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10046016.7 申请日: 2005-03-11
公开(公告)号: CN1657749A 公开(公告)日: 2005-08-24
发明(设计)人: 隆武强;冯立岩;冷先银;陈雷;付磊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F02B23/02 分类号: F02B23/02
代理公司: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花向阳
地址: 116024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其属于内燃机构造和燃烧领域。这种预混合燃烧系统,由于采用了较大的进气迟后角和较大的几何供油提前角,明显降低了压缩比、泵气损失和被压缩的气体温度,显著延长了滞燃期,可把着火点控制在压缩冲程上止点附近,加上火花塞的点燃,保证了柴油机在低压缩比条件下的可靠着火;再加上采用了高膨胀比,充分发挥了气缸内燃气的作功能力。这种预混合方式使燃烧更为充分、完善,燃料热能利用率高,缸内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降低,工作柔和,使用寿命延长,实现了柴油机燃烧高效清洁的目的。
搜索关键词: 柴油机 混合 燃烧 系统
【主权项】:
1、一种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它主要包括一个进、排气阀提前开启和滞后关闭的配气机构以及一个在压缩冲程上止点前把燃油喷入气缸内的燃油系统,进、排气阀可以采用凸轮驱动式配气机构,也可采用电磁阀直接驱动,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个火花塞点火系统,在气缸盖上设有一个火花塞(6),进气迟后角β至少为下止点后30度曲柄转角,供油泵的几何供油提前角θ至少比同类机型提前3度,膨胀比高于同类机型的压缩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051004601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一种弹坑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202222895245.8
  • 闫善恒;王晓艳;胡益聪;胡友瑞;吴颖;肖进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2022-11-01 - 2023-01-31 - F02B23/02
  • 一种弹坑式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包括设置于活塞本体顶面上的燃烧室凹坑、沿圆周方向设置于燃烧室凹坑中的喉口、设置于燃烧室凹坑正上方的进气道、设置于燃烧室凹坑上方的喷油器以及N个弹坑,燃烧室喉口结构区域布置弹坑,使油束落于弹坑中心呈花瓣式扩散,扩大了油束二次分布的范围,更易形成相对均质的混合气。弹坑能够有效降低过强涡流时上游油束的已燃气体混入下游油束的未燃混合气区域妨碍燃烧的风险。
  • 双卷流燃烧室的射流-压燃燃烧系统-202110876391.3
  • 李卫国;李智;程伟;张宏飞;范建权;王志;赵自庆;蔡开源;王巍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2021-07-29 - 2022-12-23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卷流燃烧室的射流‑压燃燃烧系统,包括缸盖、喷嘴、射流室、火花塞;缸盖上设有燃料供给通道;喷嘴设在缸盖侧壁;射流室安装在缸盖上且与气缸同轴;火花塞与射流室连通且位于射流室正上方;射流室设有多个射流孔;燃料供给通道一端连通喷嘴,另一端通过设在射流室上的一个或多个燃料进口连通射流室;缸盖连接缸套,缸套内设有活塞;活塞顶部设有凹环槽,活塞的中央被凹环槽切割形成锥形凸起,锥形凸起的中心正对射流室轴线。本发明降低了末端混合自燃诱发爆震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稳定性、抗爆性以及可靠性。
  • 多分区燃烧室的射流-压燃燃烧系统-202110876385.8
  • 王必璠;李智;张宏飞;程伟;安涛;王志;赵自庆;蔡开源;王巍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2021-07-29 - 2022-11-29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分区燃烧室的射流‑压燃燃烧系统,包括缸盖、喷嘴、射流室、火花塞;所述缸盖上设有燃料供给通道;所述喷嘴设在缸盖侧壁;射流室安装在缸盖上且与气缸同轴;火花塞与射流室连通且位于射流室正上方;所述射流室设有多个射流孔;所述燃料供给通道一端连通喷嘴,另一端通过设在射流室上的一个或多个燃料进口连通射流室;所述缸盖连接缸套,所述缸套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设有凹坑和凹环槽;所述凹坑的中心正对射流室轴线;所述凹环槽位于凹坑的外侧,且与凹坑同轴。本发明降低了末端混合气自燃诱发爆震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稳定性、抗爆性以及可靠性。
