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器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80145944.5 申请日: 2009-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2217102A 公开(公告)日: 2011-10-12
发明(设计)人: 崔繁在;李相范;李进馥;金裕承;宋尚烨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星LED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1L33/20 分类号: H01L33/20;H01L33/22
代理公司: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韩明星;薛义丹
地址: 韩国*** 国省代码: 韩国;KR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在半导体发光器件中,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形成在导电基底上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电极包括导电通孔和电连接部分。导电通孔穿过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的内部。电连接部分从导电通孔延伸,并暴露于发光结构的外部。绝缘体使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与导电基底、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电分离。钝化层形成为至少覆盖发光结构中的活性层的侧表面。不平坦结构形成在从活性层发射的光的通路上。
搜索关键词: 半导体 发光 器件
【主权项】:
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导电基底;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形成在导电基底上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电极包括:导电通孔,穿过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的内部;电连接部分,从导电通孔延伸并暴露到发光结构的外部;绝缘体,使第二导电类型电极与导电基底、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电分离;钝化层,形成为至少覆盖发光结构中的活性层的侧表面;不平坦结构,形成在从活性层发射的光的通路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LED株式会社,未经三星LED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98014594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高度反射倒装芯片LED管芯-201480040730.2
  • T.洛佩兹;K-H.H.蔡 -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 2014-07-02 - 2019-11-05 - H01L33/20
  • LED管芯(40)包括外延生长在透明生长衬底(46)的第一表面之上的N型层(18)、P型层(22)和有源层(20)。光通过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衬底的第二表面发射并且通过磷光体层(30)波长转换。在中心区域(42)中并且沿管芯的边缘(44)蚀刻开口(42,44)以暴露衬底(46)的第一表面。诸如银之类的高度反射金属(50)沉积在开口中并且与金属P接触件绝缘。反射金属可以通过沿每一个开口的内部边缘电气连接到N型层的所暴露侧面来传导用于N型层的电流。反射金属反射由磷光体层发射的向下的光以改进效率。由反射金属提供的反射区域可以形成管芯区域的10%‑50%。
  • 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201880009144.X
  • 石崎顺也 - 信越半导体株式会社
  • 2018-02-09 - 2019-09-17 - H01L33/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含窗层兼支撑基板、以及设置于该窗层兼支撑基板上且发光波长相异的多个发光部,其中,该多个发光部均具有按照第二导电型的第二半导体层、活性层、及第一导电型的第一半导体层的顺序所形成的构造,且具有除去该第一半导体层或该第二半导体层、及该活性层的除去部、以及该除去部以外的非除去部,还具有设置于该非除去部的第一欧姆电极、以及设置于该除去部的第二欧姆电极。由此,提供一种将发光波长相异的多个发光部形成于一个发光元件,且适合窄间距的发光元件阵列的发光元件。
  • 红外发光LED-201780039847.2
  • 羽根田努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2017-07-12 - 2019-03-01 - H01L33/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发光LED,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形成于元件上的绝缘膜和形成于上述绝缘膜上的微透镜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上述树脂膜和上述微透镜是使用放射线敏感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上述放射线敏感性树脂组合物含有具有质子性极性基团的环状烯烃聚合物(A)、放射线敏感性化合物(B)和交联剂(C)。
  • 衬底和发光二极管-201480055469.3
  • 廉洪瑞 - 廉洪瑞
  • 2014-10-06 - 2018-10-23 - H01L33/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衬底,该衬底具有与参考平面不平行的上表面,其中,该衬底可以包括倾斜或弯曲的上表面或上层。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与参考平面不平行的有源层。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的特征可以在于,该有源层是弯曲的。此外,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的特征可以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侧壁是弯曲的。此外,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的特征可以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侧壁是弯曲且倾斜的。通过该配置,芯片的尺寸保持不变,同时用于发光的有源层的面积增加。此外,在所述芯片边缘处暴露的有源层的面积增加,并且从有源层的侧面发射的光朝向有源层的前侧,由此增强了所发射的光线的利用率。
  • 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器件-201480065440.3
