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34962.2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8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令智;卢红;王少军;段蒙;江文翻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4 | 分类号: | G05B19/414;G05B19/409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刘秋芳;汪玮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运动控制卡 精密矫直 数控系统 工控机 机控制 矫直 矫直机控制系统 驱动伺服电机 施压执行机构 伺服控制单元 机构运动 夹持机构 跨距调整 脉冲方式 线缆连接 信号指令 高效率 智能化 导轨 压头 轴杆 开放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机构、矫直压头过弯施压执行机构、工件的夹持机构、跨距调整机构,控制机构通过线缆连接的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卡,运动控制卡接收到工控机发出的信号指令,以脉冲方式发送到伺服控制单元,驱动伺服电机运动,从而带动执行机构运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提高轴杆及导轨类零件的矫直精度和效率,开发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智能化的矫直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矫直机自动控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是采用手动压力矫直或半自动矫直方式,其直线度及生产质量稳定性均难以保证。
随着自动矫直技术的深入研究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矫直设备也不断的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延伸。矫直理论与伺服驱动系统结合应用后,伺服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的完成矫直运动,完全避免了人工的经验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矫直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所以在自动化精密矫直机的研究过程中,伺服驱动系统的设计尤为重要。伺服驱动系统是矫直机的执行系统,为了便于高效、精确、安全的完成矫直运动,设计一套精密矫直运动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建立一套精准,便捷,模块化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高效的完成控制系统所发出的矫直运动指令。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矫直压头过弯施压执行机构、工件的夹持机构、跨距调整机构,所述控制机构通过线缆连接的工控机和运动控制卡;所述矫直压头过弯施压执行机构包括曲柄连杆、滑块和施压电机,矫直压头固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曲柄连杆分别连接矫直压头和滑块,所述施压电机输出轴与曲柄连杆相联;所述工件的夹持机构包括左、右夹头和夹持电机,所述左、右夹头两端分别设有丝杠,所述夹持电机与左、右夹头相联;所述跨距调整机构包括同步带轮传动装置和跨距调整电机,所述同步带轮传动装置分别与左、右夹头相联,所述跨距调整电机与同步带轮传动装置相联,带动左、右夹头移动。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第一光栅尺传感器、第二光栅尺传感器,所述第一、第二光栅尺传感器分别测量矫直压头行程和左、右夹头的间距,第一、第二光栅尺传感器均与所述运动控制卡相连。
按上述方案,所述夹持电机中配置有编码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施压电机、夹持电机和跨距调整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开放数控系统的精密矫直机控制系统,该伺服控制系统搭建了以运动控制卡为控制核心的硬件平台,运动控制卡精确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行,满足精密矫直机的工作需求;运动控制卡具有较好的通信和接口协议,所有相关I/O信号,通用输入、通用输出信号都通过ICM连接模块传输到DMC运动控制卡进行运算处理,DMC型运动控制卡具有多种调试工具软件包用于编程,其编程指令为2字符指令,二次开发时可以在多种系统中直接调用通信驱动函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精密矫直机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运动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卡总体连接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转矩控制方式伺服驱动器接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位置控制方式伺服驱动器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34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