  • 燃烧室及具有其的发动机-202220598791.2
  • 李志杰;周鹏;田红霞;沈健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22-03-18 - 2022-08-02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室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燃烧室包括多个导流脊,各个导流脊均凸出于燃烧室的内壁设置,多个导流脊沿燃烧室的周向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沿燃烧室的周向间隔布置的流通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发动机缸内油束与混合气重叠所造成的燃料燃烧不完全,导致碳烟形成的问题。
  • 一种柴油机燃烧室、柴油机和汽车-202022985941.9
  • 李达;金华玉;包宁;胡芳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2020-12-08 - 2021-07-23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燃烧室、柴油机和汽车,其包括燃烧室凹坑,所述燃烧室凹坑沿活塞的周向凹设于活塞朝向气缸的一侧;分油环形凸台,沿所述燃烧室凹坑的周向设置,且位于所述燃烧室凹坑的顶端;导流环形凸台,沿所述分油环形凸台的周向设置,且位于所述分油环形凸台的外边缘;碳烟氧化环形腔,由所述分油环形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导流环形凸台的内侧周面围设形成,所述碳烟氧化环形腔与所述燃烧室凹坑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燃料在气缸壁面附近的分布,从而降低气缸壁面传热和由于壁面温度较低造成缸壁附近碳烟生成量多的现象,实现热效率提升和缸内碳烟排放量减少。
  • 一种基于深避阀坑的分层防爆燃燃烧室-202011529314.2
  • 张晓琴;刘玮;李晓娟;檀丽宏;李超凡;曹如楼;李云广;车凯凯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2020-12-22 - 2021-04-20 - F02B23/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避阀坑的分层防爆燃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燃烧室本体在凹坑内沿油束夹角方向设置燃烧分层结构,燃烧室本体的四周设有避阀坑,避阀坑朝向凹坑内倾斜一定的角度,形成倾斜面,避阀坑朝向凹坑方向的边缘处设有油束导流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分层防爆燃燃烧室,在不改变压缩比、燃烧室容积以及喷油器突出高度的前提下,不仅能将燃油与空气分层混合燃烧,且能防止燃油越过避阀坑流到配缸间隙,防止狭缝里爆燃;同时通过燃烧室凹坑的分层设计以及燃烧室出口的导流结构,充分利用缸内燃烧室的空气对油束的卷吸,实现油气混合的快速性和均匀性,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 内燃机-201910124066.4
  • 桥诘刚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9-02-19 - 2021-04-20 - F02B23/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压缩自点火式的内燃机中,能够促进燃料的预混合而抑制烟的产生的内燃机。内燃机具备:燃料喷射嘴,以使喷射燃料的喷孔从内燃机的气缸盖向燃烧室露出的方式设置;及中空的管道,入口及出口向燃烧室露出。管道设为使从燃料喷射嘴的喷孔喷射的燃料喷雾从入口向出口通过。并且,燃料喷射嘴及管道构成为使在主喷射之前进行的先导喷射中喷射的燃料喷雾的一部分直接附着于管道的内壁面。
  • 一种氨气耦合高活性燃料的燃烧室-202011459201.X
  • 王洋;周小虎;刘龙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20-12-11 - 2021-03-26 - F02B23/02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气耦合高活性燃料的燃烧室,包括气缸壁、气缸盖、活塞,气缸盖位于气缸壁上方,活塞安装在气缸壁里,气缸盖里设置第一发动机气门和第二发动机气门,燃烧室的中部的气缸壁开设三个小孔,小孔均安装双通路喷油器,双通路喷油器的喷口交错的分布氨气通路和高活性燃料通路。本发明在燃烧室中部区域的边壁加装三个双通路喷油器,有利于氨气与高活性的燃料混合,提高氨气的点火性能,促进其后续燃烧。三个双通路喷油器的均匀布置,使氨气和高活性燃料在缸内的混合更加均匀,保障了氨气的燃烧环境,使之燃烧的更加充分。集成到一个喷嘴的双通路喷油器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氨气燃料发动机的空间利用率。
