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装芯片式半导体封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28368.4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来新泉;方云山;刘晨;张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367;H01L23/488;H01L21/56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倒装 芯片 半导体 封装 结构 | ||
1.一种倒装芯片式半导体封装结构,包括:集成电路芯片(23)、引线框架(25)和一组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该组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植在集成电路芯片(23)主表面预留的表面接触垫上,引线框架(25)设有数个彼此绝缘的引脚(25A,25B,25C),这些引脚按照输出同一信号的金属凸块的排列布局延伸,集成电路芯片(23)通过金属凸块与引线框架(25)电连接,形成以集成电路芯片(23)的主表面向上的定向倒装芯片式结构,其特征在于:
集成电路芯片(23)的下部设有散热块(21),该散热块表面开有凹槽,集成电路芯片(23)整体嵌入到凹槽内,使集成电路芯片(23)的背面与散热块的凹槽的底面直接接触;
集成电路芯片(23)的主表面与引线框架(25)之间填充有高导热绝缘灌封胶,固化后形成胶层(27),以降低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受到的热应力,并使集成电路芯片(23)上的热量更易于向散热块(21)传导。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引线框架(25)的上表面及胶层(27)和散热块(21)的侧面包封有模塑料(26),引线框架(25)的引脚一端从模塑料(26)内水平延伸出来,经切筋成型向下形成引脚的安装部分,该引脚安装部分的底表面与散热块(21)暴露的底表面齐平。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成电路芯片(23),其接触垫设置在芯片主表面的中心和周边区域,芯片上的电信号通过这些接触垫由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导入或导出至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每个接触垫的直径大于金属凸块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块(21)的形状为梯台或者长方体。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块(21)顶表面的中心区域开的凹槽为梯台。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高导热绝缘灌封胶固化后形成的胶层(27)包覆集成电路芯片(23)的主表面和四个侧面,以及包覆在芯片上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的侧面,并与引线框架(25)接触,在凹槽周围的散热块和引线框架之间形成厚度为h=0.05mm~0.1mm的胶柱。
7.如权利要求6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胶层(27)的热传导系数大于1.5W/m·k,体积电阻率为5x1014Ω·㎝,绝缘常数为5.0,承受温度为-60℃~260℃,瞬间温度高达310℃。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的排列布局,是将金属凸块(24A,24B,24C,24D,24E)中输运同一电信号的若干个凸块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凸块按照集成电路芯片(23)上预留的输运对应电信号的若干个接触垫的走向分布,即按照从芯片的边缘到芯片的中心进行排列。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导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25)上的引脚(25A,25B,25C)按照输出同一信号的金属凸块的排列布局延伸,是将引线框架上位于集成电路芯片(23)平行两侧的每个引脚向芯片中心靠近,并使引脚走向与每个小组的凸块走向保持一致,且保证引脚的大小要能覆盖到对应小组内的所有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836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