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55365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110420674.7在审
  • 蔡巧明;马丽莎 - 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1-04-19 - 2022-10-21 - H01L29/423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上形成有多晶,包括底部栅极、以及凸立于底部栅极上的多个顶部栅极,相邻的顶部栅极和底部栅极围成第一凹槽;在多晶侧部的基底上形成间介质间介质覆盖多晶的侧壁并填充于第一凹槽中;形成贯穿底部栅极顶部的间介质的第二凹槽,并露出底部栅极;在第二凹槽中形成电连接底部栅极的金属栅极多晶与金属栅极共同作为第一栅极结构,且金属栅极用于作为第一栅极结构的外接端子。本发明避免了形成金属硅化物的制程对第一栅极结构侧部的间介质的损伤,从而降低了不同区域基底上的间介质产生高度差的概率。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元胞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设备-CN202022753217.3有效
  • 曾丹;史波;葛孝昊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2020-11-24 - 2021-05-14 - H01L29/739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领域,公开一种元胞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设备,该元胞结构,包括:外延;形成于所述外延一侧的P+耐压区;位于所述P+耐压区两侧的第一多晶和第二多晶;形成于所述P+耐压区背离所述外延一侧的多晶连接引线,所述多晶连接引线用于将所述第一多晶和所述第二多晶连接;形成于所述多晶连接引线背离所述外延一侧的二氧化硅,在所述二氧化硅设有连接孔,以使所述多晶连接引线露出;形成于所述二氧化硅背离所述外延一侧的金属,以实现所述金属与所述多晶连接引线连接。
  • 一种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电子设备
  • [发明专利]T型多晶电极的制备方法-CN200710094214.X有效
  • 陈福成;朱骏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2007-11-09 - 2009-05-13 - H01L21/2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多晶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在硅衬底上的栅氧化上淀积第一多晶;利用负性光刻胶和栅极掩膜版进行对准光刻;利用负性光刻胶图案为掩膜,对第一多晶进行注入掺杂;去除负性光刻胶,接着淀积第二多晶;用正性光刻胶和上述栅极掩膜版进行对准光刻,后干法刻蚀第二多晶和第一多晶,形成T型多晶电极;去除多晶电极两边的栅氧化。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利用未掺杂的多晶和掺杂后的多晶在刻蚀时形貌存在差异的原理,简化可T型多晶电极制备中刻蚀的复杂程度,有利于工艺的再现和控制,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具有T型多晶电极的半导体器件。
  • 多晶电极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1191758.X有效
  • 李高原;顾林;何亮亮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20-10-30 - 2022-08-09 - H01L21/28
  • 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的形成高K金属栅CMOS器件中的单晶硅栅层替换为非晶硅栅,并通过对非晶硅栅进行退火处理,从而使非晶硅栅中的非晶硅再结晶形成多晶由于CMOS器件中栅极堆叠的有效电阻与晶硅栅中的掺杂离子浓度的均匀性,以及掺杂离子的渗透程度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将非晶硅进行退火处理,从而得到对掺杂离子具有高渗透力的多晶,在该多晶中掺杂P型或N型离子后能够获得相对更加均匀的掺杂浓度,由此提高最终的CMOS器件中栅极结构的多晶中的掺杂离子浓度的均匀度,以及掺杂离子的渗透程度,进而减小栅极电阻。
  •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与其形成方法-CN201110263232.2有效
  • 郑振辉;冯家馨;王世维;苏晋德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11-09-02 - 2012-03-21 - H01L29/78
  •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具有不对称的应变源极/漏极区的半导体元件与其形成方法,包含提供基板并形成多晶堆叠于基板上。接着以垂直基板的方向为准,倾斜约10°至25°进行注入工艺。接着形成侧壁间隔物于基板上的多晶两侧。蚀刻基板中的源极/漏极区后,分别沉积应力源极与应力漏极于基板中的蚀刻区域中。如此一来,在多晶堆叠两侧形成不对称的应力源极与应力漏极。接着自基板移除多晶堆叠,并以栅极后制工艺形成高介电常数的介电与金属栅极多晶堆叠被移除的位置。本发明的上述不对称的源极/漏极结构能够增加元件效能如驱动电流或漏电流。
  • 半导体元件与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降低N型掺杂和非掺杂多晶刻蚀后形貌差异的方法-CN201210163138.4有效
  • 唐在峰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2-05-22 - 2012-10-03 - H01L21/28
  • 本发明提供降低N型掺杂和非掺杂多晶刻蚀后形貌差异的方法,包括以下顺序步骤:在具有N型掺杂多晶和非掺杂多晶的衬底板上沉积一硬掩膜,分别形成N型掺杂多晶硬掩膜和非掺杂多晶硬掩膜,对非掺杂多晶硬掩膜进行刻蚀使得其厚度小于N型掺杂多晶硬掩膜。在不同厚度的N型掺杂多晶硬掩膜和非掺杂多晶硬掩膜上沉积一防反射,对整个器件进行预设定图案进行刻蚀,刻蚀至露出N型掺杂多晶为止。去除刻蚀过程留下在器件表面的残留物,后对器件进行刻蚀分别形成N型掺杂多晶和非掺杂多晶
  • 降低掺杂多晶栅极刻蚀形貌差异方法
  • [发明专利]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的制造方法-CN201610529258.X有效