  • 一种满足轻型国五排放的柴油机燃烧室-201921286989.1
  • 郭华锋;安娜;黄贤龙;金文辉;丁文敏;危亮;廖善彬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9-08-09 - 2020-04-07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轻型国五排放的柴油机燃烧室,包括燃烧室本体,所述燃烧室本体为呈“ω”型的凹坑,所述燃烧室本体包括两侧上端的唇口区、底槽、凸台,所述唇口区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底槽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底槽一端与所述唇口区的底端相连;所述凸台设置于所述燃烧室本体底部中心,所述凸台与所述底槽之间通过连接斜面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燃烧室本体为呈“ω”型可以合理组织缸内气流运动,优化缸内燃烧过程,从而控制排放物生成;通过唇口区呈圆弧形结构增加导热面积,降低在燃烧过程中该处的热负荷,增加可靠性。
  • 一种分卷流燃烧室-201610036999.4
  • 李向荣;周海琴;苏立旺;高浩卜;陈彦林;刘福水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6-01-20 - 2018-07-20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分卷流燃烧室,包括基础燃烧室和分卷室,所述基础燃烧室为侧卷流燃烧室,在侧卷流燃烧室的上部加工环形盘状结构,形成分卷室。该燃烧室工作时,喷孔喷出的油束与基础燃烧室和分卷室之间的连接部位对应,由此当喷油器喷嘴喷出燃油油束后,同时撞击尖端分流造型和分卷室,在尖端分流造型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的侧向卷流运动,在分卷室发生分流,使燃烧室远端的空气利用率提高,充分地利用燃烧室整个空间内的空气,能够有效改善发动机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
  • 一种直喷式柴油机碰撞喷雾扩散燃烧系统-201410823596.5
  • 魏胜利;刘鑫;冷先银;陈欢;纪坤鹏;王飞虎 - 江苏大学
  • 2014-12-26 - 2018-06-05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喷式柴油机碰撞喷雾扩散燃烧系统。该燃烧系统的燃烧室位于活塞的头部并中置,需配合多孔油嘴的喷油器联合使用。其结构为在燃烧室的中央底部设有凸台,燃烧室喉口周向均匀分布有碰撞导向块,导向块上设有碰撞引导斜面。工作过程中,喷油器直接把油束喷向碰撞导向块上,使一次油束沿着碰撞引导斜面展开,不会堆积在落点,喷雾扩散速度快,分布的空间范围大。又因为二次雾化,使得喷雾粒径变细,在挤流作用下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油气分布均匀度,实现改善燃烧、降低油耗和排放的目标。
  • 一种柴油机燃烧室-201720101344.0
  • 赵伟;胡芳;金华玉;陈长军;包宁;陈海娥;王宏;张楠;吴芳敏;侯福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1-25 - 2017-11-28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燃烧室,包括唇口区、与唇口区相接且向燃烧室内部延伸的燃油撞壁导流区以及与燃油撞壁导流区相接且向燃烧室内部凸起的凸台节流区;唇口区采用双唇口结构,能够更加合理利用燃烧室凹坑内外部空气,降低因高温区集中分布导致的NOx生成量;燃油撞壁导流区其具有较小的缩口直径和较大的凹坑直径以形成较明显的缩口特征,能够在抑制前期燃烧放热的同时加强凹坑内部油气混合,加快中期燃烧放热速率,从而保证整个燃烧的高效性;凸台节流区由中心凸台和节流脊组成,中心凸台的斜边与燃油撞壁导流区的凹坑底部过渡处倒角形成节流脊,能够抑制后期燃烧速度,降低燃烧后期NOx生成速率,同时减少燃烧室内的无效容积,提高压缩比。
  • 一种柴油机燃烧室-201710060550.6
  • 赵伟;胡芳;金华玉;陈长军;包宁;陈海娥;王宏;张楠;吴芳敏;侯福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2017-01-25 - 2017-05-31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燃烧室,包括唇口区、与唇口区相接且向燃烧室内部延伸的燃油撞壁导流区以及与燃油撞壁导流区相接且向燃烧室内部凸起的凸台节流区;唇口区采用双唇口结构,能够更加合理利用燃烧室凹坑内外部空气,降低因高温区集中分布导致的NOx生成量;燃油撞壁导流区其具有较小的缩口直径和较大的凹坑直径以形成较明显的缩口特征,能够在抑制前期燃烧放热的同时加强凹坑内部油气混合,加快中期燃烧放热速率,从而保证整个燃烧的高效性;凸台节流区由中心凸台和节流脊组成,中心凸台的斜边与燃油撞壁导流区的凹坑底部过渡处倒角形成节流脊,能够抑制后期燃烧速度,降低燃烧后期NOx生成速率,同时减少燃烧室内的无效容积,提高压缩比。
