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997555.1 | 申请日: | 201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翔 |
主分类号: | A01G18/66 | 分类号: | A01G18/66;A01G18/40;A01G18/50;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1599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转化率 黑木耳 袋料栽培 栽培基质 玉米芯 菌袋 森林资源 玉米粉 栽培 黑木耳生产 麸皮 木材原料 原料制备 栽培场地 传统的 第一层 基质装 灭菌 出耳 耳菌 划口 培菌 配比 平放 土填 制备 接种 相符 摆放 制作 管理 | ||
一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方法。是选择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以麸皮、玉米粉等为辅料制备栽培基质,将基质装袋后进行灭菌、接种、培菌而得出耳菌袋。在栽培场地制作若干条15厘米宽、15~20厘米高、长与场地相符的栽培埂,接着将划口后的菌袋平放于栽培埂上,袋与袋间距5~8厘米,中间用土填实,然后按第一层摆法摆好第二层菌袋,依次摆放6~8层;最后按照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耳。传统的黑木耳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生物转化率低。通过实施本发明,抛开木材原料而选择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制备栽培基质,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意义非常重大,同时组料配比科学合理,营养丰富,生物转化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黑木耳,真菌的一种。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被现代营养学家盛赞为“素中之荤”。 黑木耳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具有很多药用功效。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目前,人工培植黑木耳主要是从段木培植黑木耳逐步发展到以小袋料栽培。
总之,不论是采用那种方法,传统的黑木耳生产方法既毁掉了大量森林资源,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产量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方法。具体包括:选择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以麸皮、玉米粉、黄豆粉为辅料制备栽培基质,将原料基质装袋后进行灭菌、接种、培菌而得出耳菌袋。在栽培场地制作若干条15厘米宽、15~20厘米高、长与场地相符的栽培埂,接着将划口后的菌袋平放于栽培埂上,袋与袋间距5~8厘米,中间用土填实,然后按第一层摆法摆好第二层菌袋,依次摆放6~8层;最后按照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耳。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1、场地选择:选择临近水源、通风好、远离污染源的场地作为栽培场地。
2、场地整理:在栽培场地制作若干条15厘米宽、15~20厘米高、长与场地相符的栽培埂,栽培埂之间间距80厘米,如在硬化的地面,可按上述距离铺一层砖即可。
3、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76%、麸皮12%、玉米粉6%、黄豆粉3%、生石灰粉2%、石膏粉1%。
4、拌料:将上述原料混合起来并搅拌均匀而得混合物料,然后再拌入适量的水将混合物料的水分含量调整到55~60%。
5、装袋:选择22×38×O.04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筒作为栽培黑木耳的菌袋,然后将混合物料分装于菌袋中,装料时要装满、装紧、装实。
6、灭菌:按照常规方法将菌袋进行消毒灭菌。
7、接种:在无菌环境下将木耳菌种分别接入菌袋的两头。
8、发菌管理:将接种后的菌袋移到干净的培养室内避光培养,培养过程中药保持室内温度在25~ 28℃,空气湿度在70%以下,经过40~50天的培养,菌丝发满袋后可转入出耳管理。
9、菌袋开口: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菌袋表面进行檫拭,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在两端分别划开4~6个“V”形口,口的上部直径为2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翔,未经何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97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包架
- 下一篇:白桦茸菌丝体培养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