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6084.1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5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柯峥;朱家昌;章国涛;高艳;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3/485;H01L21/6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季玉晴;殷红梅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高密度 互连 扇出型 封装 结构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异构芯片(103)、高密度互连单元(104)、第二异构芯片(105)、晶圆级塑封体(106)、再布线层(107)以及焊球(108),所述晶圆级塑封体(106)的内部分别塑封有所述第一异构芯片(103)、高密度互连单元(104)和第二异构芯片(105),所述晶圆级塑封体(106)的下表面形成所述再布线层(107),所述再布线层(107)下表面的UBM处设有若干个所述焊球(108),所述焊球(108)用于实现信号的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构芯片(103)和第二异构芯片(105)的衬底材料均包括Si、GaAs、GaN或Si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互连单元(104)的数量至少为1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互连单元(104)的衬底材料包括Si或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球(108)的材料包括SnPb、SnAg或SnAgCu。
6.一种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提供金属载板(102)和临时键合膜(101),在所述金属载板(102)上涂覆所述临时键合膜(101);
步骤S2:将第一异构芯片(103)、高密度互连单元(104)和第二异构芯片(105)分别通过所述临时键合膜(101)装贴在所述金属载板(102)上;
步骤S3:使用晶圆级塑封体(106)将所述第一异构芯片(103)、高密度互连单元(104)和第二异构芯片(105)进行灌封得到二次重构树脂晶圆;
步骤S4:将所述临时键合膜(101)和金属载板(102)剥离;
步骤S5:在所述二次重构树脂晶圆的下表面形成再布线层(107);
步骤S6:在所述再布线层(107)下表面的UBM处设有若干个焊球(1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载板(102)的厚度不小于1mm,所述临时键合膜(101)的厚度不小于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使用PI胶和晶圆级多层再布线工艺,在所述二次重构树脂晶圆的下表面形成再布线层(1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圆级多层再布线工艺是一种金属层和钝化层交叠的布线工艺;所述再布线层(107)至少包括1层金属层;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形成的金属层,且所述钝化层包覆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均不小于2μm,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均不小于5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构芯片高密度互连的扇出型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UBM处植球的工艺包括晶圆级植球或刷锡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60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