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FinFET工艺中检测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8331.5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虎;陆梅君;刘慧斌;杨慎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广立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44 | 分类号: | H01L23/544;H01L21/66;G01B7/1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finfet 工艺 检测 边缘 形变 测试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FinFET工艺中探测晶体管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并基于该测试结构提供一种测试方法,用于检测FinFET工艺特点所导致边缘鳍的弯曲问题;用于FinFET工艺中探测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所述测试结构包括若干个鳍和若干个不互联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连接于每个待测鳍的两端,所述鳍的个数取值范围在3-1000根之间,鳍的宽度在1-50nm之间,鳍长度在0.1-1000um之间,相邻鳍之间的距离在1-100nm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测试结构,特别是一种FinFET工艺中用于晶体管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路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当工艺技术节点小于28nm之后,出现了传统平面MOS器件因性能急剧退化而被三维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逐渐替代的趋势。图1为平面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三维鳍式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与平面晶体管相比,FinFET器件关键尺寸由栅极高度和宽度两个因素同时决定,栅极材料分布于晶体管的两侧和顶部。标准FinFET可以利用通过蚀刻掉衬底中的部分硅层形成从衬底延伸的垂直薄鳍(鳍结构)来制造,相比于传统平面晶体管的栅下衬底表面沟道,FinFET的沟道则是垂直型的,位于沟道两侧的栅极能够从两侧对沟道进行栅极控制。
FinFET器件是22nm以下工艺最好的选择,但由于本身是在纳米级别上制造,所以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FinFET器件特点,FinFET技术中其沟道源漏形成了三维结构,为保证该结构,在刻蚀时需按照宽度和深度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并且为了使掺杂均匀分布到三维表面,就需要使所有的鳍(Fin)结构按照一定间距比例生长排列,所有的Fin结构必须放在Fin指定行上,因此栅控制的沟道只能通过等距离的放入更多数据的Fin结构栅来调节,而这种工艺特点,导致中间区域制造出来的Fin形状、性能更好,而边缘区域制造出来的Fin常会出现晶体形变、弯曲、塌陷等问题,如图3。FinFET制造工艺中,STI OX(浅沟槽隔离氧化硅)填充好之后,需要1000度以上的高温处理,处理过程中STI OX会收缩,产生拉应力。最外边的一根Fin,左右OX(氧化硅)体积不一致,产生的拉应力也不一致,极易导致边缘Fin发生弯曲,进而影响后续EPI(外延片)的生长,尤其是EPI的大小和内在应力,而EPI能大大提高器件设计的灵活性和器件的性能。因此,在集成电路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测试结构来检测、表征和监控这种工艺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工艺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应用于FinFET工艺中探测晶体管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并基于该测试结构提供一种测试方法,用于检测FinFET工艺特点所导致边缘鳍的弯曲问题。
用于FinFET工艺中探测边缘鳍形变的测试结构,所述测试结构包括若干个鳍和若干个不互联的连接层,所述连接层连接于每个待测鳍的两端,所述鳍的个数取值范围在3-1000根之间,鳍的宽度在1-50nm之间,鳍长度在0.1-1000um之间,相邻鳍之间的距离在1-100nm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结构基于FinFET晶体管设置,包括衬底、栅极、源极、漏极、若干鳍和若干不互联的连接层,所述若干不互联的连接层设于待测鳍上。
作为优选,以两个所述连接层为一组,每组连接层覆盖相同的一个鳍,且组中的两个连接层的位置相对于栅极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广立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广立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8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热系统水温精细化控制方法与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阿莫西林杂质E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