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435532.8 申请日: 2021-04-22
公开(公告)号: CN113010967B 公开(公告)日: 2022-07-01
发明(设计)人: 朱冰;公韦沣;高涵;魏宁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15 分类号: G06F30/15;G06F30/27;G06N3/04;G06F119/12;G06F119/14
代理公司: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代理人: 刘驰宇
地址: 130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混合 通流 模型 智能 汽车 仿真 测试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混合交通流模型的智能汽车在环仿真测试方法,基于生成对抗模仿学习和组合用例测试生成方法,能够测试智能汽车在混合交通流中的跟驰行为和变道行为,使用一种车辆硬件在环模拟测试设备,包括电脑和工控机;电脑用于运行场景模型软件prescan和生成混合交通流模型软件matlab,工控机用于运行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其控制算法,并对场景参数进行实时更新;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车辆运动模型:

定义马尔科夫链决策过程五元组结构{S,A,Psa,γ,R},其中S为状态空间,包括自身车速vt、自身车辆与前车的距离d、自身车辆与前车的相对速度Δv、自身车辆中轴线与左车道线横向偏移量lL、车辆中轴线与右车道线横向偏移量lR以及自然坐标系下的航向角αhead;A为动作空间,包括驾驶人控制车辆纵向加速度值alon、车辆横向加速度值alat以及驾驶人控制方向盘转角αt;Psa表示在第i时刻的状态空间Si下采取动作Ai、状态转移到Si+1状态的概率;γ表示决策过程中的阻尼系数,取γ=0.99;R表示在该状态下的一个奖励,由该状态空间S和该状态空间采取的动作空间A共同决定,即R(S,A);

建立车辆交通流运动学模型:

v(t+1)=v(t)+a(t)dt

Δv(t+1)=vhead(t+1)-v(t+1)

其中,v表示本车速度,a表示本车加速度,vhead表示前车速度,为已知量,从提取的跟车数据中输入,d表示本车与前车车距;时间步长dt设为0.1s;

步骤二,建立车辆智能体生成网络模型G:

生成网络模型用于车辆智能体与跟车环境进行交互,产生生成状态动作的组合;采用Actor-Critic网络算法,将车辆看作智能体做出决策;其中Actor网络根据值函数的估计结果对策略进行改进,以得到或接近系统的最优控制策略,Critic网络通过对值函数的估计对当前策略进行评价;

基于步骤一中的交通流运动学模型,利用ppo1算法建立混合交通流决策控制策略;交通流决策交通流决策由状态空间S决定;

设车辆智能体生成网络模型G的优化参数为θ,定义损失函数L(θ),能够同时结合策略代理和价值函数的损失,并且通过增加信息熵来进行优化,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为求期望运算,st为t时刻的状态具体值,S[πθ](st)为t时刻的状态具体值st对应的策略πθ的信息熵增,c1,c2均为相关系数,取c1=0.5,c2=0.01;

其中ε为常数,取ε=0.2,为Actor-Critic网络所输出的旧的策略,πθ(at|st)为Actor-Critic网络所输出的新的策略,策略从学习集中进行选择;

其中Vθ(st)为t时刻的状态具体值st的值函数;

裁剪函数可用于避免新旧策略差别过大:

优势函数如下式所示:

表示应该增加采取当前动作的可能性,表示应该减小采取当前动作的可能性;利用优势函数对样本轨迹中的动作值函数相比于当前状态的值函数进行评价;

步骤三,建立判别网络模型D;

判别网络模型D由包含两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构成,该网络输入为状态动作组合样本(si,ai),si为第i时刻的样本状态具体值,ai为第i时刻的样本对应的动作具体值;

设判别网络模型D的优化参数为ω,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L(ω),对判别网络模型D的优化参数ω进行梯度更新;

其中,N为样本个数,yi为第i时刻的样本的标记,(si,ai)为第i时刻的训练样本,Dω(si,ai)为参数为ω的判别网络在输入为第i时刻的样本时的输出结果;

判别网络同时为跟车环境提供奖励信号,智能体在状态st下采取动作at的奖励函数R(st,at)为:

R(st,at)=-log(Dω(st,at))

步骤四,生成交通流模型:

