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58737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二极管结构及制造方法-CN200910194448.0无效
  • 何军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2009-08-17 - 2011-03-30 - H01L27/082
  • 所述二极管结构包括:衬底中的深阱;深阱的有源中的第一掺杂,所述第一掺杂掺杂离子类型与深阱相同,且掺杂离子浓度大于深阱;所述有源中的第一掺杂两侧的第一重掺杂及第二重掺杂,所述第一重掺杂掺杂离子类型与深阱相同,第二重掺杂掺杂离子类型与深阱不同;衬底表面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横跨整个第一掺杂,部分横跨第一重掺杂及第二重掺杂;第一重掺杂及第二重掺杂表面、隔离层区域外的引出线结构。
  • 二极管结构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及CMOS器件-CN201610242557.5有效
  • 邓金全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2016-04-18 - 2019-05-03 - H01L29/786
  • 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及设置在基板同侧的低温多晶硅层(LTPS),与LTPS同层且设置在LTPS相对两端的第一及第二掺杂,与LTPS同层设置的第一、重掺杂,第一重掺杂设置在第一掺杂远离LTPS的一端,第二重掺杂设置在第二掺杂远离LTPS的一端,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第二掺杂、第一、第二重掺杂,栅极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第一表面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第二、第三表面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一表面相交,第二表面相较于第三表面邻近第一掺杂设置,第二表面与第一掺杂与LTPS接触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表面与第二掺杂与LTPS接触的表面之间的距离。
  • 薄膜晶体管制备方法cmos器件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CN202011300897.1在审
  • 孙超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2020-11-19 - 2021-02-26 - H01L29/78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阱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中;栅极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且栅极在半导体衬底的厚度方向上与阱的一部分重叠,以在阱中定义沟道;重掺杂源极及重掺杂漏极设置在阱中,且位于沟道的两侧,掺杂设置在阱中,且位于重掺杂源极与沟道之间及重掺杂漏极与沟道之间;栅氧化层设置在半导体衬底上,位于栅极与阱之间,且在半导体衬底的厚度方向上栅氧化层与掺杂至少部分重叠;隔离层设置在掺杂与栅氧化层之间,隔离层的导电类型与掺杂的导电类型互补。本发明减小了界面缺陷对掺杂的影响,提高了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等性能。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元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CN201210559670.8有效
  • 叶俊;张邵华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12-12-20 - 2013-04-17 - H01L27/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元胞结构,多个元胞排列形成元胞阵列结构而形成有三个端口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三个端口中的任意一端口或多个端口分别连接一电阻,每个元胞包括外延层;第二型掺杂,形成于外延层中;第一型重掺杂和第二型重掺杂,分别形成于第二型掺杂中;重掺杂短接孔,形成于第一型重掺杂和第二型重掺杂上;栅介质层,形成于外延层、紧邻外延层的第二型掺杂及紧邻第二型掺杂的部分第一型重掺杂的表面上;第一多晶硅条,形成于栅介质层上;所有元胞中的第一型重掺杂和重掺杂短接孔在第二型掺杂中所包围的区域为第二端口连接的电阻,串联的电阻可提升ESD能力且通过对元胞结构稍作调整就能适应多种等级ESD需求。
  • 一种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元胞结构-CN201220711378.9有效
  • 叶俊;张邵华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12-12-20 - 2013-06-12 - H01L27/0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元胞结构,多个元胞排列形成元胞阵列结构而形成有三个端口的功率半导体器件,三个端口中的任意一端口或多个端口分别连接一电阻,每个元胞包括外延层;第二型掺杂,形成于外延层中;第一型重掺杂和第二型重掺杂,分别形成于第二型掺杂中;重掺杂短接孔,形成于第一型重掺杂和第二型重掺杂上;栅介质层,形成于外延层、紧邻外延层的第二型掺杂及紧邻第二型掺杂的部分第一型重掺杂的表面上;第一多晶硅条,形成于栅介质层上;所有元胞中的第一型重掺杂和重掺杂短接孔在第二型掺杂中所包围的区域为第二端口连接的电阻,串联电阻可提升ESD能力且通过对元胞结构稍作调整就能适应多种等级ESD需求。
