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2222257800.4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8333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辉;黎荣林;郭跃伟;崔健;段磊;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13 | 分类号: | H01L23/13;H01L23/367;H01L23/49 |
代理公司: | 河北智酷知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57 | 代理人: | 武哲 |
地址: | 0502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密度 组装 芯片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涉及微组装芯片电源封装技术领域。包括底层DBC板,所述底层DBC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层DBC板,顶层DBC板为框架板,中部镂空设置,顶层DBC板中部固定连接有内嵌芯片,顶层DB板和内嵌芯片顶部固定连接有封盖,其中,底层DBC板顶部两侧开设有内嵌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层DBC板、顶层DBC板和内嵌芯片位置的安装,使得该微组装芯片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封装工艺进行封装,将芯片内嵌到DBC板内,能够有效降低芯片结壳热阻,并优化层叠母排端子结构降低端子电感,能够在有效降低体积的同时,提高功率密度,效率高,并与DBC板接触面积大,能够有效分散热量,降低内部热量降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组装芯片电源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组装芯片的封装工艺导致芯片的体积难以压缩,功率的密度大且效率较差,由于内部热阻较大,导致内部热沉,现在市面上还少有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进的方案,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包括底层DBC板,所述底层DBC板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层DBC板,顶层DBC板为框架板,中部镂空设置,顶层DBC板中部固定连接有内嵌芯片,顶层DB板和内嵌芯片顶部固定连接有封盖,其中,底层DBC板顶部两侧开设有内嵌槽,内嵌芯片底部的多个接电端子钳与内嵌槽内。
优选的,所述顶层DBC板顶部开设有围边密封槽,封盖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围边密封槽相适配的围边凸起,围边凸起通过表面涂覆的绝缘胶水固定于围边密封槽内。
优选的,所述内嵌芯片的宽度与顶层DBC板两侧之间的宽度相适配,内嵌芯片两端与顶层DBC板两端内壁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封盖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凸块,凸块与内嵌芯片与顶层DBC板之间的间隙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接电端子底部固定连接有针脚,针脚表面贯穿底层DBC板,其中,底层DBC板的两边内嵌槽内开设有多个与针脚相适配的针脚槽。
优选的,所述底层DBC板与顶层DBC板之间通过微焊工艺相焊接,针脚从底层DBC板两侧向上延伸,针脚内面与底层DBC板之间同样通过微焊工艺相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通过底层DBC板、顶层DBC板和内嵌芯片位置的安装,使得该微组装芯片能够以一种全新的封装工艺进行封装,将芯片内嵌到DBC板内,能够有效降低芯片结壳热阻,并优化层叠母排端子结构降低端子电感,能够在有效降低体积的同时,提高功率密度,效率高,并与DBC板接触面积大,能够有效分散热量,降低内部热量降沉情况。
同时,该高功率密度的微组装芯片电源该微组装芯片电源通过与常规1200V/120A芯片电源对比,功率模块在不增大模块热阻的情况下寄生电感明显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层DBC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电源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层DBC板;101、内嵌槽;102、针脚槽;2、顶层DBC板;201、围边密封槽;3、内嵌芯片;4、接电端子;5、针脚;6、封盖;7、凸块;8、围边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2257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松动的木螺钉紧固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盗马车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