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577426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P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CN201911107321.0在审
  • 黄秋铭 - 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2019-11-13 - 2020-02-28 - H01L29/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MOS半导体器件,包括半导体基底及形成于基底表面的第一和第二外延。第一外延的掺杂结构设置为硼扩散阻挡。第二外延为非掺杂结构。栅极结构形成在第二外延表面。在栅极结构两侧的第二外延中形成有凹槽,在凹槽中填充有锗硅外延。沟道区形成在锗硅外延之间的第二外延中。在锗硅外延中具有硼掺杂,第一外延层位于凹槽的底部并从锗硅外延的底部阻挡锗硅外延的硼向底部扩散。P+掺杂的源区和漏区形成在栅极结构两侧的锗硅外延中。本发明还公开一种PMOS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能减少嵌入式锗硅外延的硼扩散,提高器件的电学性能。
  • pmos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用于超结功率器件结构的下层外延电阻测量结构-CN201210261901.7有效
  • 贾璐;楼颖颖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2012-07-26 - 2016-11-30 - H01L21/66
  • 一种用于超结功率器件结构的下层外延电阻测量结构,其包括:第一掺杂类型的上层外延和下层外延;布置在上层外延和下层外延中的第二掺杂类型的柱状掺杂区,柱状掺杂区在从上层外延至下层外延的方向上贯穿上层外延,并穿过部分的下层外延;柱状掺杂区与下层外延共同形成测试二极管;布置在上层外延中的第二掺杂类型的击穿保护环;与柱状掺杂区相连的第一电极的连接部分;布置在第一外延表面的具有第一掺杂类型的接触区,以及连接此接触区的第二电极根据本发明,通过测量下层外延与柱状掺杂区形成的测试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从而能够在晶片可接受性测试的过程中有效地监控下层外延的电阻特性。
  • 用于功率器件结构下层外延电阻测量
  • [发明专利]基于111晶向的硅外延片制备方法、硅外延片及半导体器件-CN202310686810.6有效
  • 郭艳敏;王楠;赵堃;莫宇 - 中电科先进材料技术创新有限公司
  • 2023-06-09 - 2023-09-15 - H01L21/2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111晶向的硅外延片制备方法、硅外延片及半导体器件。该方法包括:在硅片表面进行高速率的111晶向外延生长,得到第一外延;对第一外延进行刻蚀;在刻蚀后的第一外延表面进行低速率的111晶向外延生长,得到第二外延,硅片、刻蚀后的第一外延和第二外延构成基于111晶向的硅外延片。本发明首先在硅片表面高速率生长第一外延,相比于常规生长速度具有更高的效率,然后对第一外延进行刻蚀,能够去除第一外延表面具有雾缺陷的部分,最后在第一外延表面进行低速率生长,确保最终硅外延片表面平整、稳定,并且相比于全程慢速率生长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解决了高速率生长的硅外延片表面存在雾缺陷的问题。
  • 基于111外延制备方法半导体器件
  • [发明专利]外延的形成方法-CN201210550520.0无效
  • 刘继全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2012-12-18 - 2014-06-18 - H01L2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延的形成方法,步骤包括:1)在硅衬底上生长一外延;2)刻蚀掉外延中的晶格缺陷,同时保证外延在刻蚀后仍有残留;3)在刻蚀后的外延上再生长一相同材质的外延;4)刻蚀掉步骤3)新生长的外延中的晶格缺陷,同时保证最新生长的外延在刻蚀后仍有残留;5)重复步骤3)~4),直至外延的总厚度达到所要求的厚度。该方法通过循环生长外延和刻蚀晶格缺陷,显著降低甚至完全消除了硅锗、硅锗碳或硅外延中的晶格缺陷,从而保证了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 外延形成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GaN基垂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CN201710058826.7在审
  • 陈琳;郑亮;戴亚伟;孙清清;张卫 - 复旦大学
  • 2017-01-23 - 2017-06-13 - H01L29/78
