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蒙皮移动机器人制孔视觉定位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3390.2 | 申请日: | 2021-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4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职统兴;李来希;孙德志;冷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G06T7/73;G06T7/60;G06T7/11;G06T7/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胡连生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蒙皮 移动 机器人 视觉 定位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蒙皮移动机器人制孔视觉定位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安装在移动机器人的末端法兰上的双目相机的标定;步骤二:双目相机与移动机器人的标定;步骤三:匹配模板的建立;步骤四:机器人坐标系与飞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建立;步骤五:制孔;步骤六:锪窝深度检测;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双目相机的视觉定位大幅提高了飞机蒙皮制孔效率和精度,尤其解决了曲面薄蒙皮的制孔难题,而且制孔后并可自动化检测锪窝深度,满足飞机蒙皮高精度制孔及检测的要求,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蒙皮移动机器人制孔视觉定位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航天产品不仅外形庞大,并且零件众多,协调关系复杂,对部件的加工和装配要求非常严格,在航空航天产品的装配过程中,铆接是十分常见的链接方式,其制孔质量对飞机安全性和寿命影响巨大,目前,制孔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器人进行自动制孔,但是如何精准定位加工点是至关重要的难点,而现在通常采用的定位技术在精度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针对机器人移动产生的误差较难补偿,另外,现阶段对制孔锪窝的检测主要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不仅工作效率低,同时检测的精度也不高,给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限制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飞机蒙皮移动机器人制孔视觉定位及检测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飞机蒙皮移动机器人制孔视觉定位及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安装在移动机器人的末端法兰上的双目相机的标定
双目相机通过不同角度对标准标定板进行拍摄,获得双目相机的内参、外参以及双目相机之间的位姿关系,完成双目相机的标定;
步骤二:双目相机与移动机器人的标定
通过上述标定的双目相机对双目视觉检测标定板进行拍摄,获得双目视觉检测标定板的特征点在相机坐标系上的位姿,并用激光跟踪仪建立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法兰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通过已知的机器人法兰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获得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完成双目相机与移动机器人的标定;
步骤三:匹配模板的建立
通过标定后的双目相机对飞机蒙皮上的参考基准孔的特征点进行拍摄,图片经过图像处理后建立成匹配模板;
步骤四:机器人坐标系与飞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建立
再次通过双目相机对飞机蒙皮上的基准孔特征点进行拍摄,并通过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坐标系的位姿关系,建立机器人坐标系与飞机坐标系之间的位姿关系;
步骤五:制孔
将移动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移动至飞机蒙皮的基准孔位置进行拍摄,获得的基准孔的特征点与匹配模板进行匹配,经过参数判断确定特征点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的即可以基准孔为基准进行制孔;
步骤六:锪窝深度检测
制孔后,通过末端执行器侧端上安装的检测相机对飞机蒙皮上的加工孔进行拍摄,识别加工孔的内径与外径进而计算出锪窝深度,经过参数判断确定锪窝深度是否满足要求。
所述相机坐标系与机器人法兰坐标系的位姿关系的约束条件:
建立匹配模板的图片要选择清晰完整的图片,经过图片矫正、仿射变换、图片预处理、阈值处理和Blob分析将特征区域分割出来,经高斯滤波、形态学分析、增加对比度、边缘检测、XLD分析后建立匹配模板。
所述匹配模板的匹配采用图像金字塔分层搜索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四达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3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