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硅转接板的全硅三维封装结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1745006.7 申请日: 2017-12-14
公开(公告)号: CN207671684U 公开(公告)日: 2018-07-31
发明(设计)人: 马盛林;罗荣峰;吴天准;赵赛赛;杨汉高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B81B7/00 分类号: B81B7/00;B81B7/02
代理公司: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张德斌;姚亮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硅转接板的全硅三维封装结构,其包括硅封装基板、硅封帽及若干微电子芯片;所述硅封装基板设置有若干个自由柱,自由柱顶端通过周围空隙与基板分离,自由柱底端通过绝缘材料与硅封装基板实现固定与绝缘,所述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及下端面分别覆盖绝缘层,自由柱顶部自由端的表面和底部固定端的表面均存在由金属层与硅基底构成的欧姆接触;所述硅封帽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壳体,该壳体底端面设置有凹坑;该硅封帽通过金属键合或有机物粘结层叠于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或下端面;所述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硅封帽壳体凹坑内至少包含一颗微电子芯片,所述微电子芯片以倒装或正装形式安置在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
搜索关键词: 硅封装 基板 上端面 封帽 微电子芯片 自由 三维封装结构 下端面 转接板 全硅 本实用新型 覆盖绝缘层 壳体底端面 基板分离 基板设置 金属键合 绝缘材料 壳体凹坑 欧姆接触 金属层 有机物 柱底端 柱顶部 柱顶端 凹坑 倒装 硅基 绝缘 壳体 粘结 正装 安置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硅转接板的全硅三维封装结构,其包括硅封装基板(100)、硅封帽(306)及若干微电子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封装基板(100)设置有若干个自由柱(101),自由柱(101)顶端通过周围空隙与硅封装基板(100)分离,自由柱(101)底端通过绝缘材料与硅封装基板(100)实现固定与绝缘,所述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106)及下端面(108)分别覆盖绝缘层(103),自由柱顶部自由端的表面(105)和底部固定端的表面(107)均存在由金属层与硅基底构成的欧姆接触;所述硅封帽(306)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壳体,该壳体底端面设置有凹坑;该硅封帽(306)通过金属键合或有机物粘结层叠于硅封装基板的上端面(106)或下端面(108);所述硅封装基板(100)的上端面、硅封帽(306)壳体凹坑内至少包含一颗微电子芯片,所述微电子芯片以倒装或正装形式安置在硅封装基板(100)的上端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2174500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MEMS结构及其制造方法-201910771099.8
  • 刘端 - 安徽奥飞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8-20 - 2019-11-05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EMS结构,包括:衬底,具有空腔;压电复合振动层,形成在所述空腔的正上方,其中,所述压电复合振动层包括:第一重掺杂氧化锌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上方;第一压电层,形成在所述第一重掺杂氧化锌层上方;第一电极层,形成在所述第一压电层上方。本发明基于同质结原理的制造MEMS结构的方法,可以减少晶体缺陷、获得高质量的压电晶体,明显提高压电性能、提升器件灵敏度,同时降低了工艺难度。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EMS结构的制造方法。
  • 一种光电隔离通用片式CAN总线微系统封装结构-201910760760.5
  • 高煜寒;傅礼鹏;杜浩铭;刘林涛;龚巧 -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 2019-08-16 - 2019-10-29 - B81B7/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隔离通用片式CAN总线微系统封装结构,属于微电子领域。该结构包括一体化管壳、CAN总线收发器、光电耦合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SRAM和EEPROM;一体化管壳用于封装连接其余模块;所述CAN总线收发器提供信号的差分发送和接收能力;光电耦合模块介于CAN总线收发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之间,用于隔离信号;数字信号处理器为系统提供控制、处理和部分接口;SRAM通过接口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相连,提供高速数据缓存;EEPROM通过接口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相连,用于存储设置数据。本发明通用性强、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外设接口丰富,可广泛应用于替换现有设备中的CAN总线控制系统。
  • 一种薄型芯片真空封装结构-201822178681.7
  • 韩磊;赵照 - 合肥芯福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