  • 一种结构
  • [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反向恢复鲁棒性的快恢复自举二极管-CN201911058196.9有效
  • 祝靖;邹艳勤;李少红;孙伟锋;时龙兴 - 东南大学
  • 2019-10-31 - 2023-03-24 - H01L29/868
  • 一种提高反向恢复鲁棒性的快恢复自举二极管,包括P型衬底,在P型衬底上设有N型漂移,在N型漂移的表面设有二氧化硅氧化层,在P型衬底与N型漂移之间设有第一N型重掺杂,在N型漂移的表面设有P型重掺杂阳极、P型掺杂阳极、N型掺杂阴极及N型重掺杂阴极,在N型漂移的表面并处于N型重掺杂阴极的外侧以及N型重掺杂阴极与P型掺杂阳极之间的区域设有氧化层,在P型重掺杂阳极、N型重掺杂阴极及P型衬底上分别连接有阳极金属、阴极金属及衬底金属,其特征在于,在P型掺杂阳极的表面并位于P型重掺杂阳极的外侧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P型重掺杂、N型重掺杂和第二P型重掺杂
  • 一种提高反向恢复鲁棒性二极管
  • [发明专利]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CN201410252813.X有效
  • 陈伟元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2014-06-09 - 2017-05-24 - H01L29/86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包括上台体、与上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中台体和与中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下台体,上台体和与下台体各自的外侧面均为斜面,此上台体包括第一掺杂N型、第一重掺杂N型,所述中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掺杂P型、重掺杂P型和第二掺杂P型,此下台体包括第二掺杂N型、第二重掺杂N型;第一重掺杂N型、第一掺杂N型接触并位于其正上方,所述第二重掺杂N型、第二掺杂N型接触并位于其正下方。
  •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 [实用新型]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CN201420303510.1有效
  • 陈伟元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2014-06-09 - 2014-11-12 - H01L29/86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包括上台体、与上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中台体和与中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下台体,上台体和与下台体各自的外侧面均为斜面,此上台体包括第一掺杂N型、第一重掺杂N型,所述中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掺杂P型、重掺杂P型和第二掺杂P型,此下台体包括第二掺杂N型、第二重掺杂N型;第一重掺杂N型、第一掺杂N型接触并位于其正上方,所述第二重掺杂N型、第二掺杂N型接触并位于其正下方。
  • 一种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 [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及其形成方法-CN200710110251.5有效
  • 顾克强;聂俊峰;黄立平;王志强;陈建豪;张绚;王立廷;李资良;陈世昌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07-06-08 - 2007-12-12 - H01L29/78
  • 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具有半导体衬底;栅极堆叠,位于半导体衬底上;n型掺杂源/漏极,位于半导体衬底中且邻接栅极堆叠,其中n型掺杂源/漏极包括n型杂质;n型重掺杂源/漏极,位于半导体衬底中且邻接栅极堆叠,其中该n型重掺杂源/漏极包括n型杂质;预先非晶态注入,位于半导体衬底中,其中预先非晶态注入包括后注入;以及间隙阻挡,位于半导体衬底中,其中间隙阻挡的深度大于n型掺杂源/漏极的深度,但小于后注入的深度由于本发明的间隙阻挡区位于后注入掺杂源/漏极之间,可降低掺杂源/漏极中磷扩散的问题。此外,因为磷具有高活化率,因此MOS元件具有低片电阻。
  • 半导体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GGNMOS结构及其制备方法-CN202210986825.X在审
  • 方明旭;钱园园;陈华伦 -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 2022-08-17 - 2022-11-25 - H01L27/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GGNMOS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中GGNMOS结构包括:其上形成有外延层的衬底,所述外延层中形成有阱和多个掺杂;堆叠的栅极和栅氧化层;保护层;漏极区域上的多个阻挡结构;多个体;以及源极区域的掺杂中的一重掺杂和漏极区域的掺杂中的多个重掺杂本申请通过在漏极区域表面形成的多个阻挡结构,并在所述阻挡结构之间的掺杂的底部形成多个体,降低重掺杂掺杂与体的击穿电压,降低GGNMOS结构的触发电压。进一步的,间隔设置的多个阻挡结构自对准工艺可以阻止漏极区域部分重掺杂离子的注入,增加了漏极的导通电阻,提高了ESD阵列的均匀性和鲁棒性。
  • ggnmos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