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26327.X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6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吉柱;刘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2 | 分类号: | B25J9/12;B25J9/18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袁丽花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臂 平面关节型 机器人 控制系统 电机 工作效率 直接驱动 机械手 嵌入 转动 装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其中所述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的第一机械臂、设于所述机架和第一机械臂之间的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机械手,所述第一电机嵌入所述第一机械臂并直接驱动所述第一机械臂转动。本发明提供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工作效率更高、装配精度更高且成本较低。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5年12月28日申请的发明名称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申请号为201510996302.3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机器人将被更广泛地应用在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手臂大量地运用于装配作业,这一类机器人有结构轻便,响应速度快的优点。现有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手臂关节是通过谐波减速器或者RV减速器来联接,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减速器来达到快速驱动机械臂的目的。但由于使用了谐波减速器或RV减速器,且减速器中的啮合齿间存在侧隙,所以平面关节型机器人手臂工作时会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从而影响装配精度。
另外,现有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的Z轴和绕Z轴旋转的实现是通过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平行放置的滚珠丝杆和花键来实现的,而滚珠丝杆和花键通过一个连接块连接。上述方案在两伺服电机同时工作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微小抖动,从而影响装配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该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工作效率更高、装配精度更高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其中所述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的第一机械臂、设于所述机架和第一机械臂之间的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械臂的机械手,所述第一电机嵌入所述第一机械臂并直接驱动所述第一机械臂转动。
优选的,所述平面关节型机器人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机械臂和机械手之间的第二机械臂,及嵌入所述第二机械臂并直接驱动所述第二机械臂转动的第二电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内转子电机。
优选的,所述内转子电机包括动子轴、与所述动子轴过盈配合的第一动子、设于所述第一动子外围的第一定子,所述第一定子具有磁极,所述磁极上缠绕有线圈绕组,所述第一动子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第一永磁体贴片,所述内转子电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动子轴上的第一编码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编码器包括第一光栅片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光栅片设于所述动子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外转子电机。
优选的,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轴、与所述定子轴相配接的第二定子、设于所述第二定子外围的第二动子,所述第二定子具有电枢,所述电枢上均匀缠绕有电枢绕组,所述第二动子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永磁体贴片,所述外转子电机还包括第二编码器,所述第二编码器包括与所述定子轴配合的第二光栅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械臂为所述外转子电机的第二动子,当所述外转子电机转动时,所述第一机械臂绕所述定子轴转动,且所述第一机械臂的位置参数通过所述第二编码器反馈。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上中空电机、下中空电机、丝杠、丝杠花键连接件、直线导轨及相对于所述直线导轨滑行的滑块,所述丝杠花键连接件设于所述滑块上,所述上中空电机和下中空电机同轴心设置,所述上中空电机具有上中空转轴,所述上中空转轴上设有上编码器和与所述丝杠配接的法兰螺母,且所述丝杠套入所述上中空转轴中,所述丝杠连接于所述丝杠花键连接件的上端,所述下中空电机具有下中空转轴,所述下中空转轴上设有下编码器,所述下中空转轴中套设有花键,所述花键设于所述丝杠花键连接件上,且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上中空转轴和下中空转轴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26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车辆后部的加强结构