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备头孢洛林酯的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80048549.7 申请日: 2012-09-07
公开(公告)号: CN103889979B 公开(公告)日: 2017-03-01
发明(设计)人: P·克雷明格;H·斯特姆 申请(专利权)人: 桑多斯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17/04 分类号: C07D417/04;C07D501/59
代理公司: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代理人: 黄泽雄,尹吉伟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制备 头孢 洛林 新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制备头孢洛林酯的新方法以及此方法的中间物。

背景技术

头孢洛林酯((6R,7R)-7-[(2Z)-2-乙氧基亚氨基-2-[5-(磷酰基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酰基]氨基]-3-[4-(1-甲基吡啶-1-鎓-4-基)-1,3-噻唑-2-基]硫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盐;Teflaro)是头孢菌素抗菌素,其对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阳性菌有活性。其具有通式

其中,通常以其乙酸溶剂合物的形式提供所述化合物。

EP-A-1310502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头孢洛林酯的方法,其中,首先将侧链引入式(Ⅲ)(Ph=苯基,BH=二苯甲基)化合物之中。因为此反应步骤通常需要碱,所以会形成不想要的副产物。随后,将式(Ⅴ)化合物的氮原子在后续反应步骤中用甲基碘季铵化。

T.Ishikawa等人在《生物有机化学与医药化学》2003年第11卷第2427-2437页(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11(2003)2427-2437)中描述了类似的反应。

以前被认为关键的是应该在甲基化反应前进行取代反应,因为在硫醇存在下氮原子的选择性甲基化被认为是困难的并且相应的中间物也不稳定。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以一种用于制备头孢洛林酯的、需要更少反应步骤的改进的方法。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生产头孢洛林酯的、形成更少副产物的改进的方法。

发明内容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的化合物:

其中,

R为R1–C(O)–(R1为C1–12烷基,优选C1–4烷基)或R2–O–C(O)–(R2为C1–4烷基、苄基或苯基,优选C1–4烷基);并且

Y为阴离子。

化合物(4)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为乙酸酯,其指代为化合物(2):

在下文中将这些化合物全部称为式(Ⅰ)化合物或本发明的化合物。

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是本发明的主题。

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涉及式(Ⅰ)化合物用于制备头孢洛林酯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方法,其包括:

(i)将上文限定的式(1)、(3)或(4)化合物与活化形式的式(5)化合物

反应以生成式(6)化合物

术语“活化形式的式(5)化合物”是指其中–OH基团被活化的式(5)化合物。活化形式的式(5)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但不局限于磺酸盐(例如甲磺酸盐、甲苯磺酸盐、三氟甲烷磺酸盐)和磷酸酯(例如联苯磷酸酯)。优选磺酸酯,尤其优选甲磺酸盐。

如果需要,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步骤:

(ii)将式(6)化合物反应以生成式(7)化合物或其盐

(iii)将式(7)化合物反应以生成式(8)化合物或其盐

其中,X和Y是任选存在的;

(iv)将式(8)化合物与式(9)化合物反应

其中,Hal为卤素;

以生成式(10)化合物或其盐

其中M为氢或金属,X和Y是任选存在的;

(v)如果式(10)化合物具有M=金属阳离子,则将式(10)化合物反应以生成式(11)化合物

其中,X和Y是任选存在的;并且其中X(当存在时)为H;

(vi)任选地将式(11)化合物转化成其药学可接受的盐、溶剂合物或水合物。

可以理解的是在整个方法中平衡离子X和Y(当存在时)不必须在本文描述的整个方法中相同,但在单个反应步骤中可以相同或不同。

如果M为金属,所述金属不特别限定。说明性实例包括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应该理解的是,金属阳离子的数量是适应性的,以得到中性电荷的化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化合物选自由如下组成的组:

式(1)化合物为两性离子,而式(3)和(4)化合物为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桑多斯股份公司,未经桑多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48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非晶型替卡格雷的制备方法-201910541549.4
  • 李泽标;丁海明;张庆海;李科颖;唐榕婕;林燕峰 - 南通常佑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6-21 - 2019-08-30 - C07D41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晶型替卡格雷的制备方法,包括替卡格雷粗品的制备和替卡格雷无定型的制备两大步骤。本发明的优点是:1、替卡格雷无定型产品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工艺条件温和,可操作性强,同时反应可用单一溶剂进行无定型产品制备,溶剂可实现多次回收套用,产生的废液量少,产生较少污染的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制备方法降低了20‑30%的生产成本;2、所使用的溶剂均为低沸点易挥发溶媒,在产品干燥工序中易于干燥去除至符合ICH标准要求,利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 LCL161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610872865.6
  • 吉民;王影;宗玺;蔡进 - 东南大学
  • 2016-09-30 - 2019-08-20 - C07D41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CL161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通式Ⅰ所示的LCL161前药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化物。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化合物LCL161与R1COR6、R3PhCnCOR6或(OR4)(OR5)POR6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或者化合物LCL161与R2OCOR6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其中,n,R1,R2,R3,R4和R5与通式I中的限定相同;R6为卤素,所述卤素可以选择氯或溴。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化合物在作为IAPs抑制剂、制备预防或治疗IAPs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类IAPs拮抗剂LCL161的前药,可以在胃液、肠液或血液中转化为LCL161。
  • 盐酸硫胺的多次水法结晶方法-201710195515.5
  • 李来成;陈英明;崔胜凯;严建斌;沈燕;王龙海 - 江苏兄弟维生素有限公司
  • 2017-03-29 - 2019-07-26 - C07D417/04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盐酸硫胺的多次水结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盐酸硫胺粗品和纯化水升温搅拌至盐酸硫胺溶解后自然降温,再用冰水降温并保温结晶后过滤,得滤液Ⅰ和滤渣Ⅰ,滤渣Ⅰ用乙醇洗涤得盐酸硫胺;浓缩滤液Ⅰ,搅拌滤液Ⅰ自然降温,再用冰水降温并保温结晶后过滤,过滤得滤液Ⅱ和滤渣Ⅱ,滤渣Ⅱ用乙醇洗涤得盐酸硫胺;浓缩滤液Ⅱ,搅拌滤液Ⅰ后自然降温,再用冰水降温并保温结晶后过滤,过滤得滤液Ⅲ和滤渣Ⅲ,滤渣Ⅲ用乙醇洗涤得盐酸硫胺。本发明采用多次水法结晶代替醇法结晶,提高了盐酸硫胺的收率;同时还可以将盐酸硫胺的自然堆积密度从0.20提升到0.56g/mL,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盐酸硫胺的自然堆积密度。
  • 一种噻菌灵的生产原料及其制备工艺-201810033789.9
  • 孟宪锋 - 孟宪锋
  • 2018-01-15 - 2019-07-23 - C07D417/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噻菌灵的生产原料,主要包括乳酸、邻苯二胺、丙酮、无机酸、高锰酸钾、溴、乙酸乙酯、甲酰胺以及五硫化二磷;其中,所述的乳酸与邻苯二胺摩尔比为1:1.17;乙酸乙酯、甲酰胺以及五硫化二磷的比例为2:1:1。本发明原料配比精细,且在制备过程中缩小了PH值调节的调节范围,提高了产品的转化率和质量。
  • 一种噻菌灵原药的制备方法-201810033811.X
  • 孟宪锋 - 孟宪锋
  • 2018-01-15 - 2019-07-23 - C07D417/04
  • 本发明提供一种噻菌灵原药的制备方法,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在制备方法中,原料均分为多份,放入不同的容器进行制备,相邻的两个反应容器反应时间间隔2‑4分钟,并在间隔时间内记录反应中的数据,并去除pH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容器中得到的产品,进而确保了最终产品的PH值,保障了产品的质量。
  • 一种氟离子探针聚集态荧光增强型染料的合成方法-201910186332.6
  • 张艳荣;王蓉;丁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19-03-12 - 2019-07-05 - C07D41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设计氟离子探针的基于萘酰亚胺母核聚集态荧光增强型染料的合成方法,属于分析化学技术领域。氟离子的高水合能减弱了其亲核性,疏水性环境虽能增强其亲核性,但许多荧光染料在该环境下表现出聚集态荧光淬灭的性质。通过几步反应,在1‑羟基萘酰亚胺的2‑位引入苯并噻唑,从而合成具有聚集态荧光增强特性的荧光染料。该化合物结构经过核磁共振谱表征,荧光光谱表明激发态质子转移特性是该化合物具有聚集态荧光增强特性的原因,这个结论得到理论计算的支持,可用于设计高灵敏、选择专一性的氟离子荧光探针。
  • 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201780071020.X
  • 坂本圭;奥山久美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2017-12-06 - 2019-07-05 - C07D417/04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工业上有利地制造高纯度的聚合性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制造由下述式(I)表示的聚合性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将组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在包含碱性化合物的水层的存在下,供给至脱卤化氢反应的工序,上述组合物包含由下述式(II)表示的卤化物。