  • 2018-12-25 - 2019-10-25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芯片真空封装结构,包括衬底、盖板、围堰和吸气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盖板和围堰通过键合组成真空密封腔体,所述衬底上设置芯片传感区和第一金属焊盘,所述芯片传感区和吸气剂置于真空密封腔体内,所述第一金属焊盘设置在真空密封腔体外围。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金属焊盘设置在密封腔体外围的衬底上,只需对芯片传感区进行真空密封,减小了真空封装的内部空间和封装结构的体积,降低了封装成本,满足便携式电子产品对芯片封装结构小型化的要求。
  • 芯片的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201920038059.8
  • 孙宁杨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2019-01-09 - 2019-10-22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基板、具有开口端的壳体;所述基板、壳体围成了具有内腔的外部封装,还包括设置在外部封装内腔中的芯片;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一圈环形槽;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通过导电部固定在环形槽中;所述环形槽与壳体内壁相对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径向向外延伸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配合在一起的凸缘。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当壳体的开口端伸入到环形槽中后,凸缘可以与壳体的内壁接触配合在一起,从而阻挡液态的导电部沿着侧壁部的内壁往上攀爬,避免了液态的导电部进入到外部封装的内腔中,保证了芯片的性能。
  • 集成CMOS加MEMS热膜结构微加热器及电子鼻阵列-201822249068.X
  • 李晓波;蒋一博 - 杭州北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2018-12-29 - 2019-10-18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CMOS加MEMS热膜结构微加热器及电子鼻阵列,所述集成CMOS加MEMS热膜结构微加热器包括:在CMOS结构表面形成的绝热层;在绝热层表面形成的绝缘层Ⅰ;在绝热层及绝缘层Ⅰ上干法刻蚀出用于与电极柱子连接的pad的开口;在绝缘层Ⅰ表面形成的电极柱子;在电极柱子之间形成空腔及悬空加热结构;加热结构由空腔往上依次为支撑层,绝缘层,台阶结构层,加热层及钝化层;绝缘层覆盖在支撑层上;台阶结构层位于所述绝缘层上;加热层覆盖在含所述支撑层,绝缘层、台阶结构层的复合结构上、并覆盖电极柱子的上表面;钝化层覆盖所述加热层;所述绝热层的CMOS/ASIC电路与电极柱子连接;绝缘层Ⅰ、电极柱子、支撑层共同形成悬空加热器结构的空腔。
  • 用于MEMS传感器器件的晶片级封装及对应制造工艺-201910613944.9
  • C·卡奇雅;D·O·韦拉;D·阿吉厄斯;M·斯皮特里 - 意法半导体(马耳他)有限公司
  • 2015-09-25 - 2019-10-15 - B81B7/00
  •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MEMS传感器器件的晶片级封装及对应制造工艺。一种MEMS器件,具有晶片级封装,包括:第一裸片和第二裸片的堆叠,限定了在封装内部的至少第一内表面并且承载了至少一电接触焊盘,以及在封装外部并且限定了封装的第一外侧面的至少第一外表面;以及模塑聚合物,至少部分地涂覆了第一裸片和第二裸片的堆叠并且具有限定了与第一外侧面相对的、封装的第二外侧面的正表面。MEMS器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垂直连接结构,在第一内表面处从接触焊盘朝向模塑化合物的正表面延伸;以及至少一外连接元件,电耦合至垂直连接结构并在封装的第二外面处暴露至封装的外侧。
  • 半导体装置封装及制造其的方法-201810444637.8
  • 张永兴;陈俊雄;陈永琦 -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18-05-10 - 2019-10-01 - B81B7/00
  • 一种半导体装置封装,其包含:载体;第一半导体装置,其安置于所述载体上;第二半导体装置,其安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装置上;导线,其将所述第一半导体装置电连接到所述载体;和包封物,其包封所述第一半导体装置、所述第二半导体装置和所述导线。所述第二半导体装置限定空穴。所述包封物暴露所述空穴。所述导线的顶点比所述第二半导体装置的表面低第一距离(s)。所述导线的所述顶点与所述包封物的第一表面间隔第二距离(t)。所述包封物的第一表面比所述第二半导体装置的表面低第三距离(D)。所述第三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值。
  • 一种高深宽比微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201910613303.3
  • 王俊;汪炜;刘善敏;武晓光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9-07-09 - 2019-10-01 - B81B7/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高深宽比微纳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衬底,在衬底表面进行沟槽刻蚀,可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结合湿法刻蚀技术或者直接采用聚焦离子束技术在衬底表面进行沟槽刻蚀;步骤S2:对刻蚀好的沟槽进行等大小切割,保证切割不破坏已刻蚀的槽;步骤S3:将切割好的单块衬底(分体式结构)进行结合,形成具有高深宽比的一体化结构。本发明专利基于电子束光刻技术或者聚焦离子束技术直接沿着衬底表面“直写”刻蚀,有效解决垂直于玻璃表面加工孔结构产生倒锥的问题,形成的沟槽通道侧壁形貌一致,图形边缘毛刺小。同时,在衬底表面直接进行相应结构的刻蚀,可以获得纳米级尺寸结构,进一步增大结构的深宽比。
  • 包括双密封环的晶片级MEMS封装件-201680030840.X
  • 彪·Q·迪普;亚当·M·肯内迪;托马斯·艾伦·科齐安;马克·兰布 - 雷神公司