  • 内燃机-201380069615.3
  • 道川内亮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3-01-07 - 2017-05-31 - F02B23/02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内燃机(1)具备燃料喷射阀(6),所述燃料喷射阀(6)向生成有涡流的燃烧室喷射燃料。例如,喷孔(611A、611B)为多个喷孔(611)中相邻的两个喷孔、且为向区域(E1)与区域(E2)喷射燃料的两个喷孔。区域(E1)与区域(E2)分别构成了燃烧室(E)中燃料喷射时的涡流的角速度沿着方向(R)而依次为较慢的区域与较快的区域。喷孔(611A、611B)彼此之间的间隔(F1)被设定为与基准间隔(Fs)相比而较窄。
  • 二冲程燃气发动机-201380015045.X
  • 石田裕幸;柚木晃广;三柳晃洋;平冈直大;驹田耕之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2013-01-31 - 2016-11-16 - F02B23/02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促进燃料气体和空气的预混合化从而抑制NOx(氮氧化物)的产生的二冲程燃气发动机,该二冲程燃料发动机具备:气缸(2)及气缸盖(3);活塞(4),其在与气缸(2)的周壁(2a)和气缸盖(3)之间划分出燃烧室(c);燃料气体喷射机构(8),其向燃烧室(c)喷射燃料气体(8a、8b);点火机构(10),其对燃烧室内的燃料气体点火;扫气端口(6),其在活塞(2)位于下止点附近时向燃烧室(c)供给空气;燃料气体喷射时机控制机构(12),其构成为,在活塞(4)处于上升行程且活塞(4)位于上止点的10°~100°跟前时通过燃料气体喷射机构(8)喷射燃料气体(8b),并且在活塞(4)位于上止点附近时通过燃料气体喷射机构(8)喷射燃料气体(8a);点火时机控制机构(12),其在活塞(4)位于上止点附近时通过点火机构(10)对燃烧室(c)内的燃料气体点火。
  • 燃气发动机燃烧系统-201610445602.7
  • 王斌;李铁;葛琳琳;周昕毅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6-06-20 - 2016-10-12 - F02B23/02
  • 一种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技术领域的燃气发动机燃烧系统,包括气缸套、气缸盖、活塞、燃烧室、柴油喷油器,燃烧室采用了ω型设计方案,活塞入口较小、且盆底较深,活塞底面通过两段贝塞尔函数曲线予以包络。本发明可以有效减少发动机燃烧室的面容比,从而降低燃烧过程中的传热损失;可以有效降低未燃碳氢和一氧化碳排放,保持较低的氮氧化物和较高的热效率。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进气道喷射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缸内直喷微量柴油作为引燃燃料的发动机。
  • 内燃机-201380069738.7
  • 道川内亮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2013-01-07 - 2015-09-09 - F02B23/02
  • 一种内燃机(1),其具备燃料喷射阀(6),所述燃料喷射阀(6)向生成涡流的燃烧室(E)中喷射燃料。向燃烧室(E)中涡流进行旋转的同时朝向上方流动的区域(E8)喷射燃料的喷孔(611H)的喷射方向被设定为,与基准方向相比靠下侧的方向。关于喷孔(611C)、喷孔(611D)以及喷孔(611G)的喷射方向也为同样设定。向燃烧室(E)中涡流进行旋转的同时朝向下方流动的区域(E6)喷射燃料的喷孔(611E)的喷射方向被设定为,与基准方向相比靠下侧的方向。关于喷孔(611A)、喷孔(611B)以及喷孔(611F)的喷射方向也为同样设定。
  • 柴油发动机的侧壁环流燃烧室-201510021144.X
  • 彭晗;孙志强;秦高林;姚林晓;上官林建;吴金妹;金阳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2015-01-16 - 2015-06-24 - F02B23/02
  • 本发明主要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柴油发动机的侧壁环流燃烧室。所述的柴油发动机的侧壁环流燃烧室为开设在活塞顶部上的凹形深坑,凹形深坑关于活塞中轴线对称;凹形深坑包括环形部、柱状部;环形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关于活塞中轴线对称的半圆弧,半圆弧的圆心位于凹形深坑纵截面的侧边上,半圆弧的上部与活塞顶部端面纵截面形成的直线相切;柱状部为圆柱形,柱状部纵截面的侧边与半圆弧的下部连接,柱状部纵截面的侧边与环形部纵截面的半圆弧的圆心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布局合理,柴油喷入本发明时,油束喷到本发明侧壁的圆弧面上产生反弹,在本发明内产生环流,使得油气混合得更加均匀,有利于柴油的高效燃烧。
  • 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201410061414.5
