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05582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CN202310723893.1在审
  • 刘慧;董振阳;赵春萌;史洪印;黎芳 - 北京建筑大学
  • 2023-06-16 - 2023-08-11 - G01S13/9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基于预先确定的菲涅耳数确定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的成像区域;若成像区域为菲涅耳衍射区,则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微波在斜距垂向上成像的位置、微波的波长、微波成像的距离和目标函数对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进行相位补偿,得到补偿后的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对补偿后的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进行压缩感知成像,得到合成孔径雷达三维信号影像。通过在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的成像区域为菲涅耳衍射区时,对合成孔径雷达二维信号影像进行相位补偿,避免了在斜距垂向上成像时造成的散焦问题。
  • 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202110504356.9在审
  • 黄萨;陈鹏;王海亮;倪维华 - 吉林大学
  • 2021-05-10 - 2021-08-13 - A61K49/00
  • 本发明适用于分子影像领域,提供了一种纳米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钆源、镥源、聚乙二醇和尿素置于溶剂中进行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反应,得到所述纳米造影剂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步均相沉淀法可大量合成聚乙二醇修饰的二元稀土纳米造影剂。该纳米造影剂显示了良好的胶体稳定性、溶液分散性。体外成像结果显示该纳米造影剂具有高效的T1权重MRI成像能力;体内对皮下荷瘤小鼠模型成像,结果此纳米造影剂可用于活体层面的T1加权MRI成像和CT双模式成像能力。
  • 一种纳米造影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发明专利]成像设备和成像模式控制方法-CN200910168715.7有效
  • 游马晃 - 索尼株式会社
  • 2009-09-03 - 2010-03-17 - H04N5/235
  • 成像设备和成像模式控制方法。在一种能够选择性地执行正常成像模式下的成像操作和合成成像模式下的成像操作的成像设备中,通过执行正常成像模式下的成像操作对被摄体进行成像以产生曝光图像信号,通过检测该曝光图像信号计算被摄体的亮部分和暗部分的亮度倍率,计算作为合成成像模式下的长时间曝光时间和短时间曝光时间的比的曝光倍率,基于亮度倍率和曝光倍率的比较结果把成像设备的成像模式从正常成像模式切换到合成成像模式。
  • 成像设备模式控制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全息影像的远程传输系统和方法-CN201510521665.1有效
  • 王斌法 - 广州市乐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15-08-24 - 2017-08-25 - H04N13/00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息影像的远程传输系统和方法,将重点目标所在的中间区域从拟成像场景当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的全息影像生成,而对于拟成像场景当中背景和周边部分采用相对节约数据量的非全息成像方式;进而,对于该全息影像的生成过程,本发明再执行必要的数据量降低处理;最后,远程传输全息和非全息影像的混合数据。在再现过程中,针对利用通信网络远程接收到的混合数据,分别恢复为全息以及非全息影像,以及合成全息与非全息影像进行显示。
  • 一种全息影像远程传输系统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光刻设备对准系统-CN201310090951.8有效
  • 蓝科;李运锋;徐荣伟;王诗华 -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微高精密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2013-03-21 - 2014-09-24 - G03F9/00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刻设备对准系统,包括照明支路以及相干成像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支路包括双光源、光源混合器、光纤、消色差准直透镜、偏振分束器、照明透镜和对准标记;所述相干成像支路包括第一光束支路和第二光束支路,第一光束支路和第二光束支路都包括楔板、成像透镜、参考光栅以及探测器,衍射光中的第一光束返回偏振分束器后直接透过,经楔板偏折、成像透镜成像在参考光栅上,探测器接收扫描信号进行对准,衍射光中的第二光束返回偏振分束器后被反射从而与第一光束分离,再经楔板偏折、成像透镜成像在参考光栅上,探测器接收扫描信号进行对准。本发明将两束进光混合一束光束且同轴照明标记,消除两束光之间的相对倾斜。不仅简化了系统,且提高了对准精度和工艺适应性。
  • 一种光刻设备对准系统
  • [发明专利]基于合成孔径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CN202310238244.2在审
  • 戴琼海;赵志锋;吴嘉敏 - 清华大学
  • 2023-03-07 - 2023-06-27 - G01N21/64
  • 本申请涉及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合成孔径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镜,利用合成孔径的多个空间约束小孔激发光束,采集不同视角的三维样本投影信息得到三维样本信息,利用预设滑动的窗口,根据三维样本信息重建双光子合成孔径成像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合成孔径的多个空间约束小孔激发光束,由预设滑动窗口进行三维样本信息重建,得到双光子合成孔径成像结果,从而提高了双光子显微成像过程的体成像速度,保障了三维成像的时间分辨率,提升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并实现对样本轴向范围的拓展激发,使双光子成像具有更高的数据通量,满足了快速且高质量的三维成像需求。
  • 基于合成孔径光子显微成像方法装置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