  • 2016-04-20 - 2019-10-01 - B81B7/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件,其包括在用以限定长度的第一对外边缘与用以限定宽度的第二对外边缘之间延伸的基底。基底上设置有密封环组件并且该密封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环产生与至少一个MEMS器件相邻的第一边界点以及与所述外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外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界点。该封装件还包括位于密封环组件上的窗盖件,以限定包含至少一个MEMS器件的密封间隙。密封环组件在第二边界点处将窗盖件锚固至基底,使得窗盖件向密封间隙中的偏转减小。
  • 基于汽液多相流体交错分割的微通道沸腾传热系统及方法-201910432640.2
  • 张伟;于俊杰;郭明宇;刘广林;徐进良 - 华北电力大学
  • 2019-05-23 - 2019-09-27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属于微蒸发器领域的强化传热系统及方法,由上层盖板、周期性交错型微通道阵列板以及模拟热源组成。液态工质进入交错型微通道阵列受热发生气液相变,汽液两相工质在交错型微通道阵列内发生周期性分割,同时实现五类强化传热模式:(1)气相分割增加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潜热交换;(2)过热液体能量从更多气液界面进行释放,减小了界面膨胀速率,从根本上抑制界面快速膨胀导致的流动及热不稳定性;(3)气泡分割延缓了大面积蒸汽膜覆盖加热面导致传热恶化;(4)增加了气泡尾部扰流区域,增强对流换热;(5)液相的周期性分割使近壁区热边界层发生周期性脱离和再发展,显著近壁区换热热阻,提高对流换热。
  • 集成微流道散热结构、制备方法及晶圆级封装结构-201910558134.8
  • 王志海;盛文军;周金文;邵世东;毛亮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2019-06-26 - 2019-09-20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集成微流道散热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空腔内设有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一级翅片,所述一级翅片的两侧以及壳体的内侧设有二级翅片,二级翅片为多个片状散热片间隔设置,壳体的顶面设有冷却介质进入的进液孔和冷却介质流出的出液口。还公开了集成微流道散热结构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集成微流道散热结构的晶圆级的封装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具有两级换热翅片,换热面积是与芯片接触面积的数十倍;且散热结构都是硅材料,采用硅硅键合连接,由于制冷工质与热源之间只有数百微米的硅材料,能够将制冷工质与热源之间的热阻减小到极限,从而解决大功率芯片的散热问题,并且不存在异质材料的热失配。
  • MEMS压力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201910570913.X
  • 陈创录;李志强;张劭龙;张以涛;侯喆;张海英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2019-06-27 - 2019-09-20 - B81B7/00
  • 一种MEMS压力传感器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该封装结构包括柔性电路板;MEMS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柔性电路板的一表面,并与柔性电路板电气连接,其包含压力敏感结构;刚性外壳,形成一开放式容腔,开放式容腔内容置有MEMS压力传感器;以及封装填充剂,填充于开放式容腔,并覆盖于MEMS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敏感结构及裸露的金线上,且在开放式容腔外形成一凸起部;其中,封装填充剂能将脉搏压力传导至MEMS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敏感结构,使MEMS压力传感器能够采集脉搏压力信号。本发明通过在MEMS传感器周围固定刚性外壳,保护其与基板的电气连接,用封装填充剂作为压力传导的介质,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 一种植入式器件-201920044588.9
  • 杨兴;姚嘉林;陈钰瑄;高博航;王曦梓 - 清华大学
  • 2019-01-11 - 2019-09-20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器件。所述植入式器件包括器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器件本体外围的封装结构,其中,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包覆在所述器件本体上的第一保护层和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外围的第二保护层,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中的一者为致密的纳米级防止液体影响的涂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中的另一者为微米级防止液体影响的涂层。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器件及其封装方法结合了微米和纳米两种涂层的优点,具有封装尺寸轻薄、防液体侵入效果好、对器件本体影响小等优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器件的精度,可满足器件长期植入并正常工作的要求。
  • 包括双密封环的晶片级MEMS封装件-201910535442.9
  • 彪·Q·迪普;亚当·M·肯内迪;托马斯·艾伦·科齐安;马克·兰布 - 雷神公司
