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在审
申请号: | 202210156677.9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峰;黄宏嘉;帝玛;陈善亮;杨祚宝;王霖;弓小武;袁嵩;龙安泽;曹金星;应艳阳;杜陈;张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08;H01L29/16;H01L29/165;H01L29/7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孙腾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硅异质结低 功耗 igbt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其包括集电极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为多层结构,其由底层至顶层依次为P+集电极、位于P+集电极上方的N+缓冲层B、位于N+缓冲层B上方的N+缓冲层A、位于N+缓冲层A上方的N漂移区、位于漂移区的上方的表面结构;所述P+集电极、N+缓冲层B均使用硅材料制成,所述N+缓冲层A、N漂移区、表面结构均使用碳化硅材料制成。设计N+缓冲层A以上的部分由碳化硅制成,N+缓冲层B及以下的部分由硅材料制成,这样,漂移区部分利用碳化硅的高击穿电压特性,集电极部分利用硅材料的高注入效率,缓冲层利用异质结界面缺陷加快载流子复合,使得IGBT具有超低的导通和关断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对系统中的功率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凭借着栅极易驱动、输入阻抗高、电流密度大、饱和压降低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中高功率范围内的主流功率开关器件之一。
但是作为双极型器件,其开关速度与单极型器件相比要慢一些,这就带来额外的开关损耗,特别是由拖尾电流带来的关断损耗,是IGBT器件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其包括集电极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为多层结构,其由底层至顶层依次为P+集电极、位于P+集电极上方的N+缓冲层B、位于N+缓冲层B上方的N+缓冲层A、位于N+缓冲层A上方的N漂移区、位于漂移区的上方的表面结构。
所述P+集电极、N+缓冲层B均使用硅材料制成,所述N+缓冲层A、N漂移区、表面结构均使用碳化硅材料制成。
所述表面结构包括若干P型基区,所有P型基区均内嵌设置在N漂移区顶部,相邻P型基区之间形成一个JFET区,每个P型基区上均设置有两个N+发射极区、一个P+发射极区,其中,N+发射极区靠近P型基区边缘,P+发射极区2位于两个N+发射极区之间,每个JFET区上方设置有栅极;所述表面结构还包括设置在JFET区、栅极、N+发射极区、P+发射极区上方的顶部发射极。
所述P+发射极区为深扩散,其深度小于P型基区。
本发明优点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设计N+缓冲层A以上的部分由碳化硅制成,N+缓冲层B及以下的部分由硅材料制成,这样,漂移区部分利用碳化硅的高击穿电压特性,集电极部分利用硅材料的高注入效率,缓冲层利用异质结界面缺陷加快载流子复合,使得IGBT具有超低的导通和关断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集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中 P+集电极9,N+缓冲层B 8,N+缓冲层A 7,N漂移区6,表面结构5、P基区51、N+发射极区53、P+发射极区54、发射极55、JFET区、栅极5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碳化硅和硅异质结低功耗IGBT,其包括集电极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为多层结构,其由底层至顶层依次为P+集电极9、位于P+集电极9上方的N+缓冲层B 8、位于N+缓冲层B 8上方的N+缓冲层A 7、位于N+缓冲层A 7上方的N漂移区6、位于漂移区6的上方的表面结构5;所述P+集电极9、N+缓冲层B 8均使用硅材料制成,所述N+缓冲层A 7、N漂移区6、表面结构5均使用碳化硅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卓远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156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