初始化车辆智能体生成网络模型G和判别网络模型D的网络参数分别为θ0和ω0

设在ti时刻,智能体执行Actor-Critic网络参数为θi时输出的策略与跟车环境进行交互,产生生成状态动作组合;将生成状态动作组合与实际状态动作组合输入判别网络模型D,根据L(ω)更新判别网络参数ωi到ωi+1

采用更新后的判别网络模型D及r(st,at)为跟车环境提供奖励信号,利用L(θ)更新Actor-Critic网络参数θi至θi+1

当模型相邻两次参数更新时的误差差值绝对值小于某一预定值时则结束循环;

通过训练,混合交通流模型在tn时刻结束循环,混合交通流模型输出变量矩阵其中表示混合交通流模型tn时刻输出的本车方向盘转角的时间变量,表示混合交通流模型tn时刻输出的本车纵向加速度的时间变量,表示混合交通流模型tn时刻输出的本车横向加速度的时间变量;

步骤五,建立虚拟交通场景:

根据智能汽车的使用场景和功能需求,在工控机中搭设对应的虚拟交通场景,包括本车速度vt、车道数量m、智能车辆渗透率p、行车流量q构成交通场景要素;

其中本车速度vt覆盖了低速、中速和高速三类车速,为保证测试效率,以2km/h的步长进行分散,低速vt1=22~40km/h、中速vt2=42~60km/h、高速vt3=62~80km/h,即本车速度参取值集合vt={vt1,vt2,vt3};车道数量m指汽车行驶道路上用实线划分的车道,将车道数量分为双向两车道m1、双向四车道m2和双向六车道m3三种情况,即车道数量参数取值集合m={m1,m2,m3};智能车辆渗透率p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段的车辆中智能车辆数量的占总车辆数量的比例,将智能车辆渗透率分为p1=10%、p2=25%、p3=50%、p4=75%,即智能车辆渗透率参数取值集合p={p1,p2,p3,p4};行车流量q表示在一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实体数,单位为veh/h,表示每小时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的数量,将行车流量q分为q1=500veh/h、q2=800veh/h、q3=1100veh/h、q4=1500veh/h,即行车流量参数取值集合q={q1,q2,q3,q4};

根据本车速度vt、车道数量m、行车流量q、智能车辆渗透率p确定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并将步骤四中生成的混合交通流模型与虚拟场景通过matlab/simulink连接,即在matlab/simulink中设置场景中车辆的动力学模型、车辆纵向控制算法和车辆横向控制算法,使混合交通流模型在虚拟交通场景中运行,根据虚拟场景传感器接收参数,根据步骤四中混合交通流模型输出变量矩阵生成本车行为参数;

步骤六、设计测试用例参数:

在交通场景要素参数的选择方面,本方法采用基于贪心算法的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选取组合的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

选取本车速度、行车流量、车道数量、智能车辆渗透率四种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设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集合E={e1,e2,e3,e4},其中e1=vt、e2=q、e3=m、e4=p,每一类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在有限的离散点集中取值;由每一类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的各自取值所组成的四元组称为组合测试中的一条测试用例;

将参数进行组合,生成组合测试用例:

选取测试强度k=2,Tu表示未被覆盖的k组合集,即k个因素不同取值对测试对象产生影响的所有测试用例集合,Tc表示目标测试用例集,通过贪心算法得到的满足要求的组合测试用例的集合,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的所有可能取值的组合至少被一个测试用例覆盖;

基于贪心算法的组合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即寻找各个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的局部最优解,具体过程为:

a)选定第1个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e1,将其在Tu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赋给该参数;

b)选定第2个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e2,将其在Tu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赋给该参数;

c)选定第3个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e3,将其在Tu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赋给该参数;

d)选定第4个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e4,将其在Tu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赋给该参数;

e)e1,e2,e3,e4均被确定取值时为一条测试用例,将其放入测试用例集Tc中,并去掉测试用例集合Tu对应的组合对;

f)当测试用例集合Tu不为空集时,转至步骤a);当测试用例集合Tu为空集时,每一个交通场景要素取值均被组合并添加到测试用例集中,结束贪心算法;

由上述算法可得测试强度为2的测试用例集Tc如下表2所示:

表2

t]]>qmp
t1]]>2]]>3]]>2]]>
t2]]>3]]>1]]>2]]>
t3]]>1]]>2]]>2]]>
t1]]>3]]>2]]>3]]>
t2]]>1]]>3]]>3]]>
t3]]>2]]>1]]>3]]>
t1]]>1]]>1]]>1]]>
t2]]>2]]>2]]>1]]>
t3]]>3]]>3]]>1]]>

