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向碰撞预警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21062.3 | 申请日: | 2022-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0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邱太超;沈忱;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095 | 分类号: | B60W30/095;B60W30/09;B60W50/14;B60W50/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侧向 碰撞 预警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向碰撞预警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安装在车辆侧方的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实时获取位于车身侧方的移动目标物的移动状态信息;根据自车以及移动目标物的移动状态信息,判断自车与移动目标物是否存在碰撞风险;若存在碰撞风险,则提醒驾驶员进行规避,或根据驾驶员的规避行为及自车当前所处位置,辅助控制自车加速前进或、变道或让移动目标物让行。通过计算碰撞时间,主动让车辆驶离危险区域,降低碰撞风险、有效降低由于碰撞带来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助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向碰撞预警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逐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代步工具,人们的工作、生活、生产都有汽车的高度参与。而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汽车交通事故也越来越严重,汽车安全也成为人们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汽车开发的初期,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很多汽车设计开发时并没有考虑到汽车的安全性问题,以至于早些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很高;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保护意识提高,各个国家对汽车的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起来,各个国家的汽车安全法规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苛,从而推动了汽车生产商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度。
汽车的安全问题主要考虑的是汽车发生碰撞后对车辆、成员产生的伤害。汽车在各种交通状况下发生的碰撞事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形态: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翻滚等。之前无论是法规还是汽车生产商主要集中关注的是正面碰撞。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行业内对于侧面碰撞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步上升,从1990年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颁布以来,各国相继推出完善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欧洲1995年推出ECE R95,日本在侧面碰撞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相关法规于1998年被纳入日本保安基准。我国的侧面碰撞法规则是以ECE R95为蓝本,并参考了日本相关法规,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的。
由于我国在汽车碰撞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研究多集中于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车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前排成员的损伤特性方面,对于汽车在受到侧面碰撞的研究相对较少。侧面碰撞是指当两车发生碰撞时,碰撞位置在发动机舱、前门、后门或行李箱,以及两车碰撞角度为垂直角度时的交通事故。侧面碰撞事故是汽车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碰撞形式。因车辆侧面结构吸能空间较小,在碰撞事故中易对车内乘员产生较大的损伤。侧面碰撞是发生频率高、致死率和致伤率都较大的交通事故形式,统计数据显示,在汽车各类碰撞事故中侧面碰撞发生的几率约占27%,仅次于正面碰撞的59%。当考虑碰撞造成的乘员伤害及财产损失时,侧面碰撞也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仅居正面碰撞之后。
对汽车交通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80%是由于驾驶员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当所造成的。若驾驶员能在事故发生前提早意识到会有交通事故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则绝大多数事故都可能避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公路上长时间行车过于疲劳困乏等,使驾驶员对外界发生的异常事件反应能力降低,更易引发交通事故;在高速行驶中,由于人的反应能力极限而导致交通事故等。这些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无法通过规范驾驶员行为加以有效克服。
目前行业研究比较多的是减少侧面碰撞后对车辆及车内乘员带来的伤害,如增加侧面碰撞刚度、增加侧气囊等方式,但都属于被动安全。对于主动避免发生侧面碰撞的研究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侧向碰撞预警控制方法系统,通过计算碰撞时间,主动让车辆驶离危险区域,降低碰撞风险、有效降低由于碰撞带来的伤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碰撞预警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安装在车辆侧方的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实时获取位于车身侧方的移动目标物的移动状态信息;
根据自车以及移动目标物的移动状态信息,判断自车与移动目标物是否存在碰撞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1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