  • 该GaN基垂直晶体管包括n型GaN衬底,其具有第一掺杂浓度;n型GaN外延,其具有第二掺杂浓度,形成于n型GaN衬底上,第二掺杂浓度小于第一掺杂浓度;第一p型GaN外延,位于n型GaN外延上;沟槽,贯穿第一p型GaN外延并延伸至n型GaN外延中;栅极区外延,形成于沟槽中并向两侧延伸,自下而上依次包括GaN外延、AlGaN外延和第二p型GaN外延;栅电极,形成于沟槽中的栅极区外延上;源电极,位于第一p型GaN外延上,以与第二p型GaN外延保持一定间距的方式形成于栅极区外延两侧;以及漏电极,位于n型GaN衬底背面。
  • 一种gan垂直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CN202311139403.X在审
  • 黄小迪;李琦琦;吴涵涵 -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9-06 - 2023-10-13 - H01L21/265
  • 该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中,提供的半导体衬底内形成有第一掺杂区,第一掺杂区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再在半导体衬底的顶面上形成外延,其中,外延包括层叠的第一外延和第二外延,第一外延和第二外延的材质相同,第一外延的厚度小于第二外延的厚度,第一外延的沉积温度小于第二外延的沉积温度,第一外延的沉积速度大于第二外延的沉积速度,如此第一掺杂区的掺杂物质扩散到第一掺杂区侧上方的外延中的扩散范围可以缩小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外延结构体的制备方法-CN201210085270.8有效
  • 魏洋;范守善 - 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2012-03-28 - 2013-10-23 - H01L21/2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延结构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具有一第一外延生长面;在所述基底的第一外延生长面生长一缓冲;在所述缓冲远离基底的表面设置一碳纳米管;在所述设置有碳纳米管的缓冲表面生长一第一外延;去除所述基底及所述缓冲,暴露出所述碳纳米管,形成一包括所述第一外延及所述碳纳米管外延衬底;以及将所述外延衬底暴露有碳纳米管的表面作为一第二外延生长面,在所述外延衬底的第二外延生长面生长一第二外延,得到所述外延结构体。
  • 外延结构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制作方法-CN201310128850.5无效
  • 林永发 - 茂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013-04-15 - 2014-08-06 - H01L21/336
  • 再于半导体基底上形成第一外延。再于第一外延表面形成硬掩膜,于硬掩膜中形成至少一开口,经由开口刻蚀第一外延,形成至少一沟槽,其中开口及沟槽横跨多个芯片区域及划线区域,使得沟槽的两端都不落在芯片区域内。接着去除硬掩膜,再于沟槽中填满一第二外延,并使第二外延覆盖第一外延。再将覆盖在第一外延上的第二外延抛光去掉,显露出第一外延。于第一及第二外延上形成第三外延
  • 半导体功率器件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半导体装置-CN202110184580.4在审
  • 舒丽丽;刘威民;吕惟皓;郭建亿;杨育佳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21-02-10 - 2021-07-13 - H01L27/092
  • 半导体装置包括鳍片、栅极堆叠、栅极间隔物、外延源极/漏极区及接触插塞。鳍片延伸自基板;栅极堆叠位于鳍片的侧壁上且沿着鳍片的侧壁;栅极间隔物,沿着栅极堆叠的侧壁;外延源极/漏极区位于鳍片中且邻近栅极间隔物,外延源极/漏极区包括第一外延、第二外延。第一外延层位于鳍片上,第一外延包括硅及砷;第二外延层位于第一外延上,第二外延包括硅及磷,第一外延将第二外延与鳍片分隔;接触插塞位于第二外延上。
  • 半导体装置
  • [实用新型]三基色发光二极管芯片-CN202122840992.7有效
  • 兰叶;王江波;朱广敏 - 华灿光电(浙江)有限公司
  • 2021-11-19 - 2022-07-05 - H01L33/08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三基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透明基板、外延结构、第一透明导电、第二透明导电、第三透明导电、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外延结构包括第一外延、第二外延和第三外延,第一外延、第一透明导电、第二透明导电、第二外延、第三透明导电和第三外延依次层叠于透明基板外,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均位于第三外延远离透明基板的一侧,且第一电极与第一透明导电、第二透明导电和第三透明导电相连,第二电极与第一外延相连,第三电极与第二外延相连,第四电极与第三外延相连。
  • 基色发光二极管芯片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