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31035.3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芝;付强;马丙乾;罗卫国;段世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麟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南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65 | 分类号: | H01L25/065;H01L23/49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192 江苏省无锡市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集成 封装 结构 | ||
1.一种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包括框架基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基岛上装贴有两个第一MOS芯片,在第一MOS芯片表面部分区域上分别装贴第一铜片,第一铜片连接框架基岛的脚位,在第一铜片的上方分别贴装有一个第二MOS芯片,在两个第二MOS芯片上方装贴有一个第二铜片,第二铜片电连接两个第二MOS芯片,且连接框架基岛的脚位,在第二铜片的上方装贴有控制芯片,每个第一MOS芯片和第二MOS芯片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连接控制芯片的引脚,且通过连接线连接控制芯片的控制端,所述控制器上的未连接MOS芯片的引脚连接框架基岛的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基岛的一侧设置有三个脚位用于连接第一铜片和第二铜片,另一侧设置有六个脚位,用于连接控制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铜片由两个矩形部分和一个梯形部分组成,梯形的上下底边分别与两个矩形的边重合,其中边长较短的矩形位于框架基岛其中一个引脚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MOS芯片和第二MOS芯片上的引脚均位于控制芯片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芯片和第二MOS芯片均通过锡膏贴装分别贴装在框架基岛和第一铜片上,所述控制芯片通过点胶工艺设置在第二铜片上,采用焊线工艺将控制芯片控制端与第一MOS芯片、第二MOS芯片以及框架基岛脚位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芯片集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铜片以及第二铜片位于基岛框架引脚上方的端部设置有销孔,在销孔中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竖直设置且延伸至基岛框架的引脚从而将两者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麟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南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麟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南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310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管道加强结构
- 下一篇:一种北斗船用气象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