步骤七、进行仿真测试:

根据步骤四中所述交通流模型,生成该交通模型处于所述交通场景中的行为模式,然后将被测试智能汽车的硬件与此模型进行通信,即模拟将被测试车辆置于混合交通流所在的交通场景中行驶,并以此仿真测试作为后续步骤的获取测试数据与分析的基础;

工控机中运行混合交通流场景模型,利用选取的测试用例集Tc中的测试用例确定混合交通流交通场景要素;车辆传感器通过感知虚拟场景获取信息,通过CAN发送给工控机中的控制算法,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判断此时车辆状态与所处环境状态,给予车辆决策信号;交通流模型也会根据车辆动作进行实时更新,输出下一时刻输出矩阵至此完成闭环测试;

步骤八、获取测试数据并分析:

通过工控机中设置的传感器对不同智能车辆渗透率下的混合交通系统人-车-环境多维度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包括车辆位置坐标、实时速度、航向角、道路车流密度、交通流中各种车辆比例;

本方法通过安全性、实时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评价无人驾驶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行为;

具体评价指标分为:

(1)安全性方面

被测试车辆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为追尾预测因子γ与距离安全系数τ,通过对两个要素大小的判定可以确定被测试车辆是否安全的完成跟驰前车与变道动作,进而对被测试车辆在交通流中的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a.追尾预测因子γ:

其中vhead为前车速度,jmax为车辆最大减速度,为两车之间相对车距;γ>1,则跟驰车辆发生追尾,0<γ<1,则跟驰车辆较为安全;

b.距离安全系数τ:

其中表示tn时刻的车辆方向盘转角,即混合交通流模型tn时刻输出的本车方向盘转角的时间变量,d1表示车辆与前车之间的距离,d2表示车辆与后车之间的距离;随着τ降低,变道的安全程度逐渐降低;

(2)实时性方面

被测试车辆实时性的评价指标为实时性评价参数σ与变道时间系数ρ,通过对两个要素大小的判定可以确定车辆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控制实时性的优劣,进而可以评价被测试车辆在交通流中的实时性,其中横向控制实时性优劣体现为车辆变道时间;具体公式如下:

a.实时性评价参数σ:

式中alon为车辆纵向加速度,alon,head为前车纵向加速度,σ越小,车辆纵向控制实时性越好;

b.变道时间系数ρ:

式中表示车辆变道过程中的平均车速,ρ越小,表示车辆变道时间效率越好;

(3)稳定性方面

被测试车辆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为跟驰状态因子与稳定状态指标μ,通过对两个要素大小的判定可以确定被测试车辆在跟驰时交通流的稳定性与车辆发生变道后对交通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进而对被测试车辆在交通流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a.跟驰状态因子

式中,T表示速度状态改变的时间,d表示车辆与后车之间的相对车距,越大,交通流的稳定性越好;

b.稳定状态指标μ:

式中,v0表示车辆初始速度,t0表示变道车辆发生变道行为开始到交通流重新稳定的总时间;μ越大,表示车辆发生变道行为后对交通流稳定程度影响越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55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基于二次拓扑优化的框结构加筋设计方法-202310438500.2
  • 李杨;张俊;谢辉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2023-04-21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属于直升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拓扑优化的框结构加筋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气动外形确定框结构的初始模型,再确定设计区域和非设计区域,根据危险工况定义拓扑优化的载荷工况,进行初次拓扑优化;优化结果进行重构,将拓扑优化的结构重构为可机加的结构形式;再次确定设计区域和非设计区域,然后将步骤四的重构结果进行第二次拓扑优化;对第二次拓扑优化结果进行重构,得到可机加的结构形式,最终确定框结构的形式。本发明相较于传统通过逆向设计得到的框结构,对设计人员要求所需经验更低,可大幅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二次拓扑优化得到的模型在机加制造上有更高的可行性,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 一种乘用车3D打印转向节结构正向设计方法-202310748148.2
  • 李继川;马明辉;许晓珊;张佳芃;余景龙;孟夏蕾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6-25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3D打印转向节结构正向设计方法,属于乘用车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初始几何模型设计;仿真建模;网格划分;结构材料及截面属性设定;约束、载荷及输出设定;优化参数设定;拓扑优化计算及结构导出;拓扑结构重构;重构结构性能校核;二次拓扑。本发明通过结构拓扑优化、模型重构、性能校核及二次拓扑优化正向设计转向节结构。打破传统工艺限制,充分发挥拓扑优化技术在结构轻量化中的作用,缩短开发周期40%,同时在现有轻量化水平上减重至少30%。
  • 一种无人车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202310889627.6
  • 刘国良;朱刘娟;李鹏刚;田国会 - 山东大学
  • 2023-07-19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车碰撞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将目标车辆与障碍物建模为凸多边形,确定两个凸多边形的几何中心连线;根据几何中心连线长度,确定两个凸多边形在几何中心连线方向上的最大相对距离在各对称轴上的投影长度;以最大投影长度所在的对称轴为投影轴,判断两个凸多边形在投影轴上的投影是否相交,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目标车辆与障碍物是否发生碰撞。有效减少点线的投影次数,提高检测效率。
  • 车辆驾驶的仿真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202211522101.6
  • 杜海宁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2022-11-30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的仿真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车辆驾驶仿真系统中显示第一仿真车道和第二仿真车道,在车辆驾驶仿真系统运行至事故发生时刻,且第一仿真车道未存在第一仿真车辆的情况下,在事故发生位置显示第一事故车辆和第二事故车辆,在车辆驾驶仿真系统运行至第一结束时刻,控制第一事故车辆和第二事故车辆分别从第一仿真车道行驶到第二仿真车道,在车辆驾驶仿真系统运行至第二结束时刻,控制第一事故车辆和第二事故车辆分别从第二仿真车道行驶到第三仿真车道。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交通领域、自动驾驶领域等。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匹配程度低,仿真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 基于UE引擎的APA系统仿真测试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202310717057.2
  • 李森林;周宗强 - 武汉光庭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6-15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E引擎的APA系统仿真测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测APA系统、测试车辆及测试传感器;根据所述APA系统的测试环境需求,调用UE仿真软件构建泊车环境模型;根据所述测试车辆,调用Simulink仿真软件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所述测试传感器,调用Simulink仿真软件构建传感器模型;根据所述泊车环境模型、所述车辆动力学模型及所述传感器模型,调用Simulink仿真软件对所述待测APA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因此可基于UE的仿真测试,提升视觉感知的输入逼真度,代替大量实车测试,使测试效率提高。
  • 一种轮胎滚动阻力系数预测方法-202310772808.0
  • 卢帅;许叔亮;姚冰 - 怡维怡橡胶研究院有限公司
  • 2023-06-28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属于轮胎滚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轮胎滚动阻力系数预测方法,根据轮胎尺寸参数计算得到不同规格轮胎的滚阻系数计算值,基于不同规格轮胎的滚阻系数计算值之间的比值等于不同规格轮胎的实际滚动阻力系数之间的比值,当已知任一规格的轮胎的实际滚动阻力系数时,即可通过比值得出其他规格的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本发明利用轮胎基本尺寸参数计算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并根据不同胶料和沟深进行修正,与实验方法相比,能够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可快速得到计算结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周期;与仿真方法相比,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掌握多年的仿真经验和力学知识也可计算得到滚阻系数结果,时间快,成本低,并且得到的结果依然有极高的准确率。