  • 2016-04-20 - 2019-09-17 - B81B7/00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机电系统(MEMS)封装件,其包括在用以限定长度的第一对外边缘与用以限定宽度的第二对外边缘之间延伸的基底。基底上设置有密封环组件并且该密封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环,所述至少一个密封环产生与至少一个MEMS器件相邻的第一边界点以及与所述外边缘中的至少一个外边缘相邻的第二边界点。该封装件还包括位于密封环组件上的窗盖件,以限定包含至少一个MEMS器件的密封间隙。密封环组件在第二边界点处将窗盖件锚固至基底,使得窗盖件向密封间隙中的偏转减小。
  • 传感器及其封装组件-201821962250.3
  • 张耿嘉;庄鑫毅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2018-11-26 - 2019-09-17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传感器的封装组件,其包括:重布线层,其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的第一通孔;第一管芯,其电连接至所述重布线层的所述第一面;传感元件,其电连接至所述重布线层的所述第一面;盖体,其位于所述重布线层与所述传感元件之间,所述盖体具有贯穿所述盖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模塑料,其包括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模塑料在所述重布线层的所述第一面侧包封所述第一管芯和传感元件;所述模塑料的所述第四面与所述重布线层的所述第一面结合。该传感器的封装组件允许更多的元器件封装在一起,提供更好的结构支撑和热分布,降低了封装组件的体积和成本。
  • 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201822101244.5
  • 袁兆斌;齐利克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2018-12-13 - 2019-09-17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包括电路板、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围成封闭的内腔;还包括位于内腔中的芯片;在所述电路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外接的焊盘,所述焊盘上形成有呈突出状或者凹陷状的纹路。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通过在焊盘上设置纹路,在焊接的时候,锡膏可以填充到焊盘的纹路中,以增大焊盘与锡膏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焊接牢固度,保证焊盘可以稳固地焊接在主电路板上。
  • 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201822101281.6
  • 袁兆斌;王顺;衣明坤;庞胜利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2018-12-13 - 2019-09-17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包括基板、壳体;所述壳体固定在基板上并与基板围成封闭的内腔;还包括位于内腔中的芯片;所述壳体包括连接在一起且形状相匹配的内壳、外壳;所述内壳、外壳中的至少一个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壳、外壳均包括与基板相对的顶部,以及侧壁部;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顶部与内壳的至少部分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结构,采用双层壳结构,且在二者的顶部之间设置间隙,该间隙内的介质可以为空气,由此可隔断外壳与内壳顶部之间的热传导,保证了壳体的隔热效果,使得该封装结构可以应用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使用或者装配。
  • 用于通孔结构的系统、方法及设备-201910414865.5
  • 潘耀玲;赵李霞 - 追踪有限公司
  • 2012-10-17 - 2019-09-13 - B81B7/00
  • 本发明提供用于通孔结构的系统、方法及设备。在一个方面中,一种设备包含衬底及在所述衬底的表面上的第一机电系统装置。所述第一机电系统装置包含第一金属层及第二金属层。在所述衬底的所述表面上可包含第一通孔结构。所述第一通孔结构包含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机电系统装置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可为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的所述第一金属层相同的金属层。
  • 半导体封装装置-201810087489.9
  • 凯·史提芬·艾斯格 -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2018-01-30 - 2019-09-06 - B81B7/00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装置。所述半导体封装装置包含载体、第一微机电系统MEMS以及第一电子组件。所述载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MEMS安置于所述载体中。所述第一MEMS从所述载体的所述第一表面暴露且从所述载体的所述第二表面暴露。所述第一电子组件安置于所述载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且电连接到所述第一MEMS。
  • 一种基于可控纳米裂纹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201810133187.0
  • 游龙;罗强;郭喆;洪正敏 - 华中科技大学
