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1187.7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缪铭;杨玉琪;李赟高;陈龙;孙纯锐;金征宇;邱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21 | 分类号: | A23L33/21;C12P19/22;C12P19/18;C12P19/16;C12P19/14;C12P1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裴闪闪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升糖型 淀粉 衍生物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现代营养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大宗淀粉为底物,通过挤出力场辅助酶解技术制备得到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具体的,将大宗淀粉100份、糖酶200‑1500U/份淀粉混合均匀,并调节至水分含量为20‑40wt%,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再将获得的挤出淀粉置于0‑20℃下处理一段时间,即得目标产物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绿色环保、操作简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所制备产品具有淀粉缓慢消化和维持餐后血糖稳态功能,涉及功能特膳食品、糖尿病特医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现代营养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改变、生 存环境恶化、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与饮食相关慢性病及代谢综合症患者剧增。 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超1.3亿,糖尿病前期状态3.5亿人。以糖尿 病为代表慢性病的发生是复杂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疾病难治愈,表现为不 可逆性,目前只能对导致发病的环境因素进行干预来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些年大量研 究发现,不合理膳食引发的糖代谢失衡是引发人类慢性病的重要病因,通过膳食预防和干预 可以稳定餐后血糖反应、降低氧化胁迫和改善炎症反应,从而使代谢紊乱得到控制与纠正。 因此,以血糖平衡为靶点的膳食营养干预正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
淀粉是我国居民日常主食的典型组分,也是机体摄入能量的最主要来源,占能量总摄入 量的55%-75%,其“质”与“量”直接影响着餐后血糖代谢与能量平衡的调节。天然淀粉颗粒经 过传统热加工处理导致淀粉发生糊化,伴随淀粉消化速率急剧增加,属于典型高升糖食品。 另外,市场上销售一些营养特膳食品主要是添加果糖、异麦芽酮糖、海藻糖、及淀粉酶抑制 剂等功能配料,大量食用这些产品虽然具有低升糖特性,但其消化产物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能量平衡紊乱等代谢综合症。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对一种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的 加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明内容
面对现有淀粉差评的高升糖问题以及低升糖食品易导致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能量平衡 紊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营养价值的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的 加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技术先进、安全性高、过程易于控制、可连续化生产等特点,所制 备产品具有淀粉缓慢消化和维持餐后血糖稳态功能,可用于功能特膳食品、糖尿病特医食品、 运动营养食品等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升糖型淀粉衍生物的加工方法,所述加 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数计,将大宗淀粉100份、糖酶200-1500U/份淀粉混合均匀,并调节至水分含量为20-40wt%;
(2)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设置螺杆长径比为5~20:1、挤出套筒温度60-130℃、螺 杆转速100-200r/min;
(3)将步骤(2)获得的挤出淀粉置于0-20℃下处理一段时间,即得目标产物低升糖型 淀粉衍生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大宗淀粉包括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及 其它植物来源的淀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大宗淀粉包括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 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稻米淀粉、绿豆淀粉等中任一种或几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大宗淀粉可以为蜡质淀粉或普通淀粉。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所述糖酶包括耐温α-淀粉酶、β-淀粉酶、麦芽糖淀粉 酶、4-α-葡糖基转移酶、分支酶、淀粉蔗糖酶、环麦芽糖糊精酶、葡萄糖转苷酶、新普鲁兰酶等任一种或几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3)中,所述一段时间优选为2~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1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