  • 徐软瑀;金定燮;崔荣进;丹尼斯·桑尼科夫;成汉珪;千大明;许在赫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014-10-30 - 2018-07-24 - H01L33/20
  •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包括:基础层,其由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构成;绝缘层,其形成在基础层上并且具有暴露出基础层的部分区域的多个开口;纳米核,其形成在基础层的暴露的区域中的每一个上,由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构成,并且具有晶面与其侧表面的晶面不同的上端部分;在纳米核的表面上接连形成的有源层和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层;以及电流阻挡中间层,其形成在纳米核的上端部分上,以位于有源层与纳米核之间。
  • 制造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201480011240.X
  • 车南求;柳建旭;成汉珪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014-01-28 - 2017-12-05 - H01L33/20
  •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提供由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形成的基层;在基层上形成包括蚀刻停止层的掩模;在掩模上形成多个开口,多个开口暴露出基层的多个区域;通过在基层的暴露的区域上生长第一导电半导体来形成多个纳米核,以填充多个开口;利用蚀刻停止层部分地去除掩模,以暴露出多个纳米核的侧部;以及在所述多个纳米核的表面上依次生长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
  • 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元件-201480015106.7
  • 车南求;具奉珍;H·M·崔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2014-01-28 - 2017-07-25 - H01L33/20
  •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结构半导体发光元件,包括基层,其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第一绝缘膜,其在基层上,具有暴露出基层的部分区域的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纳米芯,其形成在基层的暴露的区域中的每一个上,并且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有源层,其在多个纳米芯的表面上,并且布置为高于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其在第一绝缘膜上,具有多个第二开口,并且包围多个纳米芯和其表面上的有源层;以及第二导电半导体层,其在有源层的表面上,布置为高于第二绝缘膜。
  • 具有改善的光提取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201380013018.9
  • 李珍雄;金京完;尹余镇;吴尚炫;金泰均 - 首尔伟傲世有限公司
  • 2013-02-26 - 2014-11-19 - H01L33/20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改善的光提取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发光二极管包括:氮化镓基板,具有上部面和下部面;氮化镓系半导体层叠结构体,位于基板的下部面,且包括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层、活性层以及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层。其中,氮化镓基板在上部面包含具有突出部和凹入部的主图案,并具备形成于主图案的突出部上的粗糙化的表面。通过在氮化镓基板的上部面形成主图案并形成粗糙化的表面,可提供能够提高通过上部面的光提取效率的发光二极管。
  •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201280021162.2
  • 大野启;山中一彦;折田贤儿;能崎信一郎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2-04-12 - 2014-01-08 - H01L33/20
  • 本发明涉及的超辐射发光二极管(100),在衬底(10)上具备至少以下部覆盖层(12)、发光层(14)以及上部覆盖层(16)的顺序来包含这些层的层叠体,层叠体,具有折射率波导型的光波导(21)。光波导(21)包含:第一台面部(31),通过加工上部覆盖层(16)而被形成为具有第一宽度;以及第二台面部(32),通过加工下部覆盖层(12)、发光层(14)以及上部覆盖层(16)而被形成为具有作为比第一宽度大的宽度的第二宽度。
  • 半导体发光器件-201280002076.7
  • 井上彰;横川俊哉;山田笃志;藤金正树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2-03-05 - 2013-03-27 - H01L33/20
  • 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300)是具有包含由m面氮化物半导体形成的活性层的层叠结构(310)的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元件,层叠结构(310)具有与氮化物半导体活性层(306)的m面平行的取光面(311a)和与氮化物半导体活性层(306)的c面平行的取光面(311b),取光面(311b)的面积相对于取光面(311a)的面积的比例为46%以下。
  • 发光元件-201080066249.2
  • 折田贤儿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2010-09-02 - 2012-12-26 - H01L33/20
  •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包括:半导体多层膜(102),其被形成在基板(101)的主面上,并且具有产生第一波长的光的活性层(122);和多个荧光体层(105),其被形成在半导体多层膜(102)上,并且构成第1一2维周期结构。荧光体层(105)被第一波长的光激发,产生第二波长的光,半导体多层膜(102)具有引导第一波长的光和第二波长的光的光波导通路(109),对于从光波导通路(109)的端面辐射出的光而言,较之电场的方向与主面呈垂直的方向的光,呈水平的方向的光的比例更高。
  • 像素化LED-201080042179.7
  • 凯瑟琳·A·莱瑟达勒;杨朝晖 - 3M创新有限公司