  • 一种MLFMA伴随求解的RCS表面敏感度计算方法-202311210988.X
  • 黄江涛;周琳;邓俊;赵轲;舒博文;张伟;高正红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 2023-09-20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外形隐身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MLFMA伴随求解的RCS表面敏感度计算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阻抗矩阵关于表面网格偏导数矩阵的多极子展开方法;近场阻抗关于表面网格的偏导数计算和索引存储方法;远相互作用中聚合因子、配置因子关和激励向量、雷达散射截面它们关于表面网格偏导数的计算方法和索引存储方法;远相互作用求解中阻抗偏导数矩阵与表面电流、伴随变量的矩阵‑向量相乘的计算方法;本发明克服了经典基于伴随方法的设计变量梯度求解需反复填充阻抗矩阵的问题和基于矩量法的表面敏感度计算方法不适用于电大、超电大外形低雷达散射截面优化设计问题,实现电大、超电大外形表面灵敏度的高效、高精度求解。
  • 一种基于XML的船体结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202310929070.4
  • 李樊;苏春雷;韩雪松;桂宏伟;吴柳;蒋喆 - 中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2023-07-26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XML的船体结构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模型的焊接计划和装配计划;基于预设的SPD三维软件,根据所述焊接计划和装配计划,确定中组立模型的焊缝数据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焊接计划和装配计划,确定中组立模型的焊接基面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焊接基面数据信息,对所述焊缝数据信息进行分解,并生成对应的模型XML文件;基于所述模型XML文件中模型零部件对应的数据,构建实体模型。本发明通过将基于SPD软件生成的中组立三维模型转换成XML文件,并基于XML文件生成实体模型,准确的表达了模型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以使中组立机器人能够直接应用基于XML文件生成的实体模型,提高了中组立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 一种航天器可重构性的表征、判定和量化方法-202310761247.4
  • 王大轶;屠园园;张香燕;符方舟;张昊鹏;杨泽龙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2023-06-26 - 2023-10-27 - G06F30/15
  • 一种航天器可重构性的表征、判定和量化方法,首先,对航天器故障模式集和资源配置包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系统状态方程;然后,对重构目标进行了逐层分解,给出了统一框架下重构目标的数学表达;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资源配置到重构目标的映射关系,得到了反映该映射关系的可重构性矩阵,实现了系统重构能力的数学表征;基于可重构性矩阵的行列式分析,确定了资源配置到重构目标映射关系的连通性,实现了系统重构能力的准确判定;基于可重构性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分析,衡量了将资源配置映射到重构目标的难易程度,进而建立了可重构度指标体系,实现了系统重构能力的完备量化,为空间飞行器实现自主重构提供定量依据。
  • 驻车机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202310864434.5
  • 张天珍;马小英;熊驰;何健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7-13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驻车机构可靠性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汽车检测技术领域。驻车机构可靠性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驻车机构的有限元模型;获取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基于目标车辆的属性参数,确定驻车机构的冲击载荷;将冲击载荷加载至有限元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驻车棘爪的应力和驻车齿轮的应力;根据驻车棘爪的应力和驻车齿轮的应力,确定目标车辆的驻车机构的可靠性评估结果。对应每个车辆实际的属性参选,确定驻车机构的冲击载荷,能够准确得到驻车机构实际受到冲击,进而能够准确分析驻车机构受到冲击时的可靠性。对驻车棘爪和驻车齿轮应力进行应力分析,能够更准确分析驻车机构的可靠性。
  • 一种船舶居住舱室布置方案自动生成方法-202211364051.3
  • 孙文林;瞿荣泽;莫中华;张清;邹玉龙 -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1-02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居住舱室布置方案自动生成方法,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绘制单个样本家具简化后的外轮廓平面图,根据所述外轮廓平面图提取外轮廓数据;获取并根据所述边界、活动空间、开启空间、特殊布置要求、布置优先级和家具朝向信息得到样本家具的模型数据;将所有样本家具的模型数据汇总到模型数据库中;录入样本家具的不同布置形式至布置方案集;采用优化算法从布置方案集中为目标家具选取目标布置方案。本发明将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船舶舱室布置,实现了船舶居住舱室布置方案的自动生成。