  • 隆武强;何爽;田江平;田华;杜宝国;冯立岩;付垚;依平 - 大连理工大学
  • 2014-02-24 - 2014-06-04 - F02B23/02
  • 一种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其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这种燃烧室设有碰撞环带,碰撞环带将燃烧室分为内外两部分。碰撞环带的外面部分为燃烧室顶隙部,碰撞环带的里面部分为燃烧室中心部。喷油器喷出的雾状油束喷射到碰撞环带上,一部分油束被反弹进行二次雾化,一部分沿着喷雾碰撞环带分别流向燃烧室顶隙部和燃烧室中心部,实现油气更好的混合。这种燃烧室使燃油与空气的混合速率和空间区域大幅增加,在燃烧室内形成较稀薄的扩散燃烧,从而使碳烟和NOx排放同时降低,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提高经济性。在标定工况下,碰撞分流燃烧室与原机系统相比,经济性提高4%,碳烟排放下降50%,NOx排放下降8%。
  • 一种适用于低温预混合燃烧技术的燃烧室-201320130346.4
  • 缪雪龙;洪建海;郑金保;徐秀华;夏少华;居钰生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 2013-03-21 - 2013-08-21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适用于低温预混合燃烧技术的燃烧室,包括由汽缸盖、喷油嘴、汽缸垫、汽缸套和活塞所组成的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烧室的口径扩展至所述活塞的整个顶部,取消了顶隙容积;增加第一道活塞环上方所述活塞的直径,大幅减小活塞和气缸套之间的间隙;燃烧室表面光滑过渡且面容比较低。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适合缸内涡流和滚流运动,促进缸内油气混合,降低发动机的NOx和PM排放;大幅度降低了发动机的余隙容积,使发动机的HC排放降低;减小了散热损失,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可促进混合气有序燃烧,有效消除发动机的爆震。
  • 汽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201310117070.0
  • 朱晓义 - 朱晓义
  • 2013-04-07 - 2013-07-24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通过与叶轮同轴设置的转速更快的离心装置来产生更大的压力差推动力,同时改变传统动力装置把燃烧室设在气缸内的结构,更合理地将叶轮和燃烧室设于同一壳体内,使燃烧的燃料和流体随离心装置高速旋转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很长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油料得到充分的燃烧,然后把经过充分燃烧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流体输入气缸内推动活塞带动连杆曲轴转动;由于油料得到充分燃烧,同时又在叶轮与离心装置之间形成很大压力差,产生很大推动力作用下,共同使动力装置或汽车发动机的推动力大大提高的同时能耗减少,尾气中的碳和PM2.5的含量也大大减少。
  • 一种柴油发动机及其燃烧室-201220738656.X
  • 陈文淼;李志杰;张红刚;马宝东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12-12-28 - 2013-07-24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设于其底部的凹坑和设于所述凹坑上方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开设于燃烧室的内侧壁,且其第一底边与凹坑的第二顶边重合;环形凹槽的第一顶边相对于第一底边向远离燃烧室中轴线的方向外展,第一顶边与第一底边在平行中轴线方向的第一距离为燃烧室在该方向最大高度的30%~35%,环形凹槽的容积为燃烧室总容积的10%~15%。这样,使得燃烧室能够在物理结构上强制地将进入燃烧室内的燃油分成不同的环流路径,从而提高了燃油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降低了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燃烧室的柴油发动机。
  • 一种柴油发动机及其燃烧室-201210583264.5
