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081251.6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宋健;李红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13/66;B60T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制动 助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动车制动助力器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的驱动装置从发动机变成了电池。考虑到液压制动可 以便捷快速的实现强制动,保证汽车的制动安全性,电动车上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液压制动 系统。由于失去了发动机这一真空度来源,制动系统中的真空助力装置无法实现正常的制 动助力。
由于单纯依靠制动踏板制动力显然难以满足紧急强制动的需要,且极大增加了驾驶员 制动时所需的踏板力,极易使得驾驶员疲劳。现有电动车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采用电子真 空助力器,即在传统汽车真空助力器前端串联一个电子真空发生装置,采用电机驱动活塞 泵抽真空的方式给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度。这种方法虽然实现了制动助力,但是由于这种 方式仍保留了较大体积的真空助力器,占据了大量的发动机舱空间,不利于电动车的空间 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可以去 掉体积大的真空助力装置,同时可以方便的实现制动助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该制动助力器主要包括:
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用于压缩空气,得到驱动制动助力装置的高压空 气;
高压储能装置,用于存储高压空气,为制动助力过程储备能量;
助力驱动装置,用于制动过程中跟随制动踏板运动同时对制动过程进行助力;
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制动助力器增压装置的增压过程,以及助力驱动装置中助力回 路的通断,实现制动助力;
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控制器分别与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高压储能装 置、助力驱动装置以及汽车本身制动器制动信号传感器相连,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 压装置与高压储能装置相连,高压储能装置与助力驱动装置相连,助力驱动装置与汽车本 身的制动器相连。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将空气压缩至高压高压储 能装置进行存储,当需要制动时,控制器打开高压气体回路,在楔形进气阀的调解下将高 压气体引入助力驱动装置的活塞缸中,通过杠杆作用驱动制动主缸的活塞杆,实现助力。
该装置采用楔形进气阀控制进气流量,制动助力比随着制动踏板行程增加而增大,改 变了传统真空助力方式下助力比恒定不变的助力方式,使得强制动更加便捷。
与传统的真空助力器相比,助力装置不需要依靠发动机真空度驱动。因此能够解决电 动车等缺少真空度时的制动助力问题。由于省略了真空助力器,节约了空间,降低了实现 成本。同时通过调节高压储能装置的压力,能够简便的实现不同的助力比,而不需改变结 构,因而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该制动助力器可以用于纯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以及需要提高制动信号的汽车底 盘电子仿真试验台架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动车制动助力器助力装置的楔形进气阀3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的控制器3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的电动车用制动助力器结构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电机驱动 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1,用于压缩空气,得到驱动制动助力装置的高压空气;高压储 能装置2,用于存储高压空气,为制动助力过程储备能量;助力驱动装置3,用于制动过 程中跟随制动踏板运动同时对制动过程进行助力;控制器4,用于控制整个制动助力器增 压装置1的增压过程,以及助力驱动装置3中助力回路17的通断,实现制动助力。
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为:控制器4分别与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1、高压储 能装置2、助力驱动装置3以及汽车本身制动器制动信号传感器电路连接;电机驱动往复 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1与高压储能装置2通过压缩气体管路17相连,高压储能装置2与 助力驱动装置3通过助力回路23相连。助力驱动装置3通过助力杠杆36与汽车本身的制 动器5相连。
上述各部分的具体实施例结构及功能分别说明如下。
电机驱动往复循环增压缸增压装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1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裤型产品包装机及包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零件光整去污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