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耳鲜青椒酱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75404.3 | 申请日: | 201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4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伟;姚雪;郭茂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1429***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耳 青椒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木耳鲜青椒酱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木耳是我国传统的营养滋补品,木耳含蛋白质、脂肪、多糖和钙、磷、铁等元素以及胡萝卜素、还含磷脂、固醇等营养素。木耳营养丰富,被誉为“菌中之冠”。每100克木耳中,水分占93%,另含蛋白质0.5克、碳水化合物7克,能提供104.7千焦的热量。木耳能帮助消化系统将无法消化的异物溶解,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血栓、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还具有防癌作用。但是木耳中的所含有的维生素较少,且无特殊风味,过于粘稠,单独加工的特性较差;而青椒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60-80mg/100g,居各种蔬菜之首,与其配合,不但调整了风味口感,也弥补了黑木耳中维生素的不足,达到了营养强化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木耳的加工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耳鲜青椒酱及其制作方法,这种木耳鲜青椒酱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佐以饭食,口感很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耳鲜青椒酱,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色拉油10-12份、青辣椒酱7-8份、木耳丝6-8份、花生米0.52-0.6份、白砂糖0.15-0.2份、姜0.02-0.03份、香辛料0.003-0.004份、味精0.1-0.12份、呈味核苷酸二钠0.006-0.008份、山梨酸钾0.006-0.008份。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生产木耳鲜青椒酱的方法,按重量份数计算包括如下步骤:
a、称取2份木耳原料在50-60℃水中进行浸泡30分钟,然后捞起沥干后进行切分,切分后形状长*宽=(3cm—7cm)*(2cm—5cm),要求形状大小均匀。
b、称取色拉油10份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40度,加入色拉油10-12份、青辣椒酱7-8份、木耳丝6-8份、花生米0.52-0.6份、白砂糖0.15-0.2份、姜0.02-0.03份、香辛料0.003-0.004份、味精0.1-0.12份、呈味核苷酸二钠0.006-0.008份、山梨酸钾0.006-0.008份,并不断搅拌均匀,炒制时间为25分钟,起锅后进行机器计量瓶装罐装、压盖后即可食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作的乡野竹笋入口爽脆,回味悠长,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开胃健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称取2kg木耳原料在50-60℃水中进行浸泡30分钟,然后捞起沥干后进行切分,切分后形状长*宽=3cm*2cm,要求形状大小均匀。
称取色拉油10kg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40度,加入色拉油10kg、青辣椒酱8kg、木耳丝6kg、花生米0.52kg、白砂糖0.15kg、姜0.03kg、香辛料0.004kg、味精0.1kg、呈味核苷酸二钠0.006kg、山梨酸钾0.008kg,并不断搅拌均匀,炒制时间为25分钟,起锅后进行机器计量瓶装罐装、压盖后即可食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作的木耳鲜青椒酱产品具有清香可口、麻辣鲜香的优点,具有木耳以及青椒的营养,而且便于长时间保存。
保存。
实施例二:
称取2份木耳原料在50-60℃水中进行浸泡30分钟,然后捞起沥干后进行切分,切分后形状长*宽=7cm*2cm,要求形状大小均匀。
称取色拉油10kg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40度,加入色拉油12kg、青辣椒酱8kg,木耳丝8kg、花生米0.6kg、白砂糖0.17kg、姜0.03kg、香辛料0.004kg、味精0.11kg、呈味核苷酸二钠0.008份、山梨酸钾0.006份,并不断搅拌均匀,炒制时间为25分钟,起锅后进行机器计量瓶装罐装、压盖后即可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75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茭头食品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