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398344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具有氮化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CN201410209191.2有效
  • 李金龙;王蕊;王永欣;鲁俠;王立平;薛群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2014-05-16 - 2017-04-12 - C23C8/24
  •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氮化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包括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氮化,所述氮化包括位于所述基材上的第一氮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氮化之上的第二氮化,其中,第二氮化的厚度与第一氮化的厚度之比为2~3050~100,且所述氮化的总厚度为20~200微米(较佳地30~150微米),并且第二氮化的硬度H2大于第一氮化的硬度H1。气相沉积生成的第二氮化氮化处理形成的第一氮化具有良好的晶格匹配和高结合力。该氮化的硬度由表及里逐渐减小的梯度过渡,可显著提高氮化钢和钛合金等可氮化工件的表面耐磨和耐腐蚀性能,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 具有氮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法应用
  • [发明专利]一种氮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CN202211504945.8在审
  • 朱亚丹;卢太平;张立春;王美山;梁豆豆;贺文伟 - 鲁东大学
  • 2022-11-29 - 2023-03-14 - H01L21/02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化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外延工艺技术领域,所述氮化薄膜包括位于衬底上的缓冲、位于缓冲上交替沉积的重掺杂氮化与非故意掺杂氮化,重掺杂氮化具有粗糙表面结构,非故意掺杂氮化具有平坦表面结构。本发明的重掺杂氮化的粗糙结构能够引起位错的弯曲和终止,减少后续生长的外延中的位错密度,粗糙的重掺杂氮化也有利于应力释放,减少外延中的应力;非故意掺杂氮化的平坦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粗糙度,能够为后续外延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表面因此,本发明通过交替沉积的重掺杂氮化与非故意掺杂氮化能够减少后续生长的外延中的缺陷,有利于改善器件性能。
  • 一种氮化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制造具有钨栅电极的半导体器件的方法-CN200510136225.0无效
  • 郑哲谟;赵挥元;金正根 - 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 2005-12-23 - 2006-11-29 - H01L21/336
  • 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氧化、多晶硅氮化;构图栅极氧化、多晶硅氮化以形成多晶硅栅极;在多晶硅栅极的侧面形成分隔体;在整个表面上形成牺牲氮化;然后在整个表面上形成间绝缘;抛光在间绝缘上形成的牺牲氮化及多晶硅栅极从而暴露氮化;在去除氮化时去除牺牲氮化的顶部部分;在通过氮化的去除而暴露的侧面形成绝缘分隔体;利用绝缘填充从其去除了牺牲氮化的部分;以及在从其去除了氮化的部分中形成钨栅极。
  • 制造具有电极半导体器件方法
  • [发明专利]用于淀积具有多层结构的TiN薄膜的方法-CN200510090670.8有效
  • 朴永熏;李相奎;徐泰旭 - 集成工艺系统株式会社
  • 2005-08-18 - 2006-02-22 - H01L21/3205
  • 提供了一种在衬底上淀积具有多层结构和不同淀积速率的金属氮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第一淀积速率在衬底上形成第一下金属氮化;以第二淀积速率在第一下金属氮化上形成第二下金属氮化;以第三淀积速率在由第一下金属氮化和第二下金属氮化形成的下层TiN上形成具有高的氮(N)含量的上层金属氮化,以提高与暴露至空气/湿气相关的稳定性。该具有多层结构的金属氮化的淀积速率满足这样的关系,即,第二淀积速率≥第一淀积速率≥第三淀积速率。
  • 用于具有多层结构tin薄膜方法
  • [发明专利]化合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CN200980163021.2有效
  • 美浓浦优一;吉川俊英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2009-12-21 - 2012-09-12 - H01L29/78
  • 设置有:第一导电型的第一氮化半导体(1);在第一氮化半导体(1)上形成产与第一氮化半导体(1)相接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二氮化半导体(5);与第二氮化半导体(5)相接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三氮化半导体(4);与第三氮化半导体(4)相接的第一导电型的第四氮化半导体(3);使第一氮化半导体(1)和第四氮化半导体(3)绝缘分离的绝缘(2)。俯视时,源电极(8)位于绝缘(2)的外缘的内侧。
  • 化合物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2110878873.2在审
  • 矶部康裕;洪洪;吉冈启;杉山亨;小野村正明 -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 2021-08-02 - 2022-09-20 - H01L29/778
  • 半导体装置具备:第一氮化半导体;第二氮化半导体,设置于第一氮化半导体的上方,与第一氮化半导体相比带隙大;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氮化半导体的上方;第一绝缘,设置于第二氮化半导体的上方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与第二氮化半导体接触,并包含第一绝缘材料;第二绝缘,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一绝缘之间的第二氮化半导体的上方、第一绝缘的上方及第一绝缘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氮化半导体的上方,并包含第二绝缘材料;第三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一绝缘之间的第二绝缘的上方;以及第四电极,具有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1410400103.7在审
  • 藤本英俊 - 株式会社东芝
  • 2014-08-14 - 2015-09-16 - H01L29/78
  •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具备:n型的氮化半导体;绝缘,选择性地设置在氮化半导体上;n型的第一氮化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氮化半导体上及绝缘上;n型的第二氮化半导体区域,设置在绝缘上;p型的第三氮化半导体区域,设置在第一氮化半导体区域和第二氮化半导体区域之间;栅极绝缘,设置在第三氮化半导体区域上;栅电极,设置在栅极绝缘上;第一电极,与第二氮化半导体区域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设置在氮化半导体的绝缘相反侧,与氮化半导体电连接。
  • 半导体装置
  • [发明专利]STI的形成方法-CN200910056730.2有效
  • 代培刚;冯永刚;张永兴;宋化龙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2009-08-20 - 2011-03-30 - H01L21/76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TI的形成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半导体基底;在半导体基底上利用原子沉积的方法形成氮化;在所述氮化上形成硬掩,所述氮化和硬掩构成刻蚀阻挡;对所述硬掩氮化以及半导体基底进行刻蚀,从而在硬掩氮化以及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沟槽;沉积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覆盖所述沟槽的侧壁和底部以及硬掩;对所述绝缘介质进行平坦化;去除所述氮化和硬掩,该方法减小了刻蚀过程中的刻蚀阻挡容易脱落的可能
  • sti形成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