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6051.4 | 申请日: | 201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4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安然;赵兰天;赵清太;李铁;王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1/331;H01L29/10;G01N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佟婷婷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区 隧穿 漏区 制备 场效应晶体管 硅纳米线沟道 生物传感器 垂直 顶层硅 晶体管 减薄 生化分子检测 纳米线沟道 亚阈值斜率 高K介质层 表面形成 生物分子 双极特性 双向检测 图形转移 响应能力 底层硅 介质层 漏电极 埋氧层 栅电极 制作源 电极 检测 衬底 可用 制作 离子 灵敏 保证 | ||
1.一种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提供一SOI衬底,所述SOI衬底包括底层硅、埋氧层以及顶层硅;
2)减薄所述顶层硅至第一厚度,并采用光刻工艺定义出硅纳米线沟道图形以及连接于所述硅纳米线沟道图形两端的源区图形及漏区图形;
3)采用刻蚀工艺将所述硅纳米线沟道图形、源区图形及漏区图形转移至所述顶层硅上,并向所述源区图形对应的位置进行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向所述漏区图形对应的位置进行第二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以形成硅纳米线沟道、源区及漏区;
4)减薄所述源区至第二厚度,并于部分所述源区的表面以及所述纳米线沟道的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介质层;以及
5)于裸露的所述源区的表面制作源电极,于所述漏区表面制作漏电极,于所述底层硅远离所述埋氧层一侧的表面或所述硅纳米线沟道周围裸露的所述埋氧层上制作栅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热氧化及氢氟酸腐蚀的工艺对所述顶层硅进行氧化减薄,所述第一厚度的范围包括20~4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形成的所述硅纳米线沟道的宽度的范围包括20~1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包括磷离子,离子注入的注入能量包括1.5~3KeV,注入剂量包括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离子注入后的离子浓度范围包括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用氨水、双氧水和水构成的混合溶液减薄所述源区,其中,所述混合溶液的温度范围控制在40~80℃,所述第二厚度的范围包括8~12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范围包括5~30nm;所述介质层包括高K介质层,所述高K介质层的材料包括氧化铝及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垂直隧穿的场效应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形成所述介质层之前还包括步骤:于所述介质层和所述源区之间以及所述介质层和所述沟纳米线沟道之间形成一层连续的掺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60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和用于操作半导体器件的方法
- 下一篇: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