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6246.X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0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安霞;任哲玄;王家宁;黄如;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H01L29/7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0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剂量 辐射 finfet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总剂量辐射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使集成电路正常工作在恶劣的空间辐射环境中,需对器件的抗辐射性能提出较高要求。半导体器件受到电子、X射线、γ射线等辐照后,会产生总剂量辐射效应,导致器件直流特性发生变化,如阈值电压漂移、关态泄漏电流增加等,引起集成电路功耗增加、性能降低甚至功能失效。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器件特征尺寸已缩小到纳米尺度。FinFET器件具有良好的栅控能力,能够克服传统平面体硅器件所面临的短沟道效应、迁移率退化等问题,因此成为纳米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主流器件。现有的研究表明,体硅FinFET器件受总剂量辐照后关态泄漏电流显著增加。总剂量辐射在浅槽隔离(STI)区中引入的氧化层陷阱电荷是导致器件关态泄漏电流增大的主因。特别是当Fin宽较小时,总剂量辐射引起的器件关态泄漏电流退化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FinFET器件的抗总剂量辐射能力,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通过刻蚀形成“哑铃”形Fin条结构。该Fin条结构上部宽度较大,中部宽度减小,增强两侧栅对Fin中部电势调控能力,而被STI区包裹的Fin下部宽度增加,减小辐照引起的泄漏电流增大。Fin条剖面形貌类似“哑铃”。一方面,栅对“哑铃”形Fin条较薄中部的电势控制能力增强,能够有效减少辐照在STI区产生的陷阱电荷对Fin条电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哑铃”形Fin条下部增大了Fin两侧STI区距离,降低辐照引起的器件关态泄漏电流增大。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包括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上具有与衬底相连的“哑铃”形Fin条结构,所述Fin条垂直于沟道方向的剖面为“哑铃”形,即Fin条中部较窄,向上和向下宽度增大;Fin条顶部至中部较窄区域侧壁表面具有横跨Fin条的栅极结构,与栅极结构接触的Fin条部分构成沟道区;Fin条下部被STI区包裹;源、漏位于沟道区两端。
上述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中,所述“哑铃”形Fin条的材料可以是Si、Ge、SiGe、III-V族等半导体材料或它们的异质结构。进一步的,上述FinFET器件的“哑铃”形Fin条顶部宽度优选为1~50nm,中部最窄部分的宽度不超过顶部宽度的70%,被STI包裹部分的底部宽度不小于顶部宽度。
进一步的,“哑铃”形Fin条被STI区包裹部分侧面的倾斜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应小于8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抗总剂量辐射的FinFET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哑铃”形Fin条;
2)在“哑铃”形Fin条下部形成浅槽隔离区;
3)在Fin条侧壁和顶部表面形成栅极结构,并在栅极结构的侧面形成侧墙;
4)光刻定义源漏区图形,掺杂并退火形成源漏。
上述步骤1)可以直接在半导体衬底上用刻蚀方法形成“哑铃”形Fin条,也可以在半导体衬底上先外延Fin条所需的半导体材料,然后再刻蚀该外延层得到“哑铃”形Fin条。
以体硅衬底上形成Si材料“哑铃”形Fin条为例,步骤1)中所述半导体衬底为体硅衬底,形成“哑铃”形Fin条的方法具体可包括:
1-1)在半导体衬底上淀积硬掩膜,光刻定义Fin条图形;
1-2)干法刻蚀硬掩膜和一定深度的半导体衬底,形成“哑铃”形Fin条的上部结构;
1-3)淀积一层氮化硅,并进行干法刻蚀,形成氮化硅侧墙;
1-4)各向同性刻蚀衬底至一定深度,湿法腐蚀去掉硬掩膜和侧墙,形成“哑铃”形Fin条结构。
所述步骤1-1)中硬掩膜可以是氧化硅层、氮化硅层、氧化硅/氮化硅叠层等,但不局限于上述材料,所用材料应具有较好的保形性。淀积硬掩膜的工艺可以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等方法。硬掩膜的厚度一般为10~200nm;Fin条上部宽度一般小于50nm。光刻优选为电子束光刻或193nm浸没式光刻等能形成纳米尺度线条的先进技术。
所述步骤1-2)中干法刻蚀衬底深度决定了“哑铃”形Fin条的上部高度,通常是1~3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2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