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系统级封装的TSV转接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52521.3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3/485 | 分类号: | H01L23/485;H01L23/60;H01L21/60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系统 封装 tsv 转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系统级封装的TSV转接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1、选取Si衬底;
S102、刻蚀所述Si衬底形成TSV,填充后形成TSV区;其中,所述TSV区的深度为40~80μm;
S102包括:
S1021、利用光刻工艺,在所述Si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所述TSV的刻蚀图形;
S1022、利用DRIE工艺,刻蚀所述Si衬底形成所述TSV;
S1023、热氧化所述TSV在所述TSV的内壁形成氧化层;
S1024、利用湿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氧化层以完成所述TSV的平整化;
S1025、利用光刻工艺形成所述TSV的填充图形;
S1026、利用CVD工艺,在所述TSV内填充多晶硅,并通入掺杂气体进行原位掺杂形成所述TSV区;
S103、刻蚀所述Si衬底在所述TSV区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隔离沟槽,填充后形成隔离区;
S103包括:
S1031、利用CVD工艺,在Si衬底上淀积钝化层;
S1032、利用光刻工艺在所述TSV区之间形成隔离沟槽的填充图形;
S1033、利用干法刻蚀工艺形成隔离沟槽;
S1034、利用CVD工艺,淀积SiO2对隔离沟槽进行填充,形成隔离区;
其中,所述隔离区的深度小于所述TSV的深度;
S104、在所述隔离区上制备二极管,且在所述Si衬底表面淀积SiO2以形成隔离层;
S104包括:
S1041、在所述隔离区上制备二极管器件沟槽;
S1042、利用CVD工艺,在所述二极管器件沟槽内淀积多晶硅材料;
S1043、分别光刻P+有源区和N+有源区,采用带胶离子注入工艺进行P+注入和N+注入,去除光刻胶,形成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
S1044、进行高温退火,激活杂质;
S1045、在所述衬底表面淀积SiO2以形成隔离层;
S105、在所述隔离层和所述二极管表面淀积绝缘层,并在所述TSV区的第一端面与所述二极管之间形成金属互连线,使得所述金属互连线围绕成螺旋状;
x1、利用辅助圆片作为所述Si衬底上表面的支撑件;
x2、利用机械磨削减薄工艺对所述Si衬底下表面进行减薄,再利用CMP工艺,对所述Si衬底的下表面进行平整化处理,直到露出所述TSV区的第二端面;
S106、在所述TSV区的第二端面制备金属凸点以完成所述TSV转接板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06包括:
S1061、利用溅射工艺,在所述Si衬底的下表面形成衬垫层和阻挡层,利用CVD工艺在所述TSV区的第二端面形成钨插塞;
S1062、淀积绝缘层,在所述TSV区的第二端面光刻所述金属凸点的图形,利用电化学工艺淀积金属,通过化学机械研磨工艺去除多余的金属,在所述TSV区的第二端面形成所述金属凸点;
S1063、拆除所述辅助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衬底的掺杂浓度为1014~1017cm-3,厚度为150~2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的深度为400~500nm。
5.一种用于系统级封装的TSV转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TSV转接板由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未经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525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凸块结构与堆叠结构
- 下一篇:一种芯片封装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