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压半导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18020.5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1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岩室宪幸;原田信介;星保幸;原田祐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1/28;H01L21/336;H01L29/12;H01L29/47;H01L29/8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李逸雪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纵型高耐压半导体装置具有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1);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上且浓度比半导体基板(1)低的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2);选择性地形成于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2)的表面且高浓度的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3);在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2)及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3)上形成的第2导电型且低浓度的基底层(4);和选择性地形成于该基底层(4)的表面层的第1导电型源极区域(7)。在元件周边部,删除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3)的一部分之后,在浓度比半导体基板(1)低的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2)的表面上形成多个低浓度的第2导电型层(11、12),以作为最内周的该第2导电型层(11)不与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3)及基底层(4)接触的方式进行了配置。由此,与半导体基板的结晶面方位无关地保持了足够的元件耐压特性,且能够以低导通电阻改善击穿耐量。 | ||
搜索关键词: | 耐压 半导体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高耐压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导电型的半导体基板;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设置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且杂质浓度比上述半导体基板低;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选择性地设置于上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表面层;第2导电型的基底层,设置于上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以及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上,且杂质浓度比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低;第1导电型源极区域,选择性地设置于上述基底层的内部;第1导电型阱区域,从表面开始沿着深度方向贯通上述基底层,并到达上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栅电极层,被上述第1导电型源极区域和上述第1导电型阱区域夹持,隔着栅极绝缘膜而设置于上述基底层的表面的露出部上的至少一部分中;源电极,与上述第1导电型源极区域和上述基底层的表面相接触;漏电极,设置于上述半导体基板的背面;凹部,沿着深度方向贯通元件周边部的上述基底层的一部分,并到达上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和第2导电型层,在删除了上述元件周边部的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的一部分的上述第1导电型半导体层的表面,形成多个该第2导电型层,且该第2导电型层的杂质浓度比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低,上述基底层到达通过上述删除形成的端部,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在未到达上述端部的位置处形成终端,上述第2导电型层中的最内周的第1的第2导电型层被配置成不与上述第2导电型半导体层以及上述基底层接触,第2的第2导电型层被配置在上述第1的第2导电型层的外侧,该第2的第2导电型层是上述第2导电型层中离子注入了比上述第1的第2导电型层低浓度的杂质的部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8001802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枫扦插育苗方法
- 下一篇:松树的育苗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