  • 一种计及涌浪的波浪谱参数设计方法-202310790840.1
  • 李鹏;胡玉龙;徐静;黄卫刚;李勇刚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2023-06-29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涌浪的波浪谱参数设计方法,S1基于第三代海浪演化模型,构建某海域的双重嵌套模型,并加载水深、岸线数据;S2以季风风场数据和台风风场数据分别驱动波浪演化模型进行海面波浪模拟计算,获取五年内该海域的波浪信息;S3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利用P‑M谱、ISSC谱、ITTC谱、Jonswap谱、Wallops谱、Ochi‑Hubble谱分别对波浪谱进行拟合,筛选出拟合最优谱;S4针对拟合最优谱表达形式,根据该海域五年的季风浪和台风浪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拟合波浪谱的统计结果,按照出现概率,分析提出不同海况等级下波浪谱的推荐值,以及不同风浪成分K风浪与涌浪成分K涌浪占比对应的波浪谱参数取值范围。本发明可为舰船在浪涌中航行时的运动预报提供真实的波浪环境输入条件。
  • 一种提升边条翼布局飞机大迎角俯仰力矩特性的设计方法-202310826823.9
  • 冯文梁;张斌;姚皆可;赵艳平;陈斌;余涵敏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2023-07-06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升边条翼布局飞机大迎角俯仰力矩特性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机翼设计参数,以确定机翼平面形状;其中,机翼设计参数包括机翼面积Sw、机翼根弦长Cr、机翼梢弦长Ct、机翼半展长bw以及机翼前缘后掠角Λw;根据机翼根弦长Cr进行参数优化,以获得机翼与尾翼水平距离d;根据机翼半展长bw进行参数优化,以获得尾翼半展长bt;根据机翼前缘后掠角Λw进行参数优化,以获得尾翼前缘后掠角Λt;根据机翼面积Sw,确定尾翼面积St;根据尾翼面积St和所述尾翼半展长bt,确定尾翼根弦长Cr1;根据尾翼根弦长Cr1,确定尾翼梢弦长Ct1,本申请具有提升飞机可用迎角和可用升力系数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纵向静稳定性的优点。
  • 一种汽车门外护板及其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202310959865.X
  • 吴跃强;李仁勇;苏童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7-28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门外护板及其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设计方法的步骤为:门外护板A面数据进行SE分析,判断A面的R角、前门外护板A面到车轮轮眉和后门外护板A面的最小距离、后门外护板A面到前门外护板A面的最小距离和拔模角是否均满足设定要求;建立汽车门外护板3D模型并分析,判断门外护板的壁厚和分型线是否满足要求;选取门外护板材料,并判断门外护板上的加强筋、Doghouse和凸台的壁厚,以及加强筋的脱模角度是否满足设定要求;计算门外护板的总变形量,并判断最小间隙是否满足设定要求;进行样件制作,判断产品是否满足设定要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门外护板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门外护板的A面存在凹凸不平、光影不顺的问题。
  • 一种面向船舶核动力热力系统的水质处理模块仿真方法-202311049479.3
  • 孙觊琳;王思维;成守宇;薛若军;彭敏俊;夏庚磊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23-08-21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船舶核动力热力系统的水质处理模块仿真方法,包括:构建船舶核动力热力系统管网模型;获取船舶核动力热力系统管网模型的拓扑关系图,基于拓扑关系图,划设水质处理模块节点与流线,并建立水质处理模块拓扑关系模型;基于所述水质处理模块节点、流线和所述拓扑关系模型,计算所述水质处理模块节点的溶解盐进行浓度平衡,获取所述水质处理模块节点电导率;建立离子去除效率模型并反馈浓度平衡计算环节,模拟水流经过所述水质处理模块的阻力并将所述阻力反馈至所述船舶核动力热力系统管网模型;建立长期运行模型,结合所述离子去除效率模型和所述阻力,对阻力、水质处理能力进行模拟计算;完成水质处理模块仿真。
  • 一种基于动态纵横比的LEO航天器大气阻力算法-202311161850.5
  • 唐小伟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2023-09-11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纵横比的LEO航天器大气阻力算法,涉及航天器试验领域,包括:航天器动态纵横比的概念构建和阐释;构建球头尾圆柱系列构型标定大气阻力和纵横比的关联关系;应用航天器数模表面网格‑投影截面投射技术计算任意姿态下航天器的动态纵横比;应用关联关系计算复杂外形航天器任意姿态下的大气阻力。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动态纵横比的LEO航天器大气阻力算法,其引入的航天器动态纵横比的概念,是利用现代航天工程中的航天器构型数模采用完全的数字化方法,故其在对大气阻力进行计算时,更加快速、高效且精准。
  • 船舶动力系统的多尺度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202110887548.2
  • 肖颀;柯志武;庞杰;李勇;王俊荣;苟金澜;魏志国;李少丹;郑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2021-08-03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动力系统的多尺度模型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船舶动力系统的多尺度模型构建方法包括:将船舶动力系统划分为多个层级,并基于多个层级,构建耦合仿真框架;其中,耦合仿真框架包括:船舶动力系统的一维仿真模型与三维仿真降阶模型之间的传递关系;获取船舶动力系统对应局部或设备的三维仿真数据库,并基于耦合仿真框架以及三维仿真数据库,得到目标参数的数据矩阵;提取数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基于特征向量构建目标参数的本征正交分解基向量,并确定基系数,得到三维仿真降阶模型;基于耦合仿真框架,得到一维仿真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提高仿真模型的计算效率,准确反映船舶动力系统的真实运行特性。
