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以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79059.0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7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山崎舜平;泽井宽美;德丸亮;竹内敏彦;村川努;永松翔;森若智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17;H01L29/423;H01L29/49;H01L29/788;H01L29/792;C23C14/08;C23C16/42;H01L21/28;H01L21/316;H01L21/318;H01L21/336;H01L21/36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童春媛;李志强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装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提供一种通态电流大的半导体装置。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上的第一氧化物;第一氧化物上的第二氧化物;第二氧化物上的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第二氧化物上的第三氧化物;第三氧化物上的第二绝缘体;位于第二绝缘体上并与第三氧化物重叠的第三导电体;与第一绝缘体上、第一氧化物的侧面、第二氧化物的侧面、第一导电体的侧面、第一导电体的顶面、第二导电体的侧面、第二导电体的顶面接触的第三绝缘体;以及第三导电体、第二绝缘体、第三氧化物及第三绝缘体上的第四绝缘体,其中第四绝缘体与第三导电体、第二绝缘体及第三氧化物的每一个的顶面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晶片、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注意,在本说明书等中,半导体装置是指能够通过利用半导体特性而工作的所有装置。除了晶体管等的半导体元件之外,半导体电路、运算装置或存储装置也是半导体装置的一个方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发光显示装置等)、投影装置、照明装置、电光装置、蓄电装置、存储装置、半导体电路、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等有时包括半导体装置。
注意,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上述技术领域。本说明书等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物体、方法或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工序(process)、机器(machine)、产品(manufacture)或者组合物(composition of matter)。
背景技术
作为可以应用于晶体管的半导体薄膜,硅类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地周知。另外,作为其他材料,氧化物半导体受到关注。作为氧化物半导体,例如,已知除了如氧化铟、氧化锌等单元金属氧化物之外还有多元金属氧化物。在多元金属氧化物中,有关In-Ga-Zn氧化物(以下也称为IGZO)的研究尤为火热。
通过对IGZO的研究,在氧化物半导体中,发现了既不是单晶也不是非晶的CAAC(c-axis aligned crystalline)结构及nc(nanocrystalline)结构(参照非专利文献1至非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具有CAAC结构的氧化物半导体制造晶体管的技术。再者,非专利文献4及非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比CAAC结构及nc结构的结晶性更低的氧化物半导体中也具有微小的结晶。
将IGZO用于活性层的晶体管具有极低的关态电流(参照非专利文献6),已知有利用了该特性的LSI及显示器(参照非专利文献7及非专利文献8)。
[先行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Yamazaki et al.,“SID Symposium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2012,volume 43,issue 1,p.183-186
[非专利文献2]S.Yamazaki et al.,“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4,volume 53,Number 4S,p.04ED18-1-04ED18-10
[非专利文献3]S.Ito et al.,“The Proceedings of AM-FPD’13Digest ofTechnical Papers”,2013,p.151-154
[非专利文献4]S.Yamazaki et al.,“EC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4,volume 3,issue 9,p.Q3012-Q3022
[非专利文献5]S.Yamazaki,“ECS Transactions”,2014,volume 64,issue 10,p.155-1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未经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90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