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7790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CN202211470693.1有效
  • 杨俊;黄秀洪;苏芳;杨文敏;余良;相奇 - 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22-11-23 - 2023-04-28 - H01L21/308
  • 本公开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碳化衬底;于碳化衬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图形化掩模层,第一图形化掩模层内具有第一开口;基于第一图形化掩模层刻蚀碳化衬底,以于碳化衬底内形成初始沟槽;初始沟槽的两侧侧壁与碳化衬底的底面的夹角均为90°;于碳化衬底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图形化掩模层,第二图形化掩模层内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暴露出初始沟槽的部分底面、初始沟槽的一侧侧壁及碳化衬底的部分上表面;基于第二图形化掩模层刻蚀碳化衬底,以形成一侧侧壁相较于碳化衬底的底面倾斜的沟槽上述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半导体器件的沟道迁移率。
  •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碳化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0710101312.1无效
  • 中村俊一;米泽喜幸 - 富士电机控股株式会社
  • 2007-04-16 - 2007-10-24 - H01L21/316
  • 在一种碳化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在碳化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包含氧化硅作为主要成分的氧化物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碳化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上沉积氧化硅层;之后在非氧化气氛中将氧化硅层的温度升高到使氧化硅成为液化态的温度;以及之后将氧化物层快速冷却到等于或小于1140℃的温度,以形成所述包含氧化硅作为主要成分的氧化物层。因此,提供了一种能够通过减小包括氧化硅作为主要成分的氧化绝缘膜和碳化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界面处的界面态密度来提高沟道迁移率以降低导通电阻的碳化半导体器件以及该器件的制造方法。
  •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N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CN201110226348.9有效
  • 赵猛;三重野文健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11-08-08 - 2013-02-13 - H01L29/78
  • 一种N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所述NMOS晶体管包括: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的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内的源/漏区,所述源/漏区包括: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碳化应力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碳化应力层底部且与所述第一碳化应力层接触的第二碳化应力层,所述第一碳化应力层向栅极结构的一侧突出。由于所述第一碳化应力层向栅极结构的一侧突出,且所述第二碳化应力层深度较大,使得所述NMOS晶体管的源/漏区产生的拉伸应力更大,所述NMOS晶体管的沟道区的晶格间距更大,电子的迁移率变得更大。
  • nmos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碳化水平沟道缓冲栅极半导体器件-CN99808341.0有效
  • R·辛格 - 克里公司
  • 1999-06-08 - 2001-08-15 - H01L29/24
  • 本发明揭示了多种碳化沟道半导体器件,通过利用半导体栅极层和掩埋基区当栅极上无偏置电压时产生一个“夹断”栅极区,去掉了栅极绝缘体。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半导体器件包括一个第一类电导类型碳化漂移层,其中碳化漂移层有一个第一表面,并且有一个沟道区。在碳化漂移层中提供了一个第二类电导类型半导体材料的掩埋基区,以定义沟道区。在碳化漂移层的第一表面上形成了一个第二类电导类型半导体材料的栅极层,与碳化漂移层的沟道区相邻。在栅极层上还可以形成一个栅极接触。晶体管和闸流管都可以提供。
  • 碳化硅水平沟道缓冲栅极半导体器件
  • [发明专利]碳化半导体器件的退火方法-CN201510296003.9在审
  • 王辉;蔡勇;张宝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2015-06-02 - 2017-01-04 - H01L21/04
