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1211.3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1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骆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佳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495;H01L23/31;H01L29/872;H01L21/50;H01L21/56;H01L21/6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0 | 代理人: | 姜华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碳化硅 二极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第一碳化硅芯片(3)、第二碳化硅芯片(4)、绝缘封装体(5)、第一导电塑胶(6)、第二导电塑胶(7);
所述第一引脚(1)包括第一导电部(11)、第一焊接部(12)、第一弯折部(13)、第一安装部(14),所述第一碳化硅芯片(3)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焊接部(12)焊接,所述第一导电部(11)与所述第一焊接部(12)呈90°结构,所述第一碳化硅芯片(3)与所述第一导电部(11)之间互不接触;
所述第二引脚(2)包括第二导电部(21)、第二焊接部(22)、第二弯折部(23)、第二安装部(24),所述第二碳化硅芯片(4)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焊接,所述第二导电部(21)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呈90°结构,所述第二碳化硅芯片(4)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1)之间互不接触;
所述绝缘封装体(5)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所述第一导电塑胶(6)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51)内侧,所述第二导电塑胶(7)填充在所述第二凹槽(52)内侧;
所述第一导电塑胶(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部(11)、第二碳化硅芯片(4)的阴极相抵触;
所述第二导电塑胶(7)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部(21)、第一碳化硅芯片(3)的阳极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封装体(5)外侧还覆盖有一层防水膜(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12)与所述第一弯折部(13)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22)与所述第二弯折部(23)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45°。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弯折:准备两个导电片(9),经过冲压成型后制得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
S2焊接:准备第一碳化硅芯片(3)、第二碳化硅芯片(4),将第一碳化硅芯片(3)的阴极与第一焊接部(12)焊接,将第二碳化硅芯片(4)的阳极与第二焊接部(22)焊接;
S3塑封:将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第一碳化硅芯片(3)、第二碳化硅芯片(4)固定,经过上胶、烘烤、塑封、固化后形成绝缘封装体(5),绝缘封装体(5)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
S4补胶:在第一凹槽(51)、第二凹槽(52)内侧填充导电胶,经过烘烤、固化后,第一凹槽(51)内侧形成第一导电塑胶(6),第二凹槽(52)内侧形成第二导电塑胶(7);
S5涂膜:在绝缘封装体(5)外侧涂覆一层防水油墨,经过固化后形成防水膜(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碳化硅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30~60份环氧树脂、5~8份超导电炭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佳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佳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2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耐压包装盒
- 下一篇:复杂山区铁路线路多目标优化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