  • HCV抑制剂的中间体以及由其制备HCV抑制剂的方法-201410253888.X
  • 李国弢;马亚平;袁建成 -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6-09 - 2019-06-04 - C07D417/04
  •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如式IV和式V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化合物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方法。在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过程中,本发明在合成14元大环时采用酰胺化反应替代了现有的复分解反应,而酰胺化反应的效率比复分解反应要高的多,合成烯烃的步骤提前进行,这样在合成过程中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个合成的反应步骤,操作简单,并且还不必消耗昂贵的羟基环戊二酸和杂环酚,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HCV抑制剂的中间体以及由其制备HCV抑制剂的方法-201410253889.4
  • 李国弢;马亚平;袁建成 -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14-06-09 - 2019-06-04 - C07D417/04
  •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如式IV和式V所示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化合物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方法。在制备HCV抑制剂Simeprevir的过程中,本发明在合成14元大环时采用酰胺化反应替代了现有的复分解反应,而酰胺化反应的效率比复分解反应要高的多,合成烯烃的步骤提前进行,这样在合成过程中不仅大大缩短了整个合成的反应步骤,操作简单,并且还不必消耗昂贵的羟基环戊二酸和杂环酚,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一种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201910015700.0
  • 郝远强;张银堂;韦秀华;马啸华;瞿鹏;徐茂田 - 商丘师范学院
  • 2019-01-08 - 2019-05-10 - C07D417/0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半胱氨酸的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探针由具有绿色荧光发射的苯并噻唑吩噻嗪荧光团与2,4‑二硝基苯磺酰氯反应得到,其具有如下结构通式:此探针的荧光团为苯并噻唑吩噻嗪,对半胱氨酸的响应基团为2,4‑二硝基苯磺酰基。该探针分子对半胱氨酸有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范围为0–10μmol·L‑1,检测限为0.12μmol·L‑1。该探针可用于水体、土壤以及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检测。
  • 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811647891.4
  • 周成合;王亮亮;巴绨倪·纳塞亚;陈金平;谢云鹏 - 西南大学
  • 2018-12-29 - 2019-04-19 - C07D417/04
  • 本发明涉及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如通式I‑II所示,该类化合物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都有一定抑制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此外,本发明的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还可用于制备DNA嵌入剂,并且制备原料简单,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短,对抗感染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一种检测次氯酸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1710137281.9
  • 林伟英;王建勇;刘展榕 - 济南大学
  • 2017-03-09 - 2019-03-15 - C07D417/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响应的次氯酸荧光探针以及该荧光探针在检测水溶液中或生物细胞内次氯酸存在的应用。所述荧光探针应用于检测HClO时,其与HClO反应,从而导致荧光的改变,在440nm处有荧光峰值,且荧光强度与HClO浓度呈正相关,从而指示HClO的存在或定量测定HClO的浓度,可以应用于生物体系中HClO的荧光检测和细胞成像。本发明中的荧光探针各合成步骤简单,产物提纯简单,对于HClO作用的专一性强,抗多种干扰物,实现了次氯酸分子探针的快速检测,且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人羧酸酯酶1的生物发光探针底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610119590.9
  • 杨凌;邹立伟;葛广波;王丹丹;王平;于洋;杜逊甫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16-03-03 - 2019-02-01 - C07D417/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人羧酸酯酶1的生物发光探针底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探针底物为(S)‑4,5‑二氢‑2‑(苯并噻唑‑2‑基)噻唑‑4‑甲酸酯衍生物(简称DBT‑R),其可用于测定不同生物体系中hCE1的酶活。hCE1酶活性测定的具体流程如下:选择DBT‑R化合物酯键水解反应为探针反应,在生理条件下定量检测单位时间内DBT‑R水解生成羧酸产物DBTC的量来测定各类生物样品中hCE1的活性。本发明可用于检测各种生物样本(离体组织、细胞、血浆、在体及整体器官、甚至活体动物)中hCE1酶的实际活性。本发明不仅可用于不同来源生物样本中hCE1酶活性的定量评估,此外借助该探针反应还可用于体外快速筛选hCE1的诱导剂和抑制剂。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