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00880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板-CN02829088.7有效
  • 全珍;李源规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002-09-17 - 2005-06-15 - G02F1/136
  • 在衬底上形成包括多条栅极线、连结栅极线一端的多个栅极衬垫125及连结栅极线的多个栅电极123的栅极布线和接收公共电压的存储布线。在覆盖栅极布线和存储布线的栅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和欧姆接触层。在其上形成数据布线,包括多个与栅极线一起限定多个象素区的数据线、多个延伸到半导体层上的源电极、和多个与源电极分开并关于栅极线与源电极相对的漏电极。存储电容导体包括多个从其延伸并重叠栅极线的修护部分。在数据布线和未被数据布线覆盖的半导体层部分上形成钝化层,并且在钝化层上形成多个经设置在钝化层中的多个接触孔连结漏电极和存储电容导体的象素电极。
  • 用于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阵列
  • [发明专利]显示设备的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驱动装置的显示设备-CN200710138322.2无效
  • 朴俊河;金一坤;朴泰炯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007-07-27 - 2008-01-30 - G09G3/00
  • 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设备的驱动装置和包括该驱动装置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多个像素、以及连接到像素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每个像素包括切换元件。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栅极驱动器,用于生成栅极信号并且将该栅极信号施加到栅极线;数据驱动器,用于生成数据信号并且将该数据信号施加到数据线;与每条数据线连接的传输门;信号控制器,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和控制信号生成器,用于基于扫描起始信号和多个时钟信号而生成多个控制信号,并且将控制信号施加到栅极驱动器和传输门。由于控制信号生成器生成多个控制信号,当执行VI测试时能够减少测试衬垫的数量,而且通过减少驱动芯片的管脚的数量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 显示设备驱动装置包括
  • [发明专利]电子器件及其形成方法-CN201410030960.2有效
  • S·邦萨伦提普;A·马宗达;J·W·斯雷特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2014-01-22 - 2016-11-30 - H01L27/08
  • 在SOI晶片的SOI层中蚀刻至少一个第一组纳米线和衬垫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组纳米线和衬垫。形成第一栅极叠层,其包围用作电容器器件的沟道区的所述第一组纳米线中每一条纳米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二栅极叠层,其包围用作FET器件的沟道区的所述第二组纳米线中每一条纳米线的至少一部分。选择性地掺杂所述FET器件的源极区和漏极区。在所述电容器器件的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上形成第一硅化物,该第一硅化物至少延伸到所述第一栅极叠层的边缘。在所述FET器件的所述源极区和漏极区上形成第二硅化物。
  • 电子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栅极阵列封装-CN98115625.8有效
  • 南泽焕 - 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
  • 1998-06-30 - 2003-10-29 - H01L23/485
  • 一种改进的球栅极阵列封装BGA,可防止焊锡球之间的冲击且提高集成度,包括: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比第一表面高的第二表面;至少一个半导体芯片,被叠放着配置在第一表面上,在其上部表面设有多个衬垫;多根引线,设在衬底上,其一端与半导体芯片的一部分衬垫连接,另一端露出在该第二表面上;多个导电性焊锡球,形成于半导体芯片的表面和衬底的第二表面上,与半导体芯片的衬垫、以及露出在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的引线电气连接。
  • 栅极阵列封装
  • [发明专利]晶体管的形成方法-CN201210064092.0有效
  • 李凤莲;倪景华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2-03-12 - 2013-09-18 - H01L21/336
  • 一种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有栅极结构;在紧邻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内进行离子注入,形成离子注入区,所述离子注入区的部分延伸至栅极结构下方的半导体衬底内;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去除半导体衬底内的所述离子注入区,形成开口;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开口,使所述开口向栅极结构下方延伸;在湿法刻蚀后,在所述开口内形成应力衬垫层。
  • 晶体管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电击穿测试结构-CN201410274268.4有效
  • 王小宝;周柯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4-06-18 - 2019-02-22 - H01L23/544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击穿测试结构,包括:栅极层;金属层,位于所述栅极层的上方;层间介电质层,位于所述栅极层和所述金属层之间;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金属区域和第二金属区域,所述第一金属区域通过若干位于所述层间介电质层中的接触孔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栅极层连接,且所述第一金属区域与所述第二金属区域分别与两个金属衬垫连接。
  • 击穿测试结构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