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41012.5 | 申请日: | 2019-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再刚;周子伟;刘禹清;王开云;凌亮;张杰;閤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L25/00 | 分类号: | G01L25/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芸芸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钩 施力件 传力组件 铁路车辆 静态标定试验台 标定 受力 静态标定试验 测力装置 固定相连 实际测量 试验装置 台本发明 表面贴 可拆卸 试验台 输出力 内力 固设 施加 输出 转化 | ||
本发明涉及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其包括基体;施力件,施力件一端与基体固定相连;车钩座,车钩座固设于基体上,车钩座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与车钩可拆卸相连;和传力组件,施力件另一端与传力组件一端相连,传力组件另一端用于与车钩相连。使用时,将待标定的车钩安装在车钩座上,通过施力件施加外力,作用到车钩上,在车钩的表面贴上测力装置,即可将车钩的受力与输出的电信号对应,从而完成标定,有利于将实际测量的电信号较为准确地转化为车钩的受力。使用时,施力件的输出力构成该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的内力,因此该试验台可以即挪即用,不需要额外固定于其他设备或地面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是一种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高速发展,重载货运能力的不断提升,长大重载货运列车运行时纵向力也随之增大,因此,为了评估重载货运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纵向动力学性能,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必定要通过试验测试分析车端连接装置的受力情况,特别是车钩的受力情况。
由于车钩安装位置的特殊性和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不能直接加装测力仪器对车钩力进行测量,通常是通过在车钩表面粘贴应变片将车钩受力时产生的应变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测量电信号大小来表征车钩力的大小,但需要提前标定车钩受力与输出电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才能准确地将实际测量的电信号转换成车钩受力大小。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对车钩施加力的实验装置,从而便于测定车钩力的大小和输出电信号大小之间对应关系(即标定系数)的标定实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包括:基体;施力件,施力件一端与基体固定相连;车钩座,车钩座固设于基体上,车钩座上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与车钩可拆卸相连;和传力组件,施力件另一端与传力组件一端相连,传力组件另一端用于与车钩相连。使用时,将待标定的车钩安装在车钩座上,通过施力件施加外力,作用到车钩上,在车钩的表面贴上测力装置,即可将车钩的受力与输出的电信号对应,从而完成标定,有利于将实际测量的电信号较为准确地转化为车钩的受力。使用时,施力件的输出力构成该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的内力,因此该试验台可以即挪即用,不需要额外固定于其他设备或地面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传力组件包括转动件,转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基体上;转动件一端与施力件相连,转动件另一端用于与车钩相连。通过上述的结构,采用转动件传递施力件施加的力,则通过调节转动件两端受到的力的力臂比例大小,可以实现对车钩受力的调节。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传力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转动件与施力件通过第一连接件相连;第二连接件上形成连接环,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转动件与车钩。通过连接环结构,便于实现第二连接件与车钩的快速相连。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转动件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与第一连接件相连,第二连接孔用于与第二连接件相连,第三连接孔用于与基体可转动地相连。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体上形成容置空间和安装平台,容置空间和安装平台在第一方向上排布;施力件设于容置空间中,车钩座设于安装平台上;施力件用于在第二方向上输出作用力,转动件设于基体的端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的设置。通过上述的结构,该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的结构紧凑,占地空间较小。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容置空间中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间隔地设置;第一支撑板与施力件相连,第二支撑板与施力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铁路车辆车钩力静态标定试验台还包括安装件,车钩座上设有安装孔,安装件与安装孔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10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