  • 李学会 - 深圳深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2016-07-06 - 2019-06-21 - H01L21/336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栅氧化;在栅氧化上形成多晶;在衬底内形成P阱;进行N+注入,在P阱内形成N+源区;在衬底和多晶上形成注入阻挡介质;光刻并刻蚀掉多晶上的注入阻挡介质,多晶两侧残留的注入阻挡介质形成注入阻挡侧墙;以多晶和注入阻挡侧墙为掩膜进行P+注入,向P阱内注入P型离子;在衬底和多晶上淀积介质;进行接触孔光刻及刻蚀,形成N+源区的接触孔。
  • 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LDMOS栅极的制作方法及产品-CN201210265532.9无效
  • 潘光燃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2-07-27 - 2014-02-12 - H01L21/3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栅极的制作方法及产品,包括:采用叉指形平面结构制作LDMOS的漏区、源区和多晶;在每两个相邻的漏区之间的源区中,制作若干个新增场区;在上述新增场区中制作多晶凸起,使上述多晶凸起穿过源区与多晶相连,并在多晶上间隔设定距离制作多个多晶凸起,其中,各个多晶凸起均贯穿与多晶相邻的源区且延伸至源区外的场区;在各个多晶凸起上制作接触孔;制作金属线,利用金属线将所有的多晶凸起上的接触孔串联起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栅极电阻大,LDMOS开关速度慢的问题。
  • 一种ldmos栅极制作方法产品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CN202010928090.6在审
  • 蔡巧明;乔欢 - 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2020-09-07 - 2022-03-08 - H01L29/06
  •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包括用于形成第一器件的第一区域和用于形成第二器件的第二区域,第一器件大于第二器件的工作电压,基底上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且由下而上依次堆叠的高k栅介质、金属阻挡多晶多晶两侧基底中形成有源漏掺杂区;在多晶侧部的基底上形成间介质;在第一区域的多晶中形成第一沟槽,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竖向沟槽、以及与竖向沟槽的端部相连通的横向沟槽,横向沟槽沿第二方向延伸;去除第二区域的多晶,在间介质中形成栅极开口;在第一沟槽和栅极开口中形成金属栅极。本发明降低了第一器件的栅极电阻,从而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栅极结构及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及形成方法-CN201210133627.5有效
  • 赵猛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2-04-28 - 2013-10-30 - H01L29/423
  • 一种栅极结构及形成方法,具有所述栅极结构的半导体结构及形成方法,所述栅极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形成堆叠结构,所述堆叠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栅氧化和位于所述栅氧化表面的多晶;对所述堆叠结构的顶部和侧壁表面进行碳离子注入;对所述堆叠结构的顶部和侧壁表面进行氮离子注入;在所述堆叠结构的顶部和侧壁表面形成第一氧化硅。由于注入到所述多晶的氮离子、碳离子会充当杂质陷阱,抑制了多晶靠近表面的杂质离子的增强扩散效应,使得多晶靠近表面的杂质离子的掺杂浓度与多晶内部的杂质离子的掺杂浓度大致相同,所述多晶的电阻不会提高
  • 栅极结构形成方法半导体
  • [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元件-CN201010568174.X有效
  • 颜天才;林献钦;林家彬;林学仕;陈立勋;廖士贤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10-11-29 - 2011-10-12 - H01L21/336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元件,该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在基底的第一及第二区中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在第一及第二鳍状结构上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栅极结构,其分别包括第一及第二多晶;在基底上形成间介电;在间介电上进行化学机械研磨以露出第一及第二多晶;形成保护以保护第一多晶;移除第二多晶,因而形成第一沟槽;移除保护;部分移除第一多晶,因而形成第二沟槽;形成功函数金属,部分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形成填充金属,填充第一及第二沟槽的余留的部分;及移除位于第一及第二沟槽外的金属。本发明提出的半导体元件具有较高的金属栅极应力敏感度。
  • 半导体元件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增加晶体管有效沟道长度的方法-CN202010729652.4在审
  • 马雁飞;宋洋;王昌锋 -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20-07-27 - 2020-10-16 - H01L21/33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晶体管有效沟道长度的方法,在衬底上形成有源区;在有源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阱;对有源区进行刻蚀形成下沉沟道;在衬底上沉积栅氧化,沉积多晶,对多晶进行表面平坦化;在多晶表面沉积氮化硅,接着在氮化硅上沉积氧化硅;刻蚀多晶形成多晶,栅氧化作为刻蚀停止;在多晶侧壁形成侧墙;在多晶两侧的阱中分别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源漏端。本发明可在同等面积下集成更多器件;也可在同等栅极物理尺寸下集成两种及以上沟道长度器件,进而可以使能实现同等功能的版图更加紧凑。
  • 一种增加晶体管有效沟道长度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