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4H-SiC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85176.1 | 申请日: | 201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7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冯宇翔;甘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16;H01L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2831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移区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发射极 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 多晶硅栅极 沟槽氧化层 集电极 漂移 导通压降 沟槽结构 角度设计 不垂直 上表面 侧壁 填充 贯穿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4H‑SiC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其包括:漂移区;P阱区,设置在漂移区的一侧;N+发射极,设置在P阱区远离漂移区的一侧;两个沟槽,每个沟槽开设在N+发射极、P阱区和漂移区内且贯穿N+发射极和P阱区,并且沟槽的侧壁都不垂直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上表面;沟槽氧化层,设置在两个沟槽中且覆盖每个沟槽的表面;两个多晶硅栅极,每个多晶硅栅极填充在沟槽氧化层远离漂移区的一侧;N缓冲层,设置在漂移区远离P阱区的一侧;P+集电极,设置在N缓冲层远离漂移区的一侧;其中,漂移区、P阱区、N+发射极、N缓冲层和P+集电极都由4H‑SiC形成。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根据4H‑SiC偏角度设计出倾斜的沟槽结构,从而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4H-SiC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子器件的耐高温、抗辐射等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硅和砷化镓为代表的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在半导体领域起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制作的器件只能工作在低于250℃的环境中,尤其是遇到高温、大功率、高频、极强辐射环境同时存在时,传统的硅和砷化镓电子器件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领域的工作要求。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发具有更加优秀性能的宽禁带半导体电子器件,比如碳化硅、氮化镓器件。
碳化硅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具有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击穿场强高、热导率高等特性,特别适合用于制作高电压、大电流、高频的功率器件。常见的碳化硅有3c-SiC、4H-SiC、6H-SiC等晶型,其中,又以4H-SiC的性能最好(带隙最宽、电子迁移率最高)。然而,4H-SiC的生长难度又是最大,生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相变,产生6H-SiC、15R-SiC等杂相。
现阶段,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简称IGBT)是由双极型三极管(BJT)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兼有MOSFET器件的高输入阻抗和电力晶体管(即巨型晶体管,简称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由于IGBT具有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的优点,所以IGBT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图1为现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剖面结构图,当IGBT开通时,电子从发射极300注入到漂移区100、空穴从集电极600注入到漂移区100,电子和空穴在漂移区100发生电导调制效应,使得IGBT的导通压降较低;而在IGBT关断时,漂移区100中的空穴主要通过与漂移区中的电子复合来消灭,从而实现IGBT的关断。但是,现有结构的IGBT导通压降还不够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与0°生长4H-SiC(4H-SiC表面法线方向平行于4H-SiC<0001>晶向)相比,偏角度生长4H-SiC(即4H-SiC表面法线方向是偏离4H-SiC<0001>晶向的)更不容易发生相变,因此,目前市场上的4H-SiC以偏角度居多,通常有偏4°和偏8°的4H-SiC。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可根据4H-SiC的偏角度相应地设计倾斜的沟槽结构,如此,可使电子和空穴在沟道处沿着4H-SiC的<0001>方向移动,从而减小了载流子在沟槽处移动中所承受到的散射阻力,进而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通压降更低、导热率稿或者工作结温高的4H-SiC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85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 下一篇:具有顶栅和底栅结构的氧化镓薄膜场效应晶体管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