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法提取马铃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0963.6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菊;常艳菊;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33/21 | 分类号: | A23L33/21;C12P19/14;C12P1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09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2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提取 马铃薯 可溶性 膳食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马铃薯渣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组合方法提取马铃薯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
背景技术
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第七营养素,分为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SDF在防治结肠癌、降低血液胆固醇和清除有害物质等方面具有比IDF更强的生理功能。
马铃薯渣是生产马铃薯淀粉过程中的副产物,主要成分有水、细泡碎片、残余淀粉颗粒、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由于马铃薯薯渣蛋白含量低、干制成本高,目前通常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马铃薯渣中的总膳食纤维含量高达60%(干重),若能将马铃薯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加以提取利用,不仅可提高马铃薯附加值,而且还能保护环境。天然来源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低,不能满足膳食平衡需求,需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
目前,将IDF改性成SDF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如:机械挤压)、化学法(如:酸碱反应)和生物法(如:酶反应)。酸碱法对膳食纤维造成的损失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生物法工艺不稳定,成本高;而马铃薯渣含水率高达90%,黏性很大、不易分离,机械挤压只能将含水量降低至80%。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组合法提取马铃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本发明方法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的率高、持有能力好,而且成本低、杂质含量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薯渣预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薯渣预处理自来水冲洗薯渣、过滤,按5ug/g的比例向滤渣中加入a-淀粉酶,加热至60~70℃、搅拌水解1h,流水洗涤、过滤,滤渣备用;保证薯渣水分含量小于81%;
2)碱洗按6ml/g的料液比向上述备用薯渣中加入浓度为2%的NaHCO3溶液,间隙搅拌水解1h,过滤;
3)水洗自来水冲洗经过碱洗后的薯渣,过滤;
4)超微粉碎用胶体磨对水洗后的薯渣进行湿法超微粉碎;
5)提取按8ml/g的料液比向经过超微粉碎处理的薯渣中加入pH9的植酸盐溶液、混匀,加热至95℃、提取1.5h,过滤,取滤液;
6)分离透析将提取的滤液置于3000r/min的离心机中分离15min,清液置于透析袋中透析10h;
7)浓缩将经过透析处理的提取物置于80℃的真空环境中浓缩至1/3体积,按1:1体积比加入乙醇,混匀、静置1h;然后用砂芯漏斗真空抽滤,85℃干燥。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步骤5)中薯渣与植酸盐溶液的料液比为1g:4ml;采用微波炉加热4min,微波炉功率为650W。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弱碱、a-淀粉酶去除马铃薯渣中的大部分杂质,对薯渣进行超微粉碎改性,然后采用微波辅助植酸盐溶液螯合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因此能够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具体分析如下:
1、在预处理阶段添加了a-淀粉酶,因此能够除去薯渣中可溶性糖、蛋白质、色素类及淀粉等物质大部分杂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纯度。
2、采用弱碱性的NaHCO3不仅可去除原料中的蛋白质(去除率为90%)、脂肪(去除率为58%),而且还能尽量减少纤维溶解和起到灭酶的作用,克服了强碱易引起产品颜色较深、影响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缺陷。
3、采用超微粉碎工艺,不仅可破坏膳食纤维分子间的氢键,使其分子结构相对松散、增加了水溶性,从而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而且还能较大程度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油能力。
4、以植酸盐为提取剂,植酸根与膳食纤维中金属离子络合而改变纤维结构,从而可提高其溶解性,有利于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
5、采用超微粉碎结合微波加热萃取,不仅具有产品得率高(47.6%)、加热快速、易于控温、溶剂消耗低等优点,而且由于微波的激活作用,因此能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油力(29.2g/g)。
上述技术方案中,膳食纤维的成分含量、粒度,用于提取的溶剂化学性质、浓度和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加热的方式等因素都会对最终产品品质、提取率产生影响;如何选择工艺参数直接关系到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效果。以下是研究上述因素对提取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所作的实验:
一、弱碱溶液浓度对碱洗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0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