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线路板的制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6265.2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8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40 | 分类号: | H05K3/40;H05K1/11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永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0 | 代理人: | 姜华 |
地址: | 523378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线路板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发料、整板电镀、钻孔、镀通孔、干膜、蚀刻、防焊、文字、锡铜镍、一次成型、二次成型、三次成型、四次成型、加工V形槽。本发明的高频线路板制作工艺,能够解决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边问题以及掉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频线路板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线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线路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未来线路板生产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是在性能上向高频、高密度、高精度、细孔径、细导线、小间距、高可靠、多层化、高速传输、轻量、薄型方向发展。
部分高频线路板会布置金手指,如内存条等插接式结构,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先对基板进行整板电镀,再利用铣刀加工出分隔槽。传统的成型工艺,通常利用铣刀沿着高频电路板的外形或轮廓直接一次加工出分隔槽,如图1~3所示,加工完成后,金手指位置顶端会出现多切的现象,导致出现不良边9,而且在会出现掉油现象,掉油位置10分布在分隔槽的边缘。出现不良边9的原因主要是:在CNC自动加工进程中,由于铣刀从基板一侧沿另一侧直接加工,加工后的金手指位置一侧无支撑,导致金手指位置受力不均,从而出现多切现象。出现掉油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频线路板通常使用玻纤PP作为压合材料,在铣刀切槽过程中,少量玻璃纤维细丝翘起,导致槽两侧的油墨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频线路板的制作工艺,能够解决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边问题以及掉油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高频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发料:准备基板,在基板上设计出多个并排的高频线路板区域,每个高频线路板区域内均设计有两个金手指位置;
S2整板电镀:对基板进行电镀,基板上下两端面分别形成第一铜镀层、第二铜镀层;
S3钻孔:对基板进行钻孔,形成通孔;
S4镀通孔:对通孔进行电镀,使通孔内壁镀上第三铜镀层;
S5干膜:对基板进行压干膜,经过曝光、显影后,非线路区域裸露出铜镀层,线路区域表面覆盖一层干膜;
S6蚀刻:利用蚀刻液将裸露的铜镀层蚀刻掉,并除去干膜;
S7防焊:在非线路区域印刷一层防焊油墨,固化后形成防焊膜;
S8文字:在防焊膜上印刷上设定的文字或图案;
S9锡铜镍:在线路区域的金手指位置镀上一层锡铜镍镀层;
S10成型:
S101一次成型:利用铣刀在所有金手指位置上侧加工出顶边内槽;
S102二次成型:利用铣刀在每两个金手指位置之间加工出金手指内槽;
S103三次成型:利用铣刀在首末两个高频线路板区域的边缘加工出侧边内槽;
S104四次成型:利用铣刀在每两个高频线路板区域之间加工出板间内槽;
S11加工V形槽:在基板上切割出V形槽。
具体的,在步骤S10成型过程中,所述铣刀的转速为35~45krpm,行进速度为4~6mm/sec。
具体的,经过步骤S3钻孔后,还需要对通孔进行等离子去胶渣处理,除去通孔内壁的钻孔残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联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