金属柱和再布线金属层Ⅰ的裸露面以及硅基本体的侧壁,并露出金属柱的上表面,
所述介电层设置在包封层的上表面,并开设介电层开口露出金属柱的上表面,
所述介电层的上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Ⅱ和输入/输出端Ⅱ,所述再布线金属层Ⅱ通过介电层开口与金属柱固连,所述输入/输出端Ⅱ设置在金属柱的垂直区域之外,
在所述输入/输出端Ⅱ设置连接件,所述保护层填充再布线金属层Ⅱ和介电层的裸露面并露出连接件的上表面;
所述包封层于硅基本体至介电层的厚度H>40微米;
所述硅基本体的背面设置背面保护层。
可选地所述硅基本体的背面与背面保护层之间设置背面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焊球、焊块或焊盘结构。
可选地所述焊盘结构为Ni/Au层。
可选地所述焊盘结构为Cu/Sn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其实施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4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系统和自动分析方法
- 下一篇:光照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