  • 陈文淼;李志杰;张红刚;马宝东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2012-12-28 - 2013-04-17 - F02B23/02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室,该燃烧室包括设于其底部的凹坑和设于所述凹坑上方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开设于燃烧室的内侧壁,且其第一底边与凹坑的第二顶边重合;环形凹槽的第一顶边相对于第一底边向远离燃烧室中轴线的方向外展,第一顶边与第一底边在平行中轴线方向的第一距离为燃烧室在该方向最大高度的30%~35%,环形凹槽的容积为燃烧室总容积的10%~15%。这样,使得燃烧室能够在物理结构上强制地将进入燃烧室内的燃油分成不同的环流路径,从而提高了燃油与空气混合的均匀性,降低了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燃烧室的柴油发动机。
  • 带有镶块结构的柴油机涡流室-201120458408.5
  • 许福忠;贺兆欣;杜勇;姜明月;王致钊;张俊波 - 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 2011-11-17 - 2012-07-11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镶块结构的柴油机涡流室,其结构为:镶块镶嵌在气缸盖上的涡流室下方,镶块的上部设有涡流室凹坑,下部设有斜向主喷孔,主喷孔与活塞顶部的主燃烧室相通。主喷孔的横截面面积与活塞顶部面积之比为0.075~0.008,主喷孔两头半圆形圆心距L长度为16~16.2mm,主喷孔纵向的最大宽度W为7.4~7.6mm,主喷孔纵向圆弧段半径R1为15~18mm,主喷孔横向圆弧段半径R2为3.3~3.6mm。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涡流室轻型发动机,由于主喷孔横截面面积与活塞顶部面积之比较小,且主喷孔为长腰型使得涡流增强,空气利用率提高,排放污染物降低。
  • 可变燃烧室的内燃机装置-201110352677.8
  • 汪荣林 - 汪荣林
  • 2011-11-04 - 2012-03-28 - F02B23/02
  • 一种可变燃烧室的内燃机装置,包括内燃机的气缸盖、缸体、设置在气缸盖内并与缸体顶端连通的进气门和排气门、以及设置在缸体内的主活塞,气缸盖内的一侧设有一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与缸体顶部连通。空心圆柱体的空腔内设置有带方向柱的燃烧室活塞,燃烧室活塞的下端面上下滑动的空间为燃烧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气缸盖上的燃烧室中的废气,可以被燃烧室活塞在排气弹簧力的作用下在排气冲程排出缸外,且可以依据不同条件通过外控装置移动排气弹簧座,从而改变燃烧室大小。
  • 一种压燃式低辛烷值汽油发动机-201010227388.0
  • 周向进 - 周向进
  • 2010-07-07 - 2012-01-11 - F02B23/02
  • 本发明一种压燃式低辛烷值汽油发动机,采用低辛烷值汽油燃料和“压燃式”点火方式。它汽缸的压缩比可以达到10-22。它使用低辛烷值汽油,做功时所产生的汽缸压力超过普通汽油机使用高辛烷值汽油所能产生的汽缸压力。它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它的热工效率高于普通汽油机约30%,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却低于普通汽油机约45%。由于低辛烷值汽油的芳烃含量可以很低,而且不需要添加MTBE、MMT等抗爆剂,因此这种新型汽油发动机是一种清洁的、高效的、环境友好的内燃机。
  • 高效节能发动机-201020158549.0
  • 陈云桥 - 陈云桥
  • 2010-04-14 - 2010-11-17 - F02B23/02
  •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发动机,其结构为,气缸1和活塞2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两个支座3,合页连杆机构4通过轴5与支座3的连接端活动连接,合页连杆机构4是由多对合页连杆6、7构成;合页连杆6、7由L型支架8的凹形活动连接端9通过轴5连接构成,2个L型支架8的凹形活动连接端9向内。当高效节能发动机的活塞2带动两对合页连杆6向内收缩,当活塞2运动到上止点时,混合气体被压缩在上止点和合页连杆机构4之间的燃烧室内,使燃料爆炸时产生的能量作用在合页连杆机构4的合页连杆6的侧壁上,使合页连杆6在燃气作用下,推动活塞2向下止点运动,推动活塞连杆输出能量,能量利用率>70%。
  • 高效节能发动机及其应用-201010146377.X
  • 陈云桥 - 陈云桥
  • 2010-04-14 - 2010-07-28 - F02B23/02
  • 本发明一种高效节能发动机,其结构为,气缸1和活塞2的顶部分别固定有两个支座3,合页连杆机构4通过轴5与支座3的连接端活动连接,合页连杆机构4是由多对合页连杆6、7构成;合页连杆6、7由L型支架8的凹形活动连接端9通过轴5连接构成,2个L型支架8的凹形活动连接端9向内。当高效节能发动机的活塞2带动两对合页连杆6向内收缩,当活塞2运动到上止点时,混合气体被压缩在上止点和合页连杆机构4之间的燃烧室内,使燃料爆炸时产生的能量作用在合页连杆机构4的合页连杆6的侧壁上,使合页连杆6在燃气作用下,推动活塞2向下止点运动,推动活塞连杆输出能量,能量利用率>70%。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