  • 2018-02-07 - 2019-09-06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控纳米裂纹的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控制方法,其中,基于可控纳米裂纹的器件包括铁电材料、金属间合金薄膜和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第一金属电极、第二金属电极和第三金属电极,所述金属间合金薄膜位于铁电材料上方,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第二金属电极位于金属间合金薄膜的上方的两端,所述第三金属电极位于铁电材料的上方或者下方。本发明的基于可控纳米裂纹的器件在断开状态下不存在漏点的风险,同时具有非易失性、可重复性、低功耗以及抗疲劳性,此外还具有巨大的开关比以及良好的稳定性,作为存储器具备长期保存数据的能力。
  • 温度传感器、电极与温度敏感膜的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201910260361.2
  • 刘景全;尤敏敏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9-04-02 - 2019-08-20 - B81B7/00
  •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电极与温度敏感膜的连接结构及制备方法,所述结构包括绝缘基底、电极及温度敏感膜,所述绝缘基底上设置所述电极,在所述电极上设置所述温度敏感膜;在所述电极与所述温度敏感之间设置电极过渡层,所述电极过渡层为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为钼、铬、钛中任意一种。本发明电极测量敏感膜的值更符合敏感膜的性质,能够有效提高敏感膜有效电阻输出,减少测试误差,提高深低温温度传感器测试温度准确性。
  • 一种用于MEMS器件的封装应力隔离微结构-201910374176.6
  • 周斌;张嵘;邢博文;魏琦 - 清华大学
  • 2019-05-07 - 2019-08-20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MEMS器件的封装应力隔离微结构。所述封装应力隔离微结构包括上极板和下极板;由下至上,MEMS器件包括基底层、走线层和结构层;上极板采用与基底层相同的材料制成;下极板采用与封装MEMS器件的封装管壳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制成;上极板与下极板通过锚点柱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1)通过保证材料与MEMS器件基底一致的方式完全消除粘接面上热膨胀系数失配带来的热应力;(2)微结构采用刻蚀、键合等常规MEMS工艺,加工方式简单,可大批量生产;(3)可适用各种基底的MEMS器件,实用性强。
  • 一种基于扇出型封装结构的混合封装系统-201822050179.8
  • 徐健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2018-12-07 - 2019-08-20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扇出型封装结构的混合封装系统,包括:第一类芯片封装体,包括嵌入在第一绝缘树脂中的第一芯片,所述第一类芯片封装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芯片的正面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焊盘以及感应区,第一芯片的正面与第一表面基本齐平,所述第二表面具有设置在第一芯片的背面的重布线层和外接焊盘,所述重布线层通过从第一芯片的背面延伸到第一焊盘的导电通孔与所述第一焊盘中的一个或多个形成电连接,其中所述通孔内填充有导电金属;第二类芯片封装体,第一类芯片封装体层叠在所述第二类芯片封装体上,并且所述第二类芯片封装体通过金属焊料或凸起与所述外接焊盘形成电连接。
  • 一种散热封装结构-201822272009.4
  • 孙绪燕 -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2018-12-29 - 2019-08-20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封装结构,包括:芯片;集成无源器件;塑封层,所述塑封层包覆所述芯片和所述集成无源器件;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设置在所述塑封层的上部;第一重新布局布线层,所述第一重新布局布线层设置在所述塑封层的下部,且电连接所述芯片和所述集成无源器件;第二重新布局布线层,所述第二重新布局布线层电连接至所述第一重新布局布线层;以及外接焊球。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该种散热封装结构具有更小、更薄的体积;易于实现系统集成式封装;设计灵活;微流控直接集成于主芯片的位置附近,散热效果更好。
  • 芯片内置电路板、组合传感器及电子设备-201822059937.2
  • 王德信;邱文瑞;杨军伟;潘新超;端木鲁玉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2018-12-07 - 2019-08-16 - B81B7/00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芯片内置电路板、应用该芯片内置电路板的组合传感器及应用该组合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其中,芯片内置电路板包括基体电路板、第一ASIC芯片及第二ASIC芯片,所述第一ASIC芯片和所述第二ASIC芯片间隔地设于所述基体电路板中,所述基体电路板于所述第一ASIC芯片和所述第二ASIC芯片之间开设有抗干扰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旨在减弱芯片内置电路板中相邻两芯片之间的电磁干扰。
  • 一种MEMS红外传感器的封装结构-201910378410.2
  • 陶继方;吴国强 - 苏州新沃微电子有限公司
  • 2019-05-08 - 2019-08-09 - B81B7/0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EMS红外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包括:中间开有用于放置MEMS红外传感器芯片的放置槽,两侧开有竖直的两个硅通孔的底部晶圆;焊接在所述硅通孔两端的两个焊盘;分别连接所述MEMS红外传感器芯片两端和所述硅通孔顶端的焊盘的两根连接线;沉积在所述底部晶圆顶部边沿的焊料;通过焊料焊接在所述底部晶圆顶部,并与所述底部晶圆之间形成密封腔的上晶圆。本发明解决上述的封装成本高、效率慢以及扁平化封装的问题。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