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器件、MIM电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931600.3 | 申请日: | 201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2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平;周平华;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4 | 分类号: | H01L23/64;H01L21/02 |
代理公司: | 31283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薛琦;李梦男<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器件 mim 电容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器件、MIM电容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上极板之间设置第一氮化硅层,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下极板之间设置第二氮化硅层。本发明解决了MIM电容容易漏电的问题,MIM电容的击穿电压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器件、MIM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器件尤其是在高频器件中,通常会选用MIM电容器。在有些功率器件中,由于要同时满足高电压和低电容高频应用,对后段金属层和MIM电容介质的厚度有较高要求。为了能够承受大电流,金属层的厚度需要达到几个微米,为了能够耐高压,MIM电容介质的厚度需要达到几千埃米。
现有技术中,金属层溅射时的工艺温度一般在300℃及以上(硅片基座温度),金属层表面会比较粗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凹凸。如果在这样的底层金属层(下极板)上形成MIM电容结构,后续MIM介质,MIM上极板,钨通孔形貌都会受底层金属表面的影响,在有凹凸的地方钨通孔蚀刻速率不同导致尖刺,尖刺部分会穿通上极板进入MIM介质,引起MIM漏电,导致低击穿电压和可靠性问题(早期失效)。参见图1(a)和图1(b),图1(a)为采用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MIM底层金属,上表面有明显的凹凸处。图1(b)为MIM结构形成后,由于下层金属表面凹凸不平引起MIM钨通孔形成尖刺。对其进行fullmap测试,MIM电容在50偏压下的漏电(A)的测试数据和在10微安电流下的击穿电压(V)的测试数据参见如图2(a)和图2(b)所示,可见在尖刺严重的地方MIM将不能承受高压,出现漏电,其击穿电压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MIM电容的制备方法容易导致MIM电容漏电,引起低击穿电压和可靠性问题的缺陷,提供一种功率器件、MIM电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MIM电容的制备方法,所述MIM电容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上极板的上方,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下极板的上方,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上极板之间设置第一氮化硅层,在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下极板之间设置第二氮化硅层。
较佳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溅射工艺在衬底上形成所述下极板;所述下极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S2、在所述第一区域依次沉积第一介质层和所述上极板;
S3、在所述上极板上沉积所述第一氮化硅层,在所述第二区域沉积所述第二氮化硅层;
S4、分别在所述第一氮化硅层、所述第二氮化硅层、所述上极板和所述第二区域沉积第二介质层;
S5、在所述第二介质层中形成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较佳地,步骤S1中溅射温度为:230℃-270℃。
较佳地,所述第一氮化硅层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上极板的横截面积,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积;
所述第二氮化硅层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面积,且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横截面积。
较佳地,步骤S5之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S6、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填充导电材料;
S7、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方沉积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二通孔上方沉积第二金属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9316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