  • 2010-07-27 - 2012-07-11 - H01L33/20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像素化发光二极管(LED)以及将LED像素化的方法。所述像素化LED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单片集成的电致发光元件,其彼此相邻地设置在基底上,其中每一电致发光元件紧邻所述基底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倒置截棱锥形状。将LED像素化的所述方法包括从LED的主表面选择性地移除材料至低于发射区的深度,从而形成倒置截棱锥形状的阵列。可通过采用截棱锥形来提高像素化LED的效率。另外,可通过采用截棱锥形状来减少相邻LED像素之间的串扰。
  • 集成电路发光器件、模块以及制造工艺-201080025471.8
  • 潘晓和 - 矽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10-05-14 - 2012-05-30 - H01L33/20
  • 一种集成电路器件,其可以是诸如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器件,其包括:衬底;形成在衬底的第一表面上的多个器件层,所述器件层包括第一器件层和第二器件层;形成在第一器件层上的第一电极;以及形成在衬底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电极,该第二表面平行于第一表面并且与第一表面相对。可以在半导体晶圆上形成大致相同的多个这样的器件,在切割晶圆之前,在该晶圆上由多个器件共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或两个。在切割之前,能够同时测试晶圆上的所有器件。在衬底的相反侧上形成电极允许器件被直接连接到安装衬底,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引线接合。
  • 具有增大的提取效率的再发光半导体构造-201080030323.5
  • 杨朝晖;易亚沙;凯瑟琳·A·莱瑟达勒;迈克尔·A·哈斯;特里·L·史密斯 - 3M创新有限公司
  • 2010-04-30 - 2012-05-16 - H01L33/20
  • 本发明整体涉及固态半导体光源以及相关的器件、系统、和方法。半导体层叠堆(310)形成再发光半导体构造(RSC)。叠堆(310)包括将第一波长的光转换成第二波长的光的有源区(316),有源区(316)包括至少一个势阱。叠堆(310)还包括从叠堆的外表面延伸到有源区的无源区(318)。凹陷(326)形成于叠堆(310)中,且凹陷(326)从外表面延伸到无源区(318)内。平均凹陷深度为无源区的厚度的至少50%。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平均凹陷深度为最近势阱距离的至少50%。本发明还公开了凹陷(326)的其他可供选择的特征。凹陷(326)可在平面图中具有至少40%的堆积密度。凹陷(326)的投影表面积的相当大一部分还可与倾斜表面相关。
  • 形成有图案的基板的制造方法-200980158967.X
  • 尹义埈;权圣训 - 财团法人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2009-04-29 - 2012-04-18 - H01L33/20
  • 一种形成有图案之基板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准备散布有多个氧化物珠粒的溶液;在基板上形成图案;设置临时结构在基板的上部分,以在基板上形成微通道;将散布有氧化物珠粒的溶液注入至微通道,并且将氧化物珠粒固定在基板上;以及热处理基板。据此,能够使得多个低价氧化物珠粒在基板上被图案化而形成想要的形状,可避免在干式刻蚀时在基板上所造成的损害。再者,不进行刻蚀工艺,使装置的产量不会减少进而增加装置的量产。另外,不需要高价装置来进行干式刻蚀,使得基板的制造方法更经济,并且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基板的高生产力。
  • 形成有图案的基板的制造方法-200980158608.4
  • 尹义埈;权圣训 - 财团法人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2009-04-24 - 2012-04-04 - H01L33/20
  • 一种形成有图案的基板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在基板上要形成氧化物珠图案的位置中形成具有选择性内聚力的第一粘合剂图案;将与第一粘合剂的内聚力大于与基板的内聚力的第二粘合剂涂布在多个氧化物珠上;将涂布第二粘合剂的氧化物珠铺到基板且在第一粘合剂图案上形成涂布第二粘合剂的氧化物珠;以及热处理基板。可在基板上图案化多个低价的氧化物珠来获得想要的形状,以便在干式蚀刻期间能够避免损害发生于基板,并且不进行蚀刻工艺以便不降低装置的良率又增进装置的大量生产。此外,因不需要干式蚀刻的高价设备而使基板的制造方法合乎经济且达成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的基板的高生产力。
  • 半导体发光器件-200980145944.5
  • 崔繁在;李相范;李进馥;金裕承;宋尚烨 - 三星LED株式会社
  • 2009-11-16 - 2011-10-12 - H01L33/20
  • 在半导体发光器件中,发光结构包括顺序形成在导电基底上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二导电类型电极包括导电通孔和电连接部分。导电通孔穿过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并连接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的内部。电连接部分从导电通孔延伸,并暴露于发光结构的外部。绝缘体使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与导电基底、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电分离。钝化层形成为至少覆盖发光结构中的活性层的侧表面。不平坦结构形成在从活性层发射的光的通路上。
  • 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200980142328.4
  • 金昌台;罗珉圭 - 艾比维利股份有限公司
  • 2009-10-07 - 2011-10-12 - H01L33/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下述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发光器件:其包括衬底;多个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层,其包括形成在所述衬底上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形成在所述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上且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之间且通过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产生光的有源层;以及从所述衬底形成到所述多个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层且具有第一和第二散射面的开口。所述第一散射面使所述有源层中产生的光散射,所述第二散射面具有与第一散射表面不同的倾斜度。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