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31213.5 | 申请日: | 201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诺纳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2 | 分类号: | H01L23/02;H01L29/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三极管芯片 三极管 重量比 芯片本体 封装体 合金化 封装 并列连接 基底连接 体内部 折断 包覆 基底 锡层 下端 腐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极管,包括基底、与所述基底连接的三极管芯片及包覆在所述三极管芯片外的封装体,所述三极管芯片包括芯片本体以及三个引脚,所述芯片本体封装在封装体内部,所述三个引脚并列连接在封装体的下端,所述引脚由铜、锌以及镍按照15~25:1~1.5: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在每个引脚的外表面镀有锡层。由于本发明的引脚由铜、锌以及镍按照20:1: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通过这种特殊的重量比设置,使得三极管的引脚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且不容易折断,不容易被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极管,尤其涉及一种三极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三极管的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值较大的电信号,目前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器、自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
然而,现有三极管通常设置有导线架,而从导线架中引出铝导线作为三极管的引脚。而这样的引脚易相互拌牵、容易导致断裂,易腐蚀,无法同时保证硬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而损坏的三极管会直接影响电器的正常使用。
因此,提出一种三极管是本发明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三极管的引脚易断裂、易腐蚀等缺点,从而提供一种三极管,包括基底、与所述基底连接的三极管芯片及包覆在所述三极管芯片外的封装体,所述三极管芯片包括芯片本体以及三个引脚,所述芯片本体封装在封装体内部,所述三个引脚并列连接在封装体的下端,且分别连接芯片的基极、发射极以及集电极;所述引脚由铜、铝、锌以及镍按照15~25:2~3:1~1.5: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在每个引脚的外表面镀有锡层;所述的三个引脚,每个引脚的直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引脚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直径和间距的长度比为1:4~6。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由铜、铝、锌以及镍按照20:2:1: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直径和间距的长度比为1:5。
进一步地,针对所述引脚,均设有一引脚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上设有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为一定位凸起。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极管,其引脚由铜、铝、锌以及镍按照15~25:2~3:1~1.5: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每个引脚的直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引脚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直径和间距的长度比为1:4~6;通过这种特殊的重量比设置,使得三极管的引脚具有一定的韧性,并且通过引脚直径和间距的特殊比例设置,导致引脚不容易折断,不容易被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三极管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三极管
参见图1,包括基底、与所述基底连接的三极管芯片1及包覆在所述三极管芯片1外的封装体2,所述三极管芯片1包括芯片本体10以及三个引脚11,所述芯片本体10封装在封装体2内部,所述三个引脚11并列连接在封装体2的下端,且分别连接芯片1的基极、发射极以及集电极;所述引脚11由铜、铝、锌以及镍按照15~25:2~3:1~1.5: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在每个引脚11的外表面镀有锡层;所述的三个引脚11,每个引脚11的直径相同,且相邻两个引脚11之间具有一间距,所述直径和间距的长度比为1:4~6。
具体地,所述引脚由铜、铝、锌以及镍按照20:2:1:0.5的重量比合金化而成。
另外,针对所述引脚,均设有一引脚套管12,所述引脚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为一定位凸起。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诺纳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诺纳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312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