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车辆及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57363.8 | 申请日: | 201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6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新妻素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IHI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5/00;B60L15/20;B60M7/00;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车辆 接触 电力 传输 装置 | ||
1. 一种移动车辆,具备产生用于移动的动力的马达和供给驱动该马达的电力的蓄电池,所述移动车辆具备:
次级侧线圈,能够在与外部的初级侧线圈之间非接触地传输电力;以及
指令生成部,使用表示所述次级侧线圈从所述初级侧线圈接受的电能的第1受电量或表示所述初级侧线圈从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能的第2受电量,生成用于使移动车辆移动以调整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相对位置的指令。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
第1受电量运算部,求出由所述指令生成部使用的第1受电量;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指令生成部生成的指令,控制所述马达而调整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车辆,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而使移动车辆沿其前后方向移动,由此调整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车辆,构成为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而进行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调整的情况下,将由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力用作驱动所述马达的电力。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
充电装置,使用由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力来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及
开关电路,在进行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蓄电池的充电的情况下,将所述马达从所述蓄电池电断开。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
从外部输入第1供电量的第1车辆侧输入部,该第1供电量表示所述初级侧线圈供电至所述次级侧线圈的电能;以及
第1效率计算部,使用由所述第1受电量运算部求出的第1受电量和输入至所述第1车辆侧输入部的第1供电量,求出从所述初级侧线圈向所述次级侧线圈的电力传输效率,
所述指令生成部基于由所述第1效率计算部求出的电力传输效率,生成所述指令。
7. 一种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能够对外部非接触地传输电力,
将用于对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车辆所具备的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从所述初级侧线圈非接触地传输至所述次级侧线圈。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能够对外部非接触地传输电力,并将用于对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车辆所具备的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电力从所述初级侧线圈非接触地传输至所述次级侧线圈,所述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具备:
第1供电量运算部,求出表示所述初级侧线圈供电至所述次级侧线圈的电能的第1供电量;以及
第1装置侧输出部,将由所述第1供电量运算部求出的所述第1供电量输出至外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
第1负载装置,消耗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力;
电力供给目的地设定单元,将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力的供给目的地设定为所述第1负载装置及所述蓄电池的任一方;
第1受电量运算部,在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力的供给目的地由所述电力供给目的地设定单元设定为所述第1负载装置的状态下,求出表示所述次级侧线圈接受的电能的第1受电量;以及
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指令生成部生成的指令,控制所述马达而调整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
所述指令生成部使用由所述第1受电量运算部求出的第1受电量,生成所述指令。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车辆,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马达而使移动车辆沿其前后方向移动,由此调整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
从外部输入第1供电量的第1车辆侧输入部,该第1供电量表示所述初级侧线圈供电至所述次级侧线圈的电能;以及
第1效率计算部,使用由所述第1受电量运算部求出的第1受电量和输入至所述第1车辆侧输入部的第1供电量,求出从所述初级侧线圈向所述次级侧线圈的电力传输效率,
所述指令生成部基于由所述第1效率计算部求出的电力传输效率,生成所述指令。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车辆,还具备第1车辆侧输出部,该第1车辆侧输出部将表示所述次级侧线圈相对于所述初级侧线圈的位置调整完成的位置调整完成通知输出至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IHI,未经株式会社IH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5736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活性类固醇、组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中空气门充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