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49501.3 | 申请日: | 2016-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0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忻力;陈燕平;黄南;袁勇;熊辉;时海定;文驰;蒋云富;李保国;刘敏安;卢圣文;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65 | 分类号: | H01L25/065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半导体 模块 | ||
1.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板组件(10)、外壳框架(20)、负载连接装置(4)、压力件(30)和辅助连接件(50);所述衬板组件(10)设置于所述外壳框架(20)的底部,所述压力件(30)通过与所述外壳框架(20)的连接配合将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和所述辅助连接件(50)压接于所述衬板组件(10)上,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以弹性触通方式压接于所述衬板组件(10)上;通过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与所述衬板组件(10)的压接实现负载电路的连通,通过所述辅助连接件(50)与所述衬板组件(10)的压接实现控制电路的连通;所述外壳框架(20)的底面为第二主体面(20a),所述衬板组件(10)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面(20a)的凹隙内;所述衬板组件(10)与所述外壳框架(20)构成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底部,并布置于冷却元件的表面;所述压力件(30)上设置有第二凹部(303),所述外壳框架(20)上设置有第一凹部(201),所述第二凹部(303)与所述第一凹部(201)之间通过力锁合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组件(10)的底面为第一主体面(100),在所述第二凹部(303)与所述第一凹部(201)力锁合后,所述第一主体面(100)与所述第二主体面(20a)平齐;所述压力件(30)的底部顶面为第三主体面(301),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包括与所述衬板组件(10)相接触的接触件(400),所述接触件(400)在所述第三主体面(301)的阻挡作用下承受一定压缩量的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件(50)包括与所述衬板组件(10)相接触的活动连接部(501),以及位于所述活动连接部(501)上部的止挡部(502),所述活动连接部(501)在所述止挡部(502)的阻挡作用下承受一定压缩量的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组件(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半导体芯片(10c)、导电带(10b)、绝缘件(10a)和导热层(10d),通过所述接触件(400)和所述活动连接部(501)使所述导热层(10d)与冷却元件紧密贴合,从而将所述半导体芯片(10c)的热量传导出至所述冷却元件;所述辅助连接件(50)穿过开设在所述压力件(30)上的第三凹部(304),并与所述衬板组件(10)相接触,所述辅助连接件(50)与所述衬板组件(10)的接合区域位于所述导电带(10b)的上表面,所述辅助连接件(50)通过与所述第三凹部(304)的针孔配合将所述导电带(10b)的电信号传导至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10d)设置为金属化层,或设置为包含金属化层与相变材质的复合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400)与所述导电带(10b)接合,或所述接触件(400)与所述半导体芯片(10c)直接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包括至少一层绝缘层(40)和至少一个负载连接件,当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包括两个以上的负载连接件时,所述负载连接件之间通过夹层地设置绝缘层(40)而构成堆叠结构,并通过热压合形成整体构造;所述外壳框架(20)上还设置有定位柱(202),通过贯通所述绝缘层(40)和所述负载连接件的定位孔(44)与所述定位柱(202)的配合实现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的定位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半导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连接装置(4)通过所述接触件(400)实现所述负载连接件与所述导电带(10b)的连接;每个负载连接件与至少一个接触件(400)通过包括焊接、烧结、粘接在内的任一种材料锁合方式连接,或通过包括铆接、卡扣在内的任一种力锁合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495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硒茶树扦插育苗方法
- 下一篇:一种MEM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