  • 一种高速水面航行器的板体结构及设计方法-202310109478.7
  • 黄仁芳;王一伟;黄剑霖;支玉昌;陈永刚;黄晨光;杜特专;王静竹;岳杰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2023-02-14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水面航行器的板体结构及设计方法,板体结构为流线型结构,板体中部为水平段,板体前端向上翘起,板体后端向上微翘起,其翘起幅度小于板体前端的翘起幅度;在板体结构的宽度方向上,板体前端和板体后端采用收缩状态的流线型,板体前端至板体中部沿板体长度方向逐渐变宽,中部至板体后端沿板体长度方向逐渐变窄。本发明还提供了板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板体结构的设计变量和优化目标建立基于交叉验证的替代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缩短研发周期。本发明的板体结构可以降低水面航行器的水动力阻力,载人的同时提高航行速度,还能够提高水面航行器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面航行器无法兼顾载人和高速航行需求的问题。
  •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设计的控制框架-202310919457.1
  • 樊江;鄂宇洋;郭佳炜;丁曦;曹茂国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2023-07-26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电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设计的控制框架,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控制框架和发动机总体设计控制框架,总体结构设计控制框架是根据发动机总体结构特点,建立的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控制框架层,控制框架层中本层的控制框架由几何要素及其对应的控制参数构成,控制框架层中的下层控制框架依赖上层控制框架,同层间的控制框架不具有依赖关系,控制框架层之间的依赖关系包括参数相关关系、几何相关关系和约束相关关系,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发动机总体结构控制框架易于把握设计重点,解耦众多的设计变量间的复杂依赖关系,降低设计难度,实现发动机总体结构的自上而下设计。
  • 车辆滑行能量回收的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201911318598.8
  • 阳向兰;崔歆炜;吕登科;王荫;吴孝勤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2019-12-19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滑行能量回收的触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当检测到车辆进入滑行状态时,确定车辆的当前时刻的滑行速度;获取车辆在历史时刻的滑行速度;根据当前时刻的滑行速度、历史时刻的滑行速度和滑行速度预测模型确定待预估时刻的滑行速度;基于当前时刻的滑行速度和待预估时刻的滑行速度确定轮边需求制动扭矩;根据车辆属性信息和轮边需求制动扭矩确定电机端需求制动扭矩;将电机端需求制动扭矩发送至电机,触发电机进行滑行能量回收。如此,可以适量的进行滑行能量回收,既不会因为滑行能量回收过大影响驾驶感受,也不会因为滑行能量回收过小导致能量回收效率较低。
  • 基于驱动系统机电耦合的机车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及装置-202010148086.8
  • 陈再刚;周子伟;刘禹清;王开云 - 西南交通大学
  • 2020-03-05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发明涉及机车动力学分析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驱动系统机电耦合的机车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及装置,该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机转矩计算:根据操纵级位和运行速度计算机车所需牵引力,并根据所述所需牵引力得到电机转矩;输出电机转矩:根据所述电机转矩计算步骤中得到的电机转矩值,得到电机所需的电流,电机控制系统输出所需的电流给电机,使得所述电机能够输出分析所需的电机转矩给机车机械系统模型;转子转速反馈:将所述机车机械系统模型反馈的电机转子转速输入给所述电机。该仿真分析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的仿真分析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实现了机车驱动系统的机电耦合。
  • 一种飞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方法-201910968399.5
  • 包贵浩;黄凌龙;郑秀华;蔡志勇;张宏志 - 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 2019-10-12 - 2023-10-27 - G06F30/15
  • 本申请提供一种飞机电磁环境效应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导入飞机CAD模型,并对所述飞机CAD模型进行修模和多尺度剖分形成飞机网格模型;利用飞机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库,设置飞机材料电磁参数;结合材料电磁参数对所述飞机网格模型进行区域分解数值仿真建模,得到飞机电磁模型;结合预先设置的电磁激励源,对所述飞机电磁模型在矩量法MoM基础上采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ACI或者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LFMA,计算飞机内部区域的电磁场场强值。设置线缆束路径及电气特征信息,利用飞机线束建模模型库在所述飞机电磁模型内部建立线束电磁模型;结合所述电磁场场强值,对所述线束电磁模型采用高频场线耦合分析算法,计算飞机线缆束上的感应电流值。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