  • 本发明涉及碳化半导体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碳化半导体器件的退火方法,所述碳化半导体器件包括具有离子注入的碳化晶片,该退火方法包括步骤:A、将经过离子注入的碳化晶片置于化学气相沉积反应腔室中;B、将反应腔室抽真空,并充入保护气体;C、将充入保护气体后的反应腔室升温,并充入反应气体,进行热解反应,碳化晶片的经过离子注入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碳膜;D、将镀有碳膜的碳化晶片进行退火处理。根据本发明的退火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化晶片表面形成致密碳膜,使得在后续退火过程中,不仅抑制经离子注入的元素不从碳化晶片表面逸出,而且保护碳化晶片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不发生恶化。
  • 碳化硅半导体器件退火方法
  • [发明专利]碳化半导体装置-CN201680068913.4有效
  • 田中梨菜;福井裕;菅原胜俊;黑岩丈晴;香川泰宏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2016-09-29 - 2021-01-22 - H01L29/78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抑制由晶面导致的通态电流的不均以及阈值电压的不均的碳化半导体装置。碳化半导体装置包括碳化漂移层(2)、主体区域(5)、源极区域(3)、多条沟槽(7)、栅极绝缘膜(9)、栅电极(10)、源电极(11)、漏电极(12)和耗尽抑制层(6),所述碳化漂移层(2)形成在具有偏角的碳化半导体衬底耗尽抑制层俯视时位于被多条沟槽夹着的位置,在碳化半导体衬底的带有偏角的方向上,耗尽抑制层和与耗尽抑制层相邻的一个沟槽之间的距离,不同于耗尽抑制层和与耗尽抑制层相邻的另一个沟槽之间的距离。
  •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用于生长半导体晶体的半导体设备和方法-CN201280015140.5有效
  • 金武成;曹荣得;孙昌铉;金范燮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2012-01-20 - 2016-10-26 - H01L21/20
  • 一种半导体设备包括:基座衬底;在所述基座衬底上的图案;在所述基座衬底上的缓冲层;以及在所述缓冲层上的外延层。所述图案是自组装图案。一种半导体晶体的生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清洗碳化衬底;在所述碳化衬底上形成自组装图案;在所述碳化衬底上形成缓冲层;以及在所述缓冲层上形成外延层。一种半导体设备,包括:包括图案凹槽的基座衬底;以及在所述基座衬底上的外延层。一种半导体晶体的生长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清洗碳化衬底;在所述碳化衬底上形成自组装凸起;中形成图案凹槽;以及在所述碳化上形成外延层。
  • 用于生长半导体晶体半导体设备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以及半导体元件制造方法-CN200880116660.9无效
  • 小林光;长泽弘幸;八田直记;河原孝光 - HOYA株式会社;小林光
  • 2008-11-11 - 2010-12-15 - H01L21/336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以及半导体元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元件具有由碳化构成的半导体基板、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的栅极绝缘膜以及形成在所述栅极绝缘膜上的栅极电极。所述半导体基板表面中与所述栅极绝缘膜结合的结合面在宏观上平行于非极性面,且微观上由非极性面和极性面构成,在所述极性面中Si面和C面中的任意一个面占优势。本发明的半导体元件具有由碳化构成的半导体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上的电极。所述半导体基板表面中与所述电极结合的结合面宏观上平行于非极性面,且微观上由非极性面和极性面构成,在所述极性面中Si面和C面中的任意一个面占优势。本发明是以碳化为基板的半导体元件,在碳化外延层的非极性面中,能够提高电极-碳化界面,或者氧化膜(绝缘膜)-碳化界面的电特性和稳定性,而与基板的缺陷密度无关。
  • 半导体元件以及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碳化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碳化半导体装置-CN201580007867.2有效
  • 福田祐介;渡部善之;中村俊一 -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 2015-08-12 - 2019-12-24 - H01L21/28
  • 一种碳化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依次包含:研磨工序,通过从第二主面114侧对碳化半导体基体110进行研磨,从而在所第二主面形成凹凸;金属薄膜形成工序,在碳化半导体基体的第二主面上,形成由可形成金属碳化物的金属构成的金属薄膜118;激光照射工序,通过对金属薄膜进行可见区域或红外区域的激光照射将金属薄膜加热,从而在碳化半导体基体与金属薄膜的境界面形成金属碳化物120;蚀刻工序,将有可能形成在所述金属碳化物的表面侧的含金属副生成物层122利用非氧化性药液蚀刻去除,从而使所述金属碳化物露出于表面;以及电极形成工序,在金属碳化物上形成阴电极126。本发明的碳化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是一种不存在碳析出问题,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具有良好电阻特性以及粘着特性的欧姆电极的碳化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 碳化硅半导体装置制造方法以及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