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4510.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7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河在濬;文荣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B60R25/25;B60R25/34;B60R16/023;B60R16/03;B60R25/10;B60R11/02;H04W12/00;H04W12/06;H04W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赫;张晶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标识 装置 移动 物体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应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操作方法。此处,移动物体操作方法可以包括:通过移动物体识别标识装置;通过识别的标识装置,识别和认证用户;以及向认证的用户提供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识别模块(SIM)用于智能装置和智能电话。另外,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技术可能比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的SIM卡先进了一步,它是由SIM卡演变出的形式。此处,USIM可以是微型芯片,它是插入能够进行视频通话的3G异步宽带码分多址(WCDMA)终端中必不可少的组件。此处,USIM由微型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组成。CPU通过加解密功能识别用户,存储器可以用作附加服务的存储空间并具有多种形式。这种SIM卡适用于移动物体,下面将对此进行说明。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利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控制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基于标识装置识别移动物体的用户并向识别的用户提供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应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操作方法。此处,移动物体操作方法可以包括:当移动物体启动时,识别标识装置;通过所识别的标识装置,执行与网络的认证过程;以及当基于认证过程完成认证时,基于标识装置控制移动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应用标识装置的移动物体。此处,移动物体可以包括:收发器,其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收发器。此处,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当移动物体启动时,识别标识装置,通过所识别的标识装置,执行与网络的认证过程,并且当基于认证过程完成认证时,基于标识装置控制移动物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系统。此处,该系统可以包括移动物体以及标识装置。此处,该系统可以被配置为当移动物体启动时,识别标识装置,通过所识别的标识装置,执行与网络的认证过程,并且当基于认证过程完成认证时,基于标识装置控制移动物体。
此外,下面的描述可以共同地应用于标识装置的应用方法、移动物体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认证完成时,可以检测移动物体的用户。此处,当检测的移动物体的用户与基于标识装置认证的用户ID对应时,可以控制移动物体。
此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认证密钥、图像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中的至少一项检测用户。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移动物体感测到紧急情况时,与标识装置的认证无关地,可以控制移动物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标识装置可以包括与用户ID对应的移动物体设置信息,并且当基于标识装置完成认证时,可以基于移动物体的设置信息改变移动物体的设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移动物体的设置信息可以包括驾驶员座椅的位置、驾驶员座椅的高度、室内照明的颜色、室内照明的亮度、车内后视镜的位置、车内后视镜的角度、侧视镜的位置、侧视镜的角度、车内温度、转向装置角度、轮胎压力、自动驾驶设置参数、变速器设置模式、仪表板模式、导航设置、内容设置和无线通信链接模式中的至少一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安装标识装置的状态下,移动物体可以识别标识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移动物体第一次识别标识装置时,移动物体可以执行对标识装置的附加认证过程。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移动物体第一次识别标识装置时,移动物体可以确认标识装置的ID和权限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并基于